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不要说漂泊流浪是痛苦的,不要说弹花匠的职业是卑微的职业……我们就曾经漂泊流浪过,但我说:我们的人生轨迹中,不仅仅只写着:痛苦,我就曾经是一名弹花匠,但我说:我们所选择的职业虽平凡却也崇高! 真的,我这么说,并不是说风凉话。我们一肩扛一架弹花弓,一手握一柄弹花锤——那一张弓是成吉思汗所馈赠,是一张能够射大雕的弓啊!那一柄锤是大将李元霸的遗产,是一柄能够劈地开天的神锤啊! 其实,我们自己是清楚的:那弓是用牛筋拉成的弹花弓,那锤是用楠木制成的弹花锤,平常得很哩。我们说它是成吉思汗所馈赠,是李元霸的遗产,只不过是在一边弹花一边与围观者们瞎吹胡聊罢了——我们是在巧妙地拉扯生意,我们是在机智地宠络人心。谁说我们在胡聊瞎吹这一切时,心底里不是酸溜溜的呢?一旦被明白人出口道破:“哼,手艺人,下九流的,吹牛是特长!”我们将会是怎样地尴尬呀!但幸运的是从来就没有人道破过,他们中不是少有明白人。而是都不忍心道破罢了。他们理解出远门谋生不容易,于是就装聋作哑回头一笑。这一笑呵把所有杀机都抚平了。  相似文献   

2.
随笔二向     
你代表谁?有个青年叫李绿松,因为在墙上写反腐败的标语,被警方超期拘留,戴着手铐脚镣捆绑在床上。长达十二昼夜。伤痕累累。有个记者在写“真相调查”时这样写道:“如果李绿松戴上械具后安然不动,一般不会造成这样大面积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董雪 《侨园》2013,(9):59-59
<正>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从现在开始,所有的人慢慢地放松。这节课不是让你来笑,也不是让你来说,而是让你用心去感受!今天这个题目叫"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这么多年来,你出门在外,是谁总在牵挂着你,惦念着你,是谁在盼着你回家,等着你吃饭;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谁最紧张最着急;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是谁比你更痛苦;在你高兴的时候,又是谁比你更高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谁?     
近日听朋友谈起一件事:一次他到某机关办事,一位办事员推三阻四,极不耐烦。朋友看到墙上挂着“树公仆形象”的条幅,随口说了一句:“既然你们是人民公仆,怎么能用这种态度对待我们基层同志呢?”那位办事员听了立刻火冒三丈,回答倒也干脆:“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但不是你的私仆!”真是一语惊人,令吾友无言以对。叙事完毕,朋友问我:“你也是机关干部,请给我说说,人民是谁?”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6,(3)
正如果你一生一直去掏自己的心,拿它写出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来,最后你以为把自己掏空了,可你会发现——你的一切都跑到你的书里,你的书就是你。我花甲之年写了一首《笔墨歌》,歌曰:笔墨伴我一甲子,谁言劳心又劳神。墨自含情亦含爱,笔乃有骨也有魂。如烟世事笔下挽,似水时光墨中存。我书我画我文章,笔墨处处皆我人。那时,我就想编一部自己的书,不是一般意义的文集,而是通过编这部书梳理和  相似文献   

6.
脚印断想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个"留名",决不是留下"×××到此一游"之名,而是自己的奋斗史。而奋斗史不是靠嘴说,而是用脚走。正是从这一点上讲,留名,实际上就是留脚印。  相似文献   

7.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8.
你是谁的人     
人生中有许多困惑与烦恼.日前,鄙人就遇到一着:那天去某部门办事,碰见某公,聊起机关的人际关系,某公冷不丁闷了我一棍:"你是谁的人?"我心中抽紧,惶惶然不知作何回答,情急之下反问一句:"你说,我应该是谁的人?!"某公哑然. 此语着实让我咀嚼了半天.不知从何时起、何地始,"你是谁的人","我是谁的人","他是谁的人",这些莫名其妙却又并非空穴来风的"鬼话",象瘟疫般在我们生存的时空里漫散开来,给你、我、他这同志式的人际关系,投下缕缕阴影."你是谁的人",说的白一点,无非是:你是哪一帮哪一条线上的人,你是跟随哪个领导受哪个领  相似文献   

9.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唠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哟戴上了(的那个)铃子呀哎哇哇(的那个)声。白脖子(那个)哈巴唠朝南(的那个)咬,哎哟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呀哎过来(的那个)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唠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哟你不是我那哥哥呀哎走你(的那个)路。”这首脍炙人口的《赶牲灵》是哪个年代编唱出来的?哥哥和妹妹的原型是谁?走头头的骡子是啥模样?张天恩有哪些鲜为人知故事?我们可以随着哇哇的铃声,踏着赶牲灵人儿的脚印,来追寻历史的踪迹。  相似文献   

