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均衡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认识到城乡产业分工和联动发展是客观规律选择的结果,市场化机制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互流互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统一全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统一城乡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位阶偏低、土地流转中农民所获收益偏低、土地物权尚不够明晰等问题,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必须着力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农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提高农民的维权素养和监督意识,防止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遭受损害,这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李明华 《探索》2015,(1):114-118
我国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将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使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平台,是实现土地价值的必经途径,也是使中国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步骤。释放农村土地价值,是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最大红利。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制度根源是城乡二元住房制度改革滞后,主要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无力在城市购买住房、在住房租赁市场处于弱势地位以及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住房政策作为体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方面,探索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中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实现和社会融入具有重要价值,对加强社会治理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正模  李晓梅 《唯实》2012,(8):163-166
当前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突破口在定居。而收入水平偏低、保障房定位不准确以及户籍和土地制度问题是我国农民工定居面临的主要障碍。农民工定居的政策突破在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推动户籍等制度和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保障性住房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让我国城镇化呈现出"半城镇化"、"伪城镇化"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迟缓、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和房地产开发政策垄断造成的。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必须消除这种城镇化率的差异,从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体制因素入手,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完善的产权制度能有效保障产权主体权益,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因此,应从法律上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让农民具有完整的所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并能获得抵押权、发展权等.农地产权制度完善需要健全相关保障措施,如完善政府规制机制,健全农地市场机制,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构建社保体系等,全面维护好农民土地权益,推进城乡统筹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为制度藩篱。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运用观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和问题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人地挂钩"模式、"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和"人口梯度转移"模式的联动改革建议,为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8)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为制度藩篱。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运用观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和问题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人地挂钩"模式、"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和"人口梯度转移"模式的联动改革建议,为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和土地双二元体制"壁垒",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流动,是对人的不平等硬约束。土地二元"壁垒",是对财产权利的不平等硬约束。结果是城乡分立;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收入尤其是资产性收入差距巨大;农民市民化受阻,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文章提出,通过市场化思维建构城乡一体化顶层设计和实现路径,是当代中国供给侧城乡一体化制度建构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的重要途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结构性嵌入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利益诉求实现制度之中的,这种结构性嵌入机制要求仅仅靠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不够的,失地农保制度的完善必须以上述四项制度的完善为前提.必须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征地制度、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民利益诉求实现制度,从而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制度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12.
王晓维 《共产党人》2015,(5):37-38,41
近年来,银川市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城乡结合部农村共同面临着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利益保护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2007年,农业部下发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新形势下,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调整提出的要求,是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面临新问题的需要;是发展生产力和完善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3.
<正>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认为,改革的一大背景是现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得到的补偿总体来说偏低,好多地方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这三项制度对农民来说,是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农民的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农民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之中分享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必然选择,并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权制度、用地制度、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健全体制机制的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确立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明确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定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中集体土地流转和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做出了新的规定.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城乡分立的土地制度特别是该制度下农地流转中各方利益协调问题.而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层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使农民利用自己的土地财产权实现更大的价值,如何让农民以土地的权益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从中获得更大的实惠,这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住宅业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作用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针对城乡数以万计低收入居民 ,建立与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是其重要内容。为此 ,应制定住宅小康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实现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创新 ,以土地换取农民保障 ;积极筹措住房社会保障基金 ,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 ;健全住房社会保障法规。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改革的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新思维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尽管在清理"共产风"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却仍然受困于税费过重、农地使用权频繁变动、农地财产征用中补偿偏低、社保等公共产品缺失而严重影响土地财产性收入等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修宪重新确定保护私有财产的大环境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亮点涌现:沉重税费有了根本性解决、农业生产补贴与保护有了新进展、农地征用补偿有了适度提高、农地延长的30年承包权向"长久不变"乃至财产"物权"靠拢、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开始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问题仍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未来深化改革,需要:为"一小二私"的"农户经济"创富正名,为农地农户经营者解除精神枷锁;给农地确权并明确政府与农民间清晰而排他的权益边界;加快社会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完成传统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型,夯实农民自主自由创业创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前者为后者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后者为前者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的互动关系。二者的关系面临新型城镇化加剧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受损、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的衔接不到位、土地流转为新型城镇化带来新压力等挑战。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流转协调发展必须在土地流转中贯彻新型城镇化理念,必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打好土地流转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在土地要素流动上有所突破.由于缺乏健全的土地市场以及现行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僵化,导致土地流转不畅、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本文提出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土地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引入农用地发展权市场交易模式,探索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平衡指标的方式,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增强西部地区土地流动性和利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农村改革中,破除二元结构与制度是关键问题。要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建立城乡可衔接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城乡二元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