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招魂》的作者是谁?各说不一,基本上可分两大派:一派从司马迁说,主张屈原作,主要依据《史记·屈原列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一派从王逸说,主张宋玉作,主要根据《楚辞章句》:“《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散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这两种说法中,以司马迁说更为可信,王逸的说法大可商榷。先就《楚辞章句》本身来看,王逸对《招魂》的作者问题,前后就有矛盾之处,例如《楚辞章句》的目录,除《离骚》标明作者是屈原外,其它的作品,凡是未标明作者姓名的篇目有:《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之所以略而不列作者姓名,显然是把它们算在屈原名下。《离骚》列在第一篇,标明了作者屈原;第二篇至第七篇未标明作者;  相似文献   

2.
朱东润在《〈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12日)中说:“‘屈原传’的作者以‘招魂’为屈原所自作。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不标作者姓名。按章句目录,对于诸篇作者除屈原外,一概标名,独屈原不标名,准此似王逸在标目时认为屈原所作’。至卷九‘招魂”章句则又叙称:‘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王逸此叙,以‘招魂’为宋玉所作,与标目时自相牴牾。”刘心予《关于〈招魂〉的作者和乱辞》(《华南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楚辞解读,由于方法和材料的局限,所以遗留了大量的聚讼纷纭的义训难题,而利用新方法和新材料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难题。《招魂》中有"雷渊"一词,两千年来众说分歧,莫衷一是。深入细致考察出土文献和古文字资料,我们发现:在古文字资料中,"雷"和"回"关系密切,"雷"和"回"音近通用。《招魂》中所谓"雷渊",即"回渊",指"流沙之回渊",古训"雷公之室"乃属望文生训。  相似文献   

4.
从唐勒赋的出土论宋玉散体赋的真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学派诸骚人中,除屈原外,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就是宋玉。《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16篇,但篇目已不可考。现存宋玉赋仅13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萧统《昭明文选》载《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另有《九辩》五章,《招魂》);无名氏的《古文苑》载《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严可均所辑《全上古文》则据《文选》31卷江淹《杂体诗》注引《宋玉集》之文字,删《舞赋》而增《高唐对》。  相似文献   

5.
易重廉同志《〈天问〉义释八则》(以下简称《义释》,载《求索》1981年第3期)对《天问》中几个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引证广博,内多新见。但其中有些似乎还可以商榷。 一、“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义释》以“愎”作“复”,解为招魂之义。但是,上句既然是说禹招鲧之魂,下句主语承上,也当是禹,这就无法解说,又与《义释》以为“变化”指“鲧死化龙、化熊、化山诸传说”,主语当是鲧之说发生矛盾,除非加字不能解通。而且,前人未言及禹有招魂之事。《礼记》乃收集列国时各国礼俗所为,仅据此  相似文献   

6.
屈赋《招魂》由三部分组成:引子,写招魂前的降神仪式;正文,招魂之辞;“乱”词,笔锋一转,突然写到云梦射兕的田猎情景。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蒸。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招魂何以又牵扯到射兕呢?历来说者多以为两者无关;也有以为“乱”词所云是屈子招怀王魂时,所回忆的怀王生前猎于云梦的情景;或是屈子流放江南所看到  相似文献   

7.
王明明     
《前进论坛》2010,(5):F0004-F0004
<正>王明明,1952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书画院艺术顾问。代表作有《杜甫》、《招魂》、《卖炭翁》、《虔诚的信徒》、  相似文献   

8.
“哪里有热点问题,哪里就有今日新话题。”7月14日中午,当东方广播电台《今日新话题》节目前奏曲响起时,该节目的最新专栏《人大之窗》将首次播出,首期特约嘉宾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铁迪。双周专栏《人大之窗》由东方电台和市人大办公厅共同推出,中波792千赫、调频104.5兆赫每月第一和第三周的星期二12点10分至13点,  相似文献   

