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童爱农 《中国工运》2007,(12):32-33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工会组织只有找准位置,依法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中发  相似文献   

2.
基层工会处在工会组织的前沿阵地。也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基层工会面对面直接服务职工群众,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最终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是工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基层工会是最基本的单位,要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马定洲 《重庆工运》2006,(10):17-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在新时期新阶段.工会组织只有找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到有为有位。  相似文献   

4.
张艳 《中国工运》2007,(4):14-1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工会组织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引导职工群众的作用的重要论述,为工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引导职工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使送温暖这项传统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和富有时代新意,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工会组织如何用新理论和新模式去发展送温暖活动,把送温暖活动打造成工会关注民生、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品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工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工会经费是工会组织发挥职能的物质基础。为强化我省工会经费稳步增长的工作机制,省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09,(8):32-33
畅通职工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是工会维权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工会组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宝坻区各级工会组织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积极探索通过畅通诉求渠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巩炜 《中国工运》2006,(12):47-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工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加大推动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增强和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加强协调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参与社会利益协调,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会应当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运》2007,(1):56-56
福建省漳州市总工会课题组在《福建工会通讯》2006年第10期发表报告提出,明确认识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党对工会组织的时代要求,也是从根本上维护好职工利益的必然选择。一、找准定位,明确任务,积极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首先,要围绕“党政所急、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工作定位.把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维权工作上有所突破,以维权的实效取信和凝聚职工。其次,要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自身工作目标。二、以人为本,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扎实打造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载体。一是要根据不同职工群体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岗位技术技能知识培训,着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二是要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鼓励职工学技术、钻业务,使更多的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三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职工创新能力和劳动技能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劳动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赵崇神来稿,提出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着力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动员引导作用,工会组织要不断增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自觉性、坚定性,引导广大职工主动站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前列.自觉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先锋,努力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王亚非 《中国工运》2007,(6):33-34,43
“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对工会组织来说是个永恒的课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要求工会必须转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与之相适应,政府转型就成为必然的要求。所谓转型.就是由管制型政府转为服务型政府。这给我们的借鉴是,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也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也必须从活动型、事务型、行政型、机关型的工会中解脱出来。转型为服务型工会。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代表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企业工会是企业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工会组织担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登     
工会组织要在关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上务求实效河北省财贸金融轻纺工会主任刘付邦撰文指出,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把解决好当前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务求实效的根本要求,这对新形势下工会组织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做好关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工会组织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把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不辜负广大职工群众的期望。一是要深入察实情。要始…  相似文献   

15.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组织要突出维护职能,切实维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工会要依据法律赋予其主动参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权利,充分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中,工会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基本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工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孙宝树 《中国工运》2006,(9):11-14,26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体现了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统一,是工会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契合了党政、企业、职工、工会共同的关注点,是扩大工会维权社会化程度,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大力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开展创建活动,是推动建立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有效载体。各级工会一定要…  相似文献   

18.
工会领导者形象是工会领导者内在素质和外显行为的综合体现 ,它体现着工会组织的性质和基本职责 ,直接影响到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认识、评价和态度。伴随我国的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的领域、重点、方式的深刻变化 ,要求工会领导者塑造好代表维护者、组织引导者、支持合作者、学习进取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创新企业工会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工会是工会组织的基础,也是工会各项具体实践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企业工会是与广大职工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工会组织层级,因此如何创新企业工会工作思路、增强企业工会活力,不仅是工会组织自身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浅议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为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我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会组织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一、关于扩大覆盖面问题要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做好发展会员的工作,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的举措主要有三条:一是抓好组织推动,形成党工共建、各方配合的建会工作格局。首先是取得了区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陆续出台了多个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保证组建工作有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