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恐怖活动在暴力方式、组织形式、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点",同时在时间、空间、人物的横向属性与中央、地方和个人的纵向联接呈现着"线性"困境。通过剖析问题"点",立足贯通防控的两大基准"线",通过情报互通、技术支持、组织协调、国际协作等措施形成"点、线、面"的网状"立体化"防控体系,是提前遏制难发现、难打击、危害严重的恐怖活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是近年来公安机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该概念的解读和具体实施存在很大差异。在现实语境下将立体化从主体、手段、对象、时空四维角度理解可以规避片面化、碎片化的弊端,发挥最大的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   

3.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概念的认识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为我国完善和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把握概念内在矛盾的基础上重新对其界定和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理论体系由社会治安防控主体、社会治安防控客体和社会治安防控目标三个要素构成。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涵盖所有维护社会治安的综合力量,要充分发挥各种力量的作用,必须加强内部整合;社会治安防控客体是治安问题,包括人、地、物、事和组织,是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制定防控对策、实施防控行为所针对的对象;社会治安防控的目标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增强公众安全感,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必须重视群众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北京向现代化城市、信息化城市以至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首都公安机关提出建设"最安全城市"警务目标。建立首都特色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组织体系载体和发展途径。建设"世界城市""最安全城市"是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复杂斗争局势和犯罪的严峻挑战。新的形势任务决定势必要以首都特色警务战略及其实践为引领,构建更加完善的立体化警务要素集成组织运行体系方式,同时发展丰富的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复合性、动态性防控打击犯罪策略手段,创造首都社会治安防控新的发展之路,实现首都公安机关担负的"首都稳、全国稳"的政治责任,达到保障首都安全稳定的"首善之区"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县级为单元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工程,这一体系运作模式的架构,应集打击、防范、管理、控制等治安管理诸层面,其体系运作既要作为政府工程和民生工程,又要有社会化的整体配套机制。重点要突出系统化整合、智能化升级、实战化应用、社会化建设,全面构建以服务管理人本化、警务运作集约化、警务执法规范化、警务手段科技化、警务工作社会化、警队管理科学化为主的治安防控体系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导,协同其他相关国家机构,以群防群治为依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对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进行组织化、系统化预防与控制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必须从系统性和整体观念出发,站在转型期的社会大背景下,将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作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并在优化治安防控主体各自功能的同时,促使其相互配合与支持;强化党和政府的职能作用,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升到国家治理高度,并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等国家治理体系,重视社会预防、源头预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方警务机制,实现由公安机关治安控制模式向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促进社会治安防控的社会化;通过推动、扶持、引导、规范等各种措施,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之在社会治安防控中发挥应有的功能;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建立被害人责任追究制度和补偿制度,提高公民(特别是被害人)的责任意识和防害意识,使之由当前的看客转变为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动主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就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文章首先分析其内涵和意义,然后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多元主体进行分类和职能梳理,通过这一过程加深社会各主体在治安秩序维护中的职责所在.最后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多元构成进行再思考,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田野文物作为一种存在于田间野外的文物,将其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之中进行保护能够整合现有文物保护力量和措施,系统性化解当前田野文物保护困境。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宏观框架为指导,构建田野文物保护微观层面的防控主体体系、防控网络体系和防控机制,形成田野文物多层次、多维度的保护体系。将田野文物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通过强化田野文物安防体系建设、文物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等途径,实现田野文物保护体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恐怖活动犯罪不仅仅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恶瘤,更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都必须重点防治的非传统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近几年,恐怖分子针对我国实施的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型恐怖犯罪活动呈频发态势,且活动地点由边疆地带向内陆城市转移,引起了社会的安全恐慌和群众的紧张感。对此暴力恐怖活动,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严厉打击,从反恐立法、培养专业反恐人员、发动全民反恐和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防范和打击,遏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理论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治理违法犯罪、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系统性工程,具有社会性、系统性、控制性和实体性。立体化防控不是防控立体化,它强调多维度和多层次防控。从抽象意义上,多维防控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心理和社会交往维度,多层次防控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国家和地方、城市和乡村层面;从具象意义上,立体化防控主要体现在防控主体和防控对象的多元化,防控功能和防控措施的综合性,防控模式的分层性,以及防控的全过程性和适度性等方面。从立体化维稳出发,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结构应当是一个库、八张网和四机制。从地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看,其主要模式可以分为布网式、机制式、金钟罩式、体系式和综合式。