9.
尤蕾 《小康》2013,(9):98-99
坐拥如此优质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龙泉如何打好这三张牌,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小康》:都说龙泉是个神奇的地方,在您看来,龙泉的优势在哪里?蔡晓春:从地理位置上看,龙泉有些偏远,经济上也还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是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龙泉的优势也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上半年,我开了门新课——"中国电视文化评论",涉及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在一片叫好声中,我却听到了另一种"讨伐"声。这声音说:这是一部在精美的包装下,实质极为反动的电视剧,是为地主资本家招魂,是刻意淡化甚至抹杀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所谓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盗蛇口劫     
金钱对于不劳而获的人来说,就像招魂幡一样把人引向地狱。香港游客49万巨款被盗,警方面临的是狡猾而老练的对手,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蛇口进行……请看《大盗蛇口劫》。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6,(2)
提起战国时期齐国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孙膑,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孙膑兵法》,更会想到展示他卓越军事才能的“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庞涓自刎”等妇孺皆知的著名战役。然而,孙膑故里在哪里,“膑  相似文献   

14.
王海鸰,著名作家。有着"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的女人,其代表作有《牵手》《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等,这些文学作品在改编成电视剧后都曾在各大电视台轮番热播,好评如潮。06年底,王海鸰的新作《新结婚时代》再次以独特而细腻的视角透析了现代婚姻中的矛盾和困惑,再次俘获了亿万观众的心。她怎么就能那么一针见血地破解婚姻中的种种问题呢?她的慧眼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于耕科 《传承》2007,(12):45-48
自1600年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后,"桃花源"就成为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圣地,从古至今,人们为之心驰神往,为之寻寻觅觅。那么,陶渊明所看到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呢?这些年来,在湖南常德的桃花源之后,浙江慈溪、江西九江、湖北竹山等地又纷纷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世外"桃花源"。哪一个是真正的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呢?各地"桃花源"的主人都旁征博引,据理力争,至今不知所以然。我心仪的"桃花源"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范祖锜(以下简称范):尊敬的汪先生,您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考古学家。40多年来,您在考古学领域纠正古人之陈说,冲破今人之误区,灼见屡出,新论迭生,成果丰赡,建树卓越。您的《云南考古》、《沧源崖画的发现和研究》、《铜鼓与南方民族》、《民族考古学论集》、《西南民族与历史文化》、《文化人类学调查》等著作以及译著《事物的起源》,对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上要取得成就,最根本的是学者本人必须具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艰苦精神,具有坚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此外也有不少前辈学者还得益于独自的家学渊源。先…  相似文献   

17.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中国人无论到哪里,都讲究风水。谭恩美这个美国化了的华裔后代也不例外,她在其小说《喜福会》中很好地运用了风水文化,塑造了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第一代中国移民妇女的鲜活形象。风水文化因素的运用对《喜福会》的成功起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去年7月,我应友人之托,陪同台胞诗薇女士往庐山游览,相处数日,为她那特有的气质所感染。她端庄秀丽,外表谦和,说话轻言细语,感情深沉而细腻,庐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引发了她的特别情感,一支画笔走到哪里就涂到哪里。临别之际,她将诗集《情结》相赠,我才知道她不仅是个画家,而且是当今台湾诗坛颇有名气的女诗人——《葡萄园》诗社编委,两度参加了世界女诗人大会。  相似文献   

19.
你可能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一定熟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平战士之歌》、《纺纱姑娘》等苏联歌曲以及《友谊地久天长》、《草帽歌》、《丽达之歌》等外国电影插曲和《手拉手》、《说你说我》、《意大利之夏》等现代歌曲。尤其是其中的苏联歌曲,过去我们的祖辈唱过,今天我们的父辈和儿女们仍然在唱……只是,当有一天,一位手摇轮椅,眼戴高度近视镜的精瘦、矮小的男子出现在星光灿烂的舞台上时,你不要感到有任何的不协调,他应该得到更加热烈的掌声———因为,应该到了人们记住他的时候了。他就是与“西部歌王”王洛宾并称为我国音乐界两大…  相似文献   

20.
论汉代的抒情言志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时代,人们总有自己的情感、心声需要抒发,因而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抒情文学。在先秦,《诗经》与《楚辞》南北辉映,代表了那一时代的抒情要求。那么,汉代的抒情文学在哪里呢,众所周知,汉大赋是以状物为主的,不是抒情之作。直到汉末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汉代的抒情之作主要是大赋之外的那些拟骚之作,被刘勰称为“杂文”的“对问”之作以及一些抒情小赋。这些作品才是真正的汉代抒情文学的主体,是上继诗骚,下开百代抒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