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3,(36)
契丹族的婚姻主要有两姓世婚、劫掠婚、姐妹婚,异辈婚和收继婚等形式。婚姻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契丹族的婚姻观念有一些改变,但婚姻形式更多地保留了民族特色,对于汉化程度较高的契丹民族而言,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这是在新疆罗布泊考古队。当用放射性碳14为他们所发掘的古尸测定出年代来的时候,考古队员们惊喜得发呆了:“六千四百年前……‘世界之最’……太意外了!”  相似文献   

3.
4.
《学理论》2015,(29)
辽代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政权,其主体民族从数量上看在国家内部也是居于少数民族地位。辽代统治者对民族问题却处理得比较成功。有辽一代二百年,大部分时间里各民族都能够和谐共处,民族矛盾始终居于次要地位。这一方面归功于其成功的"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没有实行激烈的民族压迫政策,顺应了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政治要求,因而得到各民族的响应和拥护;另一方面,宗教特别是佛教在辽代各民族间的广泛传播,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民族政策的润滑剂,共同的宗教信仰成为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常媛媛 《学理论》2015,(6):102-103
辽代的捺钵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颇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它起源于契丹民族传统的游猎生活方式,立国后经久不衰。所谓捺钵制度主要是指以辽代皇帝为中心,以狩猎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在政治上四时捺钵与北南面官制相互呼应,是契丹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辽代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29)
契丹人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同时与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不但广博地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表现乐舞方面也是如此。辽王朝存续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北方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与此相对应的音乐歌舞艺术也得到空前发展。以诗词歌赋鉴赏作为印证,对诗词歌赋中音乐的记录和舞蹈的描述两个方面进行檀溪,进一步说明辽代乐舞艺术的辉煌和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3)
北京历史地位的转变是从辽代开始的。北京作为辽代的五京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是十分显要的,因此对北京地区辽代墓葬形制的研究是了解北京辽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辽代墓葬的发掘情况以及墓葬的形制做了简单梳理,研究辽代墓葬的形制为进一步的认识辽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姚圣良  韩宏韬  林光华 《学理论》2010,(12):153-154
黄震云教授写作的《辽代文学史》是我国第一部以东北为主的200多年的文学史,因此,具有全面创新特点,而在具体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文学史框架,增加了文学关系和艺术发生的表现。在理念上突出了中华文明一体化和交互影响的特点,在内容上注意近年来考古资料的运用,在方法上能够做到文史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所以,本文选取海内外三位博士对本书的看法和体会,供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立国二百年之久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辽代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军事制度,对内行使镇压各民族反抗,维护统治秩序的职责,对外以镇抚四邻,开疆扩土为本职。从这一点上来看,辽代军制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并无差异。但由于辽朝是由契丹游牧民族所建立,加之其统治区域广阔,境内民族庞杂,所以辽代的军事制度既有继承契丹族游牧、渔猎文化传统的一面,又有适应本国具体国情的一面。如部族、宫卫军之设是为前者,又如汉军、属国军之设是为后者。因此在长达二百余年的时间里得以国运延续,成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王朝。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2)
辽朝是以契丹族为主体、汉族、渤海族等多民族融合的政权,在这种多民族的背景下,其社会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的一面。婚姻习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客观上反映着时代精神,也从微观上展示出社会的经济、民族心理、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宗教观念等诸多因素,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一面多棱镜。辽朝的婚姻习俗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中原地区相比,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独具特色的一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20)
辽代契丹族的捺钵制度是根植于游牧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之中的。捺钵制度的本质和精髓一即渔猎、畜牧等生产活动既是捺钵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又是其生生不息、往复进行的载体,捺钵制度其实也就是契丹游牧民族自己的四时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郑毅 《学理论》2013,(23):246-247
契丹民族建国后,统治者依旧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传统游牧习俗,而辽朝统治集团一年四时往返迁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障游牧集团的供给,这就不能不对辽代人口与户籍、赋税和劳役制度等社会经济领域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