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葛大伟 《发展论坛》2003,(5):20-20,25
文化意识是人的一种主体意识,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生存和发展的自觉关注。文化这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以作出多种不同的界定。实践是人改造环境和自我改变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统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以外在客体为中介构筑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统一。就实践的归宿和终极目的而言,环境的改造只是条件和手段,它服务于作为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批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正因为实践的创造功能内在地包含着人作为主体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实践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人们才能够把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化活动积…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存具有三方面的规定性:生命、实践、社会性。生命是人的生存表征;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社会性是人的生存属性。社会发展以促进人的生存为旨归;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存的规定性不断得到更大程度实现的过程。五大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改善民生福祉、激发人的实践潜能、促进社会和谐,是从生命、实践、社会性等三个方面对人的生存的促进、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文化思想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其思想内涵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大致包括了四个方面的规定:为了生存需要,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有效的改造,这是文化产生的根源所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打上人的烙印,本质力量不断显现,这是文化的本质所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与他人、社会发生各种联系,这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指导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终极诉求。把握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主体的广泛性和客体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利益而认识和实践的权利,都有以此目的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决策和实践的权利。每个人的这些权利都以其他每个人同样的权利为前提,而不是排斥他人与己相同的权利。每个人的个人生存发展的特殊利益的实现都以不伤害他人的特殊利益为前提,而且必须包含着实现人民整体的共同利益。自己权利与别  相似文献   

5.
文化强国的实践理性道路,是开辟低碳社会。低碳社会是以排放低碳气体、改变温室气候为动力,以探索新能源方式和技术方式为基本手段,以创建新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两翼途径,以实现“人与天调”的全新生活方式和美学方式为最终目的的生境化生态文明社会形态。因而,为实现生境化的生态文明目标,低碳社会的实践理性方向只能是全面探索可持续生存式发展,而不是可持续发展。低碳社会所面对的根本问题、所肩负的根本任务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可持续生存式发展是指在实现可持续生存基础上的发展。可持续生存包含人、社会、地球的可持续生存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6.
朱宝信 《唯实》2003,1(6):9-13
实践本体论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实践的本质是改造世界和发展自身的统一 ,因而人的本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发展自身的目的的统一 ;人类的生存活动就是将发展自身当做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去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较之仅将生存当做目的的生存本体论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7.
生存与发展是人的存在的永恒主题。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当代人的生存凸显出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并存、个体生存与类生存并存、理性生存与非理性生存并存的特点,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面临着诸多困境。这既是由于人自身生存的悖论性,也有社会发展以及文化方面的原因。超越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就要树立起科学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坚持四个方面的"统一",建设和形成文明高雅的休闲生活。  相似文献   

8.
隋保禄 《理论学刊》2003,2(4):35-37
哲学与生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的活动产生并不断地推动哲学的发展。无论哲学“爱智”的本意以及哲学家对哲学的看法 ,还是哲学主题的转换 ,都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中理解人的生存 ,使哲学成为人的解放的头脑 ,为真正理解人的生存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说 ,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的反思 ,生存哲学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哲学。  相似文献   

9.
林琳 《世纪桥》2012,(19):136-137
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是属人的。它全面体现着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即对自然及自身的超越。这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应该说,文化起源于人的创造性和自由本性的发挥,同时,文化也是人的创造性和自由本性的的代言。但是在现代工业文化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特性却被逐渐地被剥离,使人生存在一种尴尬的境地里,文化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进而导致了一场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0.
休闲:环境哲学的中心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伟希 《新视野》2004,(2):58-60
作为生命哲学的休闲观,不仅是指人与自然的密切相依关系,而且也指人自身的生存方式。休闲的环境伦理,是保护与爱护统一,义务与价值结合,道德与审美合一的生存实践和生存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资源,而实现的途径是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创品牌、树形象的基础,对学校的生存发展、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展示师生精神风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总结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的实绩。  相似文献   

12.
技术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与感性实践活动有关的问题.它不仅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中介和手段.而且也负荷了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技术所体现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表征着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这表明,技术对于人具有生存论的意义.用这种观点反现当代技术发展中出现的生存危机,不难看出,当代人所面临的技术化生存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技术作为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存在被遮蔽所造成的,也是自然主义技术化生存的后果.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从对自然主义的技术化批判入手,更要从人的生存自身的分析入手,要在技术进步与技术世界的建构过程中,寻求人的自由、幸福、尊严与发展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3.
涂小雨 《学习论坛》2004,20(10):64-66
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与平等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受到各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权发展实践 ,要辩证地看待其总体发展 ,深刻领会其立足点 ,科学地认识其现实路径 ,动态地把握其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庄友刚 《唯实》2006,1(6):3-7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其后果并不总是对人有利的,有时也意味着风险.人类的生存就是一种风险生存,风险已成为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当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对风险社会的实践存在论反思,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超越、扬弃风险社会也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特定历史界限.在弥合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立的进程中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发展,才是人类摆脱生存与发展悖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一我们认为,本体论首先是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整个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同时,本体论作为一般哲学理论,它已远远地超出哲学的论域而发展成为一种大众的文化选择模式,一种生存文化论。这里的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的文化,即指人类的主要行为特征,是人类群体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选择性模式。生存文化论就是人们求得生存与发展、繁衍的基本文化选择模式或行为规范。本体论作为一种生存文化论就是指人类的生存文化模式选择中的最为核心和基础的部分,这种基础部分是人类共同享有的,后天习得的,又是实践理性的理论表达。我们知…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创品牌、树形象的基础,对学校的生存发展、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展示师生精神风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总结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的实绩.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乡村文化起源、发展、当下状态和未来趋势的理性认知,是一个集传承、实践、创新于一体的文化自省行为,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时间与空间三个维度探寻乡村文化自觉的发展路径。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生存方式和生活样态的综合反映,深入探究乡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乡村社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做出新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生活世界特别是工作世界的文化相融是哲学发挥自身效应、实现自身精神能量的现实通道,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贴近生活世界,更要走向和融入工作世界以发挥其大众化效应。工作生存论是实践生存论的主体化与核心层次。工作生存的核心意义是构建共创、共享、共有的工作共同体关系。因此,“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工作生存为本,以构建工作共同体关系为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以工作生存意义优先为其题中应有之义;转变发展方式要以提升工作创造力为支撑;要注重积聚工作精神文化的能量,实施工作就业、工作立业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的需要这一哲学范畴是指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它在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依赖和要求,是人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直接动力。需要和认识在对立统一中存在、共变互动中发展。需要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许一飞 《理论导报》2013,(3):23-24,41
文化强国建设是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文化强国的实践本性在于其人民性,在于以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及全面发展为归依。对文化强国建设进行实践分析,目的是总结出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