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只有广大社会成员的高度互信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现实。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缺失而导致的社会问题甚至是悲剧的诞生严重的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在正确分析社会成员互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来构建一个社会成员高度互信的社会,以促成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巩固和平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两岸红蓝绿三方政治互信不足,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上动机不同,加上美日因素的介入,这一议题的进展举步维艰.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必须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最大限度争取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出发,从两岸关系的实际出发,坚守底线,区别对待,灵活务实,由易到难,尽最大努力避免战争,走出一条具有两岸特色的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日战略互信具有复杂、渐进和反复等特点,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建立互信关系的前提,那就是在战略意图上要尊重现有国际体制,在战略能力上要不断强化合作,在战略途径上要共同倡导和平原则;其次是必须设定中日战略互信的合理目标,双方要把避免战争作为最基本目标,把建立低度信任作为现实目标,而把发展中度战略互信作为未来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理想目标;最后是必须选择中日战略互信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在单边模式上注重强调自我约束,在双边模式上注重形成共同规范,在多边模式上注重推进机制建设,其中又要以多边模式作为当前战略互信建设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互信外交,自春秋时期肇端伊始,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互信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理念和范式。这些既具时代特色、又一脉相承的互信外交理念和范式,确保了中国互信外交实践的历史连续性,并对当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代中国互信外交,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形成了追求"和平"与"和谐"的互信外交实践理念与相应的实践范式,有效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存在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论调,对我国顺利推进互信外交和坚定世界各国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两岸经贸文化等交往的持续深入发展,对推进两岸建立互信机制既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平台,奠定了基础。虽然两岸互信机制的建立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影响两岸互信机制建立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创新的精神去探索建立两岸互信机制的路径和架构,不断开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以期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基层领导干部构建干群互信关系之人际信任的方法是:借助灵活、恰当和有效方式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是基础和前提;与群众沟通交流过程中传递真诚、体现诚信,是最理想、关键因素;谋求建立长期、密切的情感联系,可以使前两个要素产生乘数效应的因子;此外,要注重加强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提升,杜绝种种外在欺骗或伤害群众行为。基层领导干部构建干群互信关系之制度信任的方法是:在农村或社区这样一个社会单元,因地制宜建立一个好制度是重中之重;在行政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单元中,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是使群众形成制度信任的第一要务;在农村或社区构建制度信任,党员干部要力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加强干群互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组织管理层之间的互信关系是一个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高层管理者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高层管理者要注重与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及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营造组织中的互信环境。为此,高层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尊严至上的管理理念,转变组织管理方式、实现人性化管理,为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及员工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对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在增进政治互信、推动和平统一中有着重要作用.以传承中华文化为纽带,以弘扬妈祖文化为桥梁,以两岸青年互动交流为媒介,以开启两岸党际文化交流为契机,是增强两岸政治互信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关系虽不时经历风雨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40年是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40年。但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转型过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政治互信不足,作为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反映,两国国民友好感情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双方高度重视。中日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日关系保持健康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登高望远,求同存异,要努力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要加强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拓展两国关系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0.