10.
<正>在重庆解放碑下,记者见到了从巴南赶过来的任尔宁老人。挤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后,年过古稀的他依然神采奕奕,握着记者的手说:"感谢你从北京来采访我。不过,我要麻烦你先跟我去办点事。"几步路,来到了某银行存管中心,任尔宁从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袋。不是钻石黄金、不是房本字据,什么样的东西值得他这么慎重保管?任尔宁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三爷爷任鸿隽和三娘母陈衡哲留下来的书信。某出版社约我写一本任氏家族的书,我梳理后,放回这里来。"  相似文献   

11.
智慧语丝     
《党政论坛》2011,(7):49
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很容易,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却很难。——画儿晴天每个人都有心脏,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心灵。——一位女中学生痛苦来临时不要总是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快乐降临时你可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大家都讲话。横批是:谁去落实?实际上,细细想来,“文山会海”有百弊而无一利。首先,牵扯了各级领导干部大量精力,耗费了大量资金;其次,助长了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第三,增加了行政成本和执政成本,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解决“文山会海”,必须动真格。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8,(2):17
家有门窗,人有心窗,两者追求的都是敞亮. 人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窗始终保持敞亮呢?一位智慧老人的话是对的:"人生有喜剧也有悲剧,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你不能只推开一扇窗户,只看一面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表述,给人的感受有差别,效果也可能大相径庭。某企业就开发新产品问题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强调实行严格管理的重要性,厂长在台上慷慨激昂,厉声喝道:“谁砸了企业饭碗,我就先砸掉他的饭碗!”台下先是噤若寒蝉,随即便嗡嗡声起,有职工说道:“砸了企业饭碗,等于砸了我们自己的饭碗,大家都没了饭吃,还等着你厂长去砸吗?”  相似文献   

15.
谁来保护艺术家? 说到底,能逃过“自作贱”这一劫数的,还是艺术家自己保护自己。 那么,谁又是艺术家呢?广而言之,人生大舞台上,谁迈出了第一步、谁的戏就开锣了。比如,电视剧《武生泰斗》里的角儿可说全是艺术家,当然其中如小武春观众又难首肯。伦勃朗说:“不是所有拿画笔的都是画家。”遇上起哄的,你即使称他是“票友”  相似文献   

16.
寻找诗意     
<正>曾经有朋友感慨地对我说,"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面对人生,都是一只脚站着,一只脚跪着。"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十分精妙,入木三分。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的波浪中,人人都有艰难的时候。当初为人父母的你,天天纠结在带好嗷嗷待哺的孩子与做好职场工作、感叹分身无术的时候;当人到中年的你,每天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努力前行,却突然疾病缠身的时候;当久经沙场的你,某一天却突然意识到,自己陷进了职场"天花板"困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电影演员陈道明在一篇短文中写道:"朋友往往会问:你在家里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陈道明说  相似文献   

18.
<正>(1956年1月21日)亲爱的允若:……你写来这封信,当然又暴露了你的一些思想问题,这很好一既然有了问题,向我,向同志们说出来,总比不说要好。因为不说,不等于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存在;说出来,你的同志,你的亲属,才好帮助你。你说,你在写这封信以前。"仍然犹豫要不要写这些",你"感到写这些没有用"。你写这些,不是没有用,而是很有用。我欢迎你写这样信给我,  相似文献   

19.
问:你认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男人最好? 答:中国男人。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类男人? 答:有特点的男人都喜欢。问:你最要好的男朋友是谁? 答:这个就没有必要说了吧。问:你谈过几次恋爱? 答:这不能说,秘密。问:你第一次谈恋爱是几岁?  相似文献   

20.
人生无草稿     
某书法家对一用废纸练字的人说 :“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 ,可能会写得更好。” ,问原因 ,书法家笑而不答 ,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 ,这是让他惜纸来逼迫自己写好字。由此想来 ,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 ,没有太多的草稿可以反复“练习”。其实 ,现实社会中好多事情是没有草稿可以打的 ,好多希望都是“逼”出来的 ,好多成功也是通过失败才“逼”出来的。人们常说穷则思变 ,也就是“逼”的延伸。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则谚语 :“如果你想翻墙 ,请把身上最贵重的东西先扔过去。”因为最贵重的东西在那边 ,你已经别无选择 ,要想方设法地翻墙去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