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声音和时间有机结合的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音阶、调式、音色、和声、织体、曲式等诸多表现手法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尽管构成音乐体系的基础及各个组织手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都服务和依赖于一个中心。这就是所有音乐形式所承载和表达的一个核心内容——富有情感的主体音乐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07,(9):52-5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回族不仅有以西北的民歌“花儿”、宴席曲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以及口弦等民间乐器,同时,在历史和现实当中也为中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明  相似文献   

3.
早期阅读是近年来幼教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针对婴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以文字为基础的常规阅读,它是婴幼儿运用听觉、视觉、口语、触觉、肢体动作等综合方式对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进行理解的阅读活动。研究表明,婴幼儿已经具备阅读所需的基础能力,2个月大时即可进行适宜的阅读教育。阅读素材的选择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视觉特点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网红并不是全新的概念。此前,以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等为代表的一代网红。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网红经济是以一位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目前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认为“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它以直接感受性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但是,这种“感性认识”只是大脑通过五官对外部事物的物理刺激的机械反应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以感觉为例,这种观点认为:“视觉反映事物的颜色形态;听觉反映事物的声音;嗅觉反映事物的气味;味觉反映事物的滋味;触觉反映事物的凉热和软硬等等特性。”从视觉的反映过程来看,它是由外部光线射入视觉器官,引起视觉神经冲动,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同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人们通过视觉器官来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去描绘美。而音乐则是人们通过听觉感受器官来感受音乐的美妙、欣赏音乐里丰富的情感,进而用音乐去表现美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因此人们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都是从"听"开始,并通过"听"来刺激和促进人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7,(12):53-54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现代艺术,集视觉、听觉与表演艺术于一体。中国的电影事业拥有不太长的发展史,而在这一历程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回族儿女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党的作风与党的形象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全党上下共同努力,切实解决在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维护党的形象,对于以新世纪为新起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形象问题至关重要。党的形象,绝不是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的附着于表面的东西,它代表和体现着党的宗旨和性质,直接影响到群众对我们党的认识、评价和态度。党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已为大多数报人所接受。这是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阅读意愿和新闻摄影重新定位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我们一定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图文并重并不是单纯指新闻摄影作品量的增加,而是要求在报纸工作中把图片新闻放在与文字新闻同等重要的位置时,首先要立足于图片的形象与情感的视觉冲击力上。这才能真正达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的最终效应。一、画面形象的视觉冲击力一幅成功的新闻照片除立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简洁外,重要的是画面的优美、有情趣,才能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内容好,但照片…  相似文献   

10.
陈晋 《党史文汇》2009,(8):21-27
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 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当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的选择,甚至也不只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而是他的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态,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3,(Z2):110-111
<正>一、听觉记忆的概念回想一下,我们是否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一首熟悉的音乐响起,我们能跟着旋律哼唱,却怎么也想不起歌词是什么。或者我们身边还有些朋友唱歌会"跑调",自己唱的很投入,旁人却听得云里雾里。人们为什么会记不住文字或者曲调?这些都是关于听觉记忆的问题。听觉记忆力是指人在注意倾听的基础上,保持、回忆一般听觉信息的能力。在听觉记忆中,短时记忆的成分最大,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分析高校影视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促使他们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对于我们培养“四有”新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影视文化在德育中的正效应 1.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影视文化是人们以审美的形式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新的物质媒介,把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感情与认识、视觉与听觉、物质现实与心理活动、视听直觉与时空自由转换等艺术元素熔为一炉,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同时它又反过来作用于人  相似文献   

13.
正仪式通常是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方式,通过运用场景、音乐、誓词等多种手段,在视觉、听觉、感觉上营造特定情境,激发参与者的体验和行为,实现积极的教化功能。党的宣誓仪式,既具有仪式的一般特点和功能,也具有鲜明的党性。长期以来,庄严而神圣的党的宣誓仪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也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党的宣誓仪式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教育方式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会突然萌生一种奇怪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1900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183;阿尔诺为这种现象取名叫“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他还断定,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验错觉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功能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不管是那一种音乐,它都反映了一种情感。而音乐只要存在着情感,那么,就不存在着所谓的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印象。[1]因此,在高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以及想象力,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不力并不是转型时期特有的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它是指行政主体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尽力、不用力、低效率、成效差等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强大的历史惯性以及制度的急剧转换,使传统社会和计划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能及时消除,而新的制度与规范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此时的行政不力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损害了政府形象和政府权威,更不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治理行政不力现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必要面对它、正视它、解决它。  相似文献   

17.
“不象不是戏,真象不是艺”。这是一句有关戏剧艺术的俗语,但它对诗歌也是适用的。从一些为人们所欣赏的好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用形象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意境,虽然不同程度地具有景真、事真、情真、意真的特点,但它都不是真实生活的翻版,而是一种立足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高级人机界面,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人类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使体验者身临其境、沉浸其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进行实时交互。  相似文献   

19.
该文提出四川总体形象是战略大后方形象、大省形象、科技文化中心形象、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形象和民族区域形象。以“兴川”精神作为四川理念核心;从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和人口与文化形象三方面探讨了四川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从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形象、环境与生态形象、旅游形象和市场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四川视觉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20.
金丽薇 《学习论坛》2008,24(5):8-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它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又不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其特征主要有: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一主多元的所有制结构;以共同富裕为目的、一主多元的分配制度;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相统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为内在要求;以和平发展为其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