徐辉 《外交评论》2010,27(2):22-29
中美作为国际关系学者眼中的“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其两军关系举世瞩目。曾作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先行者”和政治关系“晴雨表”的军事关系,至今仍未实现“正常化”。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无论是为了防止因意外或误判而导致冲突,还是为了扩大合作应对共同威胁,都需要建立两军之间的互信。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两军之间跌宕起伏的交往过程表明,尽管两军之间防止冲突及合作应对共同威胁的需求和潜力很大,但由于两国关系性质定位不明、两军对互信的认知和路径选择不同、美国不断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以及缺乏建立互信的紧迫感等原因,致使中美军事互信鲜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党际交流是政治交流和政治互信的基础和核心。当前两岸经济文化往来密切,两岸关系有序、稳定、盘性发展。大陆虽寄望共同努力巩固政治互信,但两岸政治的机制化协商还远未形成。两岸高层党际交流时机方式的不成熟,不等于理论上、基层党务实务上的不探索、不思考、不接触。本文从战略定位、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途径、发展阶段和发展影响六个方面,在理论、战略及实务上对闽台、两岸党际交流进行了前瞻性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东亚区域合作,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解决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存在的现实难题,当务之急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美国因素,即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与东亚对美国在区域合作中态度的看法;二是领导权,即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推进东亚区域合作;三是互信原则的确立,东亚各国必须建立互信关系,尤其是东亚地区大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四是“低级政治与高级政治并行发展”,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一种评价,不同社会群体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本文基于失地农民、网民、公众的不同视角,构建了地方政府的三类形象分层和两路传播机理(人际传播:实体形象→公众形象;网络传播:实体形象→虚拟形象→公众形象),然后通过内容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差异的五个假设。研究表明:(1)失地农民、网民和公众三个群体在利益补偿方面对地方政府形象的认知差异性较大,但在权益维护方面认同程度较高;(2)人际传播中,失地农民与公众对利益补偿的满意程度一致性认同较高,进而在利益补偿维度地方政府形象较好,在权益维护维度较差。在网络传播中,失地农民与网民对权益维护满意程度一致性认同较高,进而在权益维护维度地方政府形象较好,而在利益补偿维度较差。遵循现代治理重在修复较大差异的原则,本文针对人际传播机理中的信息扭曲问题,提出了构建"沟通—协商—反馈"机制的建议;针对网络传播机理中的信息扭曲问题,提出了"地方政府-农民-社会"多元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开始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日益密切,签订了一系列互利互惠的协议和条款,开启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然而在政治上的协商和交流相比显得滞后,这成了困扰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在“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上的刘国深教授提出“球体国家理论”,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和协商做了新的理论阐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在新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遇到了发展瓶颈,主要表现有:民主党派在党建理论和制度建设上存在明显不足;对大部分党外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后继力量不足;党派成员对党派的归属感和认同度不高,群众基础不强。如果要突破高校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瓶颈,必须增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自信,加强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互信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和谐是关键。而要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孔子的人际和谐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民族文化资源。孔子强调的夫妻敬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朋友有信,都体现出他对人际和谐理念的强烈追求。不仅如此,孔子还提出了行"仁"、用"礼"、"执中"、重"义"的实现人际关系全面和谐的方法论。孔子人际和谐思想的精华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7.
大国地位和大国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冷战以后大国关系与冷战期间相比有许多深刻的变化 ,形成新的特点。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一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之争将是长期的 ;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型关系在一些大国间得到可喜的发展 ;各大国都重视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 ,在多边外交中谋求更广泛的合作 ,实现各自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8.
战略意图是一国在外交政策中如何利用自己的实力实现目标的打算或规划.现实主义理论将国家战略意图分为维护现状和修正主义两种,实质上蕴含了新兴大国和主导大国之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模式.中美元首的庄园峰会就推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总体概念”,为中美跳出大国政治的悲剧指明了方向,但双方对对方战略意图的疑虑被认为是一大阻碍因素.中美战略互疑的根源在于国际结构的变动、两国国内制度文化的差异和领导人因素.在三个层次的原因中,前两个因素既独立存在,又主要通过第三个因素发挥作用.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事在人为”.文章认为,中美缓解战略互疑、建立战略互信也必须坚持事在人为的逻辑,以核和平与相互依赖为基底,充分发挥领导人的作用,加强战略沟通,相互尊重核心利益,拓展共同利益,深化各层次各领域的沟通交流机制建设,推进入文交流,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态型警媒关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理论"是构建生态型警媒关系的理论基点。生态型警媒关系是一种"和谐共生"、理解互动、平等民主的关系。构建生态型警媒关系是警媒顺应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趋于一致的价值取向是警媒和谐共生的基础条件。构建生态型警媒关系必须转变观念、打牢警媒互信基础,完善与健全警媒生态"法则",警媒双方必须自警自律、彼此宽容和相互交往、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作为一个商贸定位的省会中心城市,商品批发业一直是郑州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构建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商贸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市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原有的"小""散""差""乱"和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交易模式落后的不足和弊端日益显现,造成市场交易额下降,空壳市场增多,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面对国内许多城市掀起的新一轮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热潮,郑州市商品交易批发市场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亟需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