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     
《大领导力》西方重形,东方重意;西方人求技,东方人论道; 西方文化以科学自居,东方文化以智慧闻名。本书完美融合“西方领导科学”与“东方领导智慧”,既以多位世界顶级管理大师的经典理论作为科学依据,深入浅出;又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纲,明示人心。大量生动的实例涉及古今中外历史、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令人读来手不释卷。  相似文献   

2.
梁瑜华 《传承》2008,(2):90-93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由于中、西文化环境的不同,其教育思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教育重人性,西方教育重神性;中国教育重道义,西方教育重功利;中国教育重政事,西方教育重自然;中国教育重和谐,西方教育重竞争;中国教育重群体,西方教育重个体。从文化的视角对中西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教育思想的差异进行比较论析,我们可以探讨21世纪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潘海湘  陈永辉 《湖湘论坛》2007,20(2):59-60,68
武术套路孕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形成、发展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整体思维观、"意蕴"美等共性文化.由于受地域环境影响,其内容又十分丰富,风格各异.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始终是其发展的基础.世界体育要汲取中国精神文化,弥补西方科学体育不足.武术套路具有东方文化特质,武术国际化,能促进世界体育和谐发展,能使西方人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栽体,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由于中、西文化环境的不同,其教育思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教育重人性,西方教育重神性;中国教育重道义,西方教育重功利;中国教育重政事,西方教育重自然;中国教育重和谐,西方教育重竞争;中国教育重群体,西方教育重个体.从文化的视角对中西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教育思想的差异进行比较论析,我们可以探讨21世纪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众眼中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说,对中国而言,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外来之物。以1582年西方传教士利马窦来华为起点标志的西学东渐,使中国人开始渐渐地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是中国百姓真正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有切身感受并从此真正关注西方科学则可以说是在1840年以后了,是经历了痛苦后的认识,“鸦  相似文献   

6.
<正>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往往基于重大科学发现。这个规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就已形成。中国要成为领跑未来新技术革命的国家,就应该努力成为科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曾有过"四大发明",但那时的技术进步基本不需要科学。科学揭示的是事物的原理、本质和规律,而技术发展出的是装备、工具和工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在十九世纪时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主要是因为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没有追究磁力的本质,更没有意识到磁场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崇尚自然、信奉天地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的宇宙观。在此基础上 ,中华民族在认识上体现出重视自然界的整体性 ,较多地表现为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及形成了以阴阳太极图表达的自然构造对称性的思想 ,这是中国在科学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2 0世纪初 ,西方科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大大提高。中、西方对宇宙基本问题的看法也逐步趋于一致。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宇宙观 ,发掘她的科学精神和文化底蕴 ,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中,过去有一种错误的思考方法,就是总想把一个本来就是模糊的概念解释清楚,而解释的手段不过是西方人认识外部世界的经验归纳和逻辑演绎方法。然而怀疑论者早就指出过这些手段的局限性,康德对理性问题的局限性也提出过批判。我们不可能从所有的角度认识外部世界,这“角度”的含义包含几何的,也包含感觉的方式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本文拟从老子的宇宙观出发,谈谈中国哲学思维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汪轩宇 《传承》2013,(6):99-103
《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 当代中国继承了源于老子、孔子及其他先辈们哲学思想的优秀文化成果,与西方和印度文化相比,在为理解人和世界的本质提供可靠根据方面,中国文化显示出某些值得重视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对于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又有重要意义。西方人对于理性的理解,给予人们预见和控制未来的信心。其后果是,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学术研究以及指导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的经济和政治手段。这些思想付诸实践,便产生了当今西方经济、政治的复杂体系,需要计算机技术来管  相似文献   

