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内选举: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立兴 《桂海论丛》2003,19(3):23-25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实施程度的标志,它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形成党内有效监督以规范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保证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针对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应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的各项制度来保证党内选举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是体制内民主化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党内民主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只是实际进展尚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党内民主改革涉及的面太广_同时,党内民主改革既不能作表面文章,华而不实,又不能大动干戈,造成政治上的波动和改革的阻力。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我认为.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切入点。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各级领导机关及其成员,均应由党员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选举是党内民主制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完善党内的选举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的选举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是党内民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核心是党内民主建设,而要切实发扬党内民主就必须确立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的最高权力地位,实行党代会年会制,严格票决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切实保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健全选举制度,精减冗员使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精干高效。  相似文献   

4.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考察党内选举制度演进的历史,总结党内选举制度建设的经验,对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概括地说,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制度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形成和确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发展和完善三大阶段。通过对党内选举制度的历史考察,可以深切体会到: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核心;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基础;坚持实行差额选举是党内选举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不仅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应着重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和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政治行为,依法执政行为的发生离不开执政主体的自律。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与各级政府相对应的,由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选举出的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选举产生的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实现依法执政的自律机制,是由其自身的政党文化、党内法规和党内民主等因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形成的执政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选好代表是开好十八大的重要基础。广西在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坚持选好选优标准、充分发扬民主,使党的十八大代表初步人选的推荐和代表选举过程,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民主生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确保选出的代表是政治立场坚定、品德作风优良、工作业绩突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思路,要求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这一主张为党内民主发展拓宽了制度创新的空间,使竞争性选举成为可能,并成为党内民主较为恰当的突破口。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普适性原则,是判断民主的一个标准。推行竞争性选举的意义是使党内民主从选拔政治转变为选举政治,革新和厘清党内权力授受关系,以此来推进党内民主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全面分析发展党内民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途径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切实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要求全党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