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证据形式划分是刑事证据立法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我国的刑事证据形式划分进行检讨并进行合理的重构,不但有利于证明主体正确运用证据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而且有助于法官正确地对刑事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和采信,从而实现司法公正。建议重构刑事证据形式划分体系,将证据形式划分为物证、书证和人证。  相似文献   

2.
从证据调查角度研究诉讼模式是回到原点式的研究.两大诉讼模式与证据调查术语和证据调查程序紧密相连,程序原则最初用于表征证据调查程序的特征,后来才扩及至用于界定诉讼制度整体.两大法系的证据调查程序分别由法院和当事入主导,故名之为职权主义和当事入主义.我国目前的证据调查程序表面上具备当事入主义的一些特征,但实已堕入畸形,主要表现为司法机关与被告人之间诉讼权责的重度失衡及制度和认识上的严重错位.相应地,我国的诉讼模式属于畸形的职权主义.回到诉讼模式的原点有助于澄清刑事诉讼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诉讼证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法律中对证据的规定比较少,供法官直接运用的证据法律规范则更少。作为诉讼核心问题的诉讼证据问题理应引起足够的关注。而知识产权的证据问题又有其特殊性。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对于提高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证据分类有助于正确使用证据,认定事实,并有利于为科学或教学的目的对证据进行分析。在苏维埃刑事诉讼中确认的证据分类有如下几种:(一) 定罪证据和反驳证据;(二)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三)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情况证据)。  相似文献   

5.
"孤证"就是指单个的证据.由于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对孤证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认识.在刑事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各环节对证据的运用要求以及对案件的证明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孤证问题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这就要求司法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诉讼意识和证据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孤证”就是指单个的证据。由于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对孤证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认识。在刑事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各环节对证据的运用要求以及对案件的证明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孤证问题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这就要求司法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诉讼意识和证据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补强证据规则是对诉讼过程中的采证、认证经验的总结,其在程序上对证据的证明力予以直接限制,体现了对法官认证的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和控制。我国目前还没有确立补强证据规则,理论上也缺乏对补强证据规则的系统研究。但司法实践中会经常运用到补强证据及其规则。  相似文献   

8.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际上是要实行以司法审判标准为中心。分类证据的审查判断是审查全案、认定事实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从物证、书证的审查;言词证据的审查;鉴定意见的审查;勘查笔录的审查;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这五个方面对证据审查判断的技能进行分析,有助于证据审查技能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9.
证据采信规则在办理刑事案件具有重要地位,对提高办理死刑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实践中如果证据采信规则弹性化,证据能力标准灵活化,没有坚决贯彻实施刚性的证据采信规则和证据能力标准,对"带病"的证据材料反复查证,公检法三家联手努力挽救,不但影响诉讼结构平衡,助长了权力滥用,违法取证等权力行使的自然倾向,使监督、规范权力的努力化为乌有,而且导致大量司法资源浪费,严重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实施刚性的证据采信规则,有助于激发、增强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诉讼意识,有助于规范权力行使,保护合法权利,有助于化解所谓的公检法证据观的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运用刑事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作为一种程序性保障措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益提供了锐利武器和强大制度性支持。我国刑诉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尽管立法允许辩护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但是立法的制度性缺陷使辩护律师所享有的申请取证权无法落实。刑事证据保全的直接目的在于保障证据完整和追求诉讼效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是证据学上的理论分类之一。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案件往往是先获得间接证据,然后通过间接证据再取得直接证据的。有时,甚至可以在无法取得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依据间接证据定案,如果忽视了它,就会冤枉好人,放纵犯罪。因此,间接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们在侦查曹家畴贪污一案过程中是怎样运用间接证据来定案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法庭对于检察机关提交的法医DNA证据,基本上“照单全收”,视之为“铁证”,法庭极少组织对该证据进行质证,辩护方也难以对该证据进行有力的反驳。但在实践中,因为法医DNA鉴定结论而导致错案的报道却时常出现在报端。如何从诉讼程序上避免法医DNA证据运用的失败?文章以诉讼的视角,从程序上考察法医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的全过程,探讨确保法医DNA证据可靠的程序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13.
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是诉讼证据本身所具有的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证据的内在属性,在揭示诉讼证据有哪些本质属性时必须从诉讼证据本质属性的涵义出发;“法律性”与“合法性”在内涵上是存在差异的,不能简单地把“法律性”与“合法性”等同起来。“法律性”是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而“合法性”不是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但在诉讼证据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合法性”目标的追求上,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与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关键性和深层次问题。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真正在我国得以确立并切实发挥作用。参照外国关于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立法规定,我国应遵循利益均衡、诉讼便利和适当发挥法官职权原则,以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证据运用中人权保障的缺陷主要存在于指导思想上不明晰、过高估计沉默权的效力、对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保障意识不够等方面;完善人权保障应从证据制度的目的、任务、原则、程序等方面去考虑,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运用证据的规则体系,并体现在程序中。  相似文献   

16.
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技术在打击刑事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案件侦破和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直接客观的证据。2009年6月4日云南省芒市侦破的一起命案,是成功运用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技术破获案件及提供诉讼证据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当前刑事犯罪的特点,犯罪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及其分类和利用现场痕迹物证进行串并案件,为侦查破案服务,为诉讼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8.
电子证据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犯罪的出现而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诉讼证据,并且成为法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结合基层部门司法实践的需要,对电子证据的提取、审查和运用等,应该确立一些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件检验结论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将其归入鉴定结论类诉讼证据。然而,文件检验结论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多种,其证明力也各不相同,因而不能笼统地对其作证据种类划分,应依据不同类型的文件检验结论证明案情和解决诉讼问题的不同情形进行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20.
一、法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概述(一)法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的概念。法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是指在诉讼法律事务中证明的主体(包括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运用法律许可的方法和手段,发现、采集、提取证据和固定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