11.
思想是人的属性,而"人总是他思想的奴隶"。思想作为生命的精神现象,使人在生存于物质世界的同时,有了一个精神世界,有了"自我"的思想谱系,有了"认识你自己"、解释世界进而改变世界的能力。一部人类思想史昭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在于求真,思想的理性贵在质疑,思想的生命重在信仰,信仰与自由同在。自由、尊严和幸福是历史哲学的根本价值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但富裕的"幸福危机",使人不知所措。这就是"人本困境",它使人产生思想焦虑。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失范的社会风气呼唤精神救赎,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文化自觉,也呼唤思想的理性话语和学术守护。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中,对当代西方学者的循环经济思想研究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与我国当前正大力借鉴西方循环经济的实践相比,显得很不对称和谐调。对西方当代学者的循环经济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将循环经济发展置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对循环经济实践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本文对以肯尼斯·波尔丁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学者的循环经济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西方学者在循环经济理论认识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孔祥宁  胡伯项 《前沿》2004,2(9):14-19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规划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伟蓝图 ,成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核心 ,使中国现代化战略与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定量化、阶段化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必然的逻辑结论 ,是典型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从而使中国现代化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相比 ,有一致的方面 ,但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别 ,至少在四个方面超越了西方发展理论 ,显示出其科学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是认识的深化 ,理论的发展 ,目标的提高 ,追求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在今天科技经济即将来临和高新技术将逐步实现产业化的时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世界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史来进行一下探讨。封建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所在地也就是当时的世界科学技术中心是在中国的中西部及长安(西安),在西方还处于落后的中世纪“黑暗时代”时,我国正是唐宋盛世(7~12世纪)。唐宋的科学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所有科学文化领域都有重大成就,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除造纸外,其余三大发明均是在这一时期成熟和推广应用的。在这一时期,中国保持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文化水平,四大…  相似文献   

15.
汪轩宇 《传承》2013,(4):99-103
《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黄启昌 《求索》2008,(12):212-215
郭嵩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臣,通过对西方全新的法制观念和制度的考察与传播,以及对中国封建法制的批判,形成了具有近代元素的法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走向近代化过程中起了启蒙和先驱作用。在宪政思想方面,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开始突破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藩篱,体现出时代精神和进步性。在司法制度上,主张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进行司法制度改革。他在日记中大量记述和介绍了西方的审判制度、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狱制度以及法治意识等,充分体现出他司法价值观的变化。在国际法思想方面,通过对国际公法的了解,对设立驻外使节领事的认识,积极地将国际公法运用于具体实践,体现出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7.
有感于当下中国社会令人担忧的精神状态,本文首先从历史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尴尬的原因,同时对照分析了西方人由于宗教改革、战争及科学发展所导致精神世界裂变的过程,最后指出,作为宇宙法则的对称机制具有自动修整人类虚拟与精神世界的功能,强调要遵循宇宙原则.  相似文献   

18.
西方警察学的引进与公安学基础理论的丰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近代警察制度发源于19世纪末叶,一百余年来,西方警察体制与警学理论的引进经历了三次高潮:清末,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后。始于90年代初期的西方警察科学引进高潮,对我国的公安学研究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批判借鉴、启迪思考的正确道路。公安学是中国人对世界警察科学的重要贡献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中国本土的警察科学。公安学不能也不应代替世界警察科学。公安学与西方警察科学应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什么是警察哲学,英文中虽然有警察哲学这一概念,却没有相应的概念定义与内容、外延的确切界定。西方警察哲学相当于我国公安学中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9.
周一帆 《人民论坛》2022,(14):61-63
当前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中国要强盛、要复兴,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然而,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创新高地方面仍面临着一定的法治困境,坚持依法治国,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治引领、理论引领、行动引领的三重作用,是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中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他的和谐思想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他的独特的和谐观。他在早期提出了一种合乎中道的人生观,并试图建立一种合乎理性的社会生活。在《新原人》中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天地境界,就是"自同于大全"的人,从而使自己和宇宙合为一体。又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提出客观辩证法的两个对立面的矛盾统一,就是一个"和"。"仇必和而解"是客观辩证法,并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