这些模式皆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将防控网建设作为重点,二是加强巡逻防控体制建设,三是重视现代科技运用,四是重视虚拟社会防控,五是注重社会力量动员。但在实践中,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治安防控体系定位不准,投入不足,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等机制建设不完善。对此,应依据相关规范性文件,提高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给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的定位,加大投入,将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具体运行中,应加快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完善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风险,其蕴含的不安全性、不确定性以一种新的秩序格局和公共空间重新定义着社会秩序结构。风险社会产生的制度自反性、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社会个体化及信任危机的消解为社会秩序设置了新的困局,对社会控制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控制是治安的本质,风险社会的出现既考验着现有治安防控体系的能力,也对提高风险认知研判水平、构建社会化防控主体、强化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完善立体化风险防控机制、培养动态化防控思路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中央和市委对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北京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但与新时期首都面临的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首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平安北京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甘南藏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推进平安藏区建设、构建公共安全网络的战略工程。要以"防控网络"建设为基础强化行业、场所、重点地域等阵地管控,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强化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和区域警务协作,挖掘、培育和充分利用社会治安资源构建各方积极参与的"共治"模式,落实信息、法治、制度等保障措施,努力实现藏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同规划、同部署,有效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突"恐怖势力深受国际恐怖主义特别是中亚恐怖主义的影响,恐怖犯罪案件呈急剧上升态势。呈现出恐怖犯罪手段多样、残忍,并极力效仿国际恐怖主义,恐怖活动趋向采用"基地"组织的游击化运作方式,选择的作案时间与地点更具有策略性,恐怖分子本土化和组织化程度明显降低等特点。面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意识形态化,网络恐怖渗透的加剧和"伊吉拉特"的现实威胁日益加大的"东突"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安全观,科学认识新疆反恐怖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建立健全反恐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提高预知预防能力,加大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力度,强化对可疑人员的甄别、核查力度,健全、完善网络、通讯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认识"伊吉拉特"活动的严重危害,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清醒认识中国面临的反恐困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金坛市公安局将深化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巩固提升平安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社会治安掌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同时,面对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和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目前的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强化网络建设、完善运作机制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少数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思想认识不高,力量、资源整合共享以及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不够,有关制度、方案和机制没有完全落实,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基础工作不到位,社会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保障投入不够有力、整体合力还未形成等问题,公安机关应采取的对策是:真抓实干,积极作为,实现由公安主干到党政统筹的转变;坚持情报主导,实战指挥,实现由被动警务到主动警务的转变;坚持信息引领,科技支撑,实现由传统防控到现代防控的转变;坚持固本强基,源头治理,实现由基础薄弱到支撑有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恐怖活动犯罪是危害最严重的暴力犯罪之一,具有主体多元化、动机多样化、手段科技化、活动全球化、后果严重化等特征。根据政治主张、形成原因和主要侵害对象,可将其分为极左恐怖组织和极右恐怖组织,民族分裂主义组织和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国家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极端恐怖主义组织等多种犯罪类型。恐怖活动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防控恐怖犯罪活动,需要从强化反恐意识、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反恐法律体系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温州公安机关基于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战略背景,立足防、管、控、打四维视角,创新设计并应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理想模型,大力实施情报导防、综合人防、监控技防、管理强防、打击促防、全民心防"六防工程",努力打造"防即所指、管即所辖、控即所需、打即所发"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初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蚁族大学生是继下岗工人、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后我国新出现的特定人群,在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蚁族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使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独特存在状况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认真分析蚁族群体违法犯罪的诱导因素、特点,探索从政府宏观社会政策的完善与微观社会治安管理、刑事政策等视角构建体系化、人性化的蚁族违法犯罪防控体系,从而力求既能科学防控蚁族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能为其提供较好的就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人员密集场所暴恐活动受境外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时机选择性强、手段残忍、杀伤性大等特点。必须加强情报信息预警,坚持情报与行动高效联动,加强网络监管、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加大反恐设施建设,强化立体化反恐防控体系,并本着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的原则制定综合防范体系,构建安全防护网络,才能有效遏制暴力恐怖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