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则:1.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2.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  相似文献   

2.
梁继璋 《党课》2012,(10):80-81
我儿,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则: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相似文献   

3.
N年前在非洲的时侯,一天我带着儿子到中国同事家串门.告别的时侯,刚能识几个字的儿子看见我这位朋友家门扇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带钥匙、关煤气,切记!!!"儿子不解地问:"这是谁写的?"我答:"就是这位叔叔啊!"儿子又问:"那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给他自己看的啦!"儿子还是不明白:"他自己都知道,还用给自己写吗?"这当然是孩子的逻辑,大人事情多.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18世纪的外国人写的文章,按现代人的说法是老掉牙了。可是文章中讲的事情却令人有今昔雷同之感。这就让我们在感慨过去的同时,也感慨今天:中国人身上不好的毛病为什么迟迟不改呢?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访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时,他告诉了我们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下面就是他的叙述:我们写焦裕禄的文章是在1966年初。焦裕禄的事迹,我已经在新华社里做过报告,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但这篇文章是否可以发表,怎么发表,我不敢做主。因为那个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前夕,人们已经被搞得有点紧张了。这篇文章里,我们担心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兰考的灾荒敢不敢写,困难时期没饭吃、逃荒,这个事情敢不敢写?我是大胆地把它写出来了。不写困难,不写灾荒,焦裕禄的事迹、精神就写不出来;写了这些就是暴露黑暗面。但我还是大胆地写了…  相似文献   

6.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7.
龙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每到什么年,总要写几篇谈这年生肖动物的文章,由联想而生感触,是很自然的事情。今年是龙年,话自然就更多,因为龙的蕴涵似乎更丰。但我生性愚笨,看了大量谈龙说龙的文章,至今还弄不清楚龙到底有没有,若有,又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8.
关于周扬,我曾经写过好几篇文章,有的文章属回忆性质,有的文章带研究性质。我想,研究周扬在三十年代的事情,最好把那个时期党内的情况弄得更清楚些。这也许是我的研究同其他人写周扬的文章不完全相同的地方。这篇文章我就想从党史的角度谈有关周扬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上海文委的问题。我知道上海文委有两个时期,前一个是以阳翰笙为书记,田汉、杜国庠、夏衍、周扬为委员的文委;后一个是阳、田、杜被捕后,以周扬为书记,夏衍、章汉夫、钱亦石、吴敏为委员的文委。两个文委的差别前者是有临时中央和江苏省委作为上级机关、受他们…  相似文献   

9.
正1人生在世,倘能亲身参与创造历史伟业,见证重大历史事件的流变,并且回忆纪录历史的真实面貌,其功也伟,其品也高。这样功伟品高的人并不多见。伍洪祥同志就是其中一人!伍老虽未达到期颐之寿,但也过了耄耋之年。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这一百年"历史云烟眼底过",伍老可谓"亲历了艰辛,阅尽了春色"。在纪念伍老百年诞辰的时候,我想以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一点回忆,表达一下我对伍老的  相似文献   

10.
沫沫 《党的建设》2014,(9):43-4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作,每天都写,从未停下过。她家里有4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作,她也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会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我写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