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英杰 《长白学刊》2021,(2):92-100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历史逻辑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均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理论逻辑则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要素禀赋及由此衍生的制度和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
刘勇 《理论月刊》2020,(8):5-12
"一带一路"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其生成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就理论逻辑而言,"一带一路"源自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市场理论以及共同体理论的承继和延展。就文化逻辑而言,"一带一路"源自对和合共生、义利合一、和谐万邦、天人合一、求同存异、尚新图变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和转换。就历史逻辑而言,"一带一路"的概念内涵源自丝绸之路,主要内容是对丝绸之路的继承拓展,所蕴含的丝路精神是对丝绸之路的提炼概括。就实践逻辑而言,"一带一路"源自国内外发展实际的需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生成的内在逻辑,有助于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为满足世界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上月大过年的,我一朋友带韩剧DVD《拜托小姐》回父母那儿想合家饕餮,谁想他妈一看封皮便叫停。这位只信晚报和央视的老人家,用今年春晚的“事实”胜于雄辩——小品《午夜电话亭》男叫女“小姐”立感受辱:“骂人是不是,谁是‘小姐’了?!  相似文献   

4.
求“真”     
云溪子  耳东东 《小康》2008,(7):90-91
事物示于人者,皆为其表象,本质深藏于表象之中,无形、无色、无味,不是凭感觉所能认识的。世上有些事情,说起来似乎大家都明白,可较起真来,又不大说得清道得白。"真"即是一例。"真"为何意?"真就是不假呗",这还用说!当然,这也算一种解释吧。可这种解释清楚也不清楚。若有人问何为"假",按此逻辑假就是不真呗!如此  相似文献   

5.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政治论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政治成果,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从历史逻辑看,“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现实逻辑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刻领会这三重逻辑是全面把握“两个确立”的政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文化台独”此路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台声》2007,(4):44-45
最近,民进党当局把“去中国化”的毒手伸向教科书.岛内新版高中历史书内容遭到民进党当局大幅修改,原版本里的“本国”、“我国”、“大陆”等字眼均被改为“中国”.对许多史实的评价也与以往大相径庭。此外.对台北故宫藏品的文字说明也进行了修改。尤其是对南京大屠杀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台湾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上却完全删除或极度简化。新出炉的台湾高中历史课本第二册“中国史”中.翰林版本只字未提。至于其它版本.三民版是有图无文.南一、龙腾版是图加简短叙述、康熹版是有文无图。  相似文献   

7.
科学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三个代表”,首先要科学地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从历史和逻辑起点看,“三个代表”阐明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从地位上看,“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内容上看,“三个代表”解决了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从作用上看,“三个代表”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8.
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首先应对其理论逻辑与发展逻辑进行分析..就其理论逻辑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目标体系的四个结构要素。一要理清其结构要素的边界,从科学理论、价值指向和路径选择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概念内涵。二要深入研究四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学习型”是前提、“服务型”是目标、“创新型”是动力,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就其发展逻辑而言,“三型政党”建设应该按照“主题统领一主线推进一方针指导一布局保障”的分析框架进行整体推进,以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易艳 《理论月刊》2012,(9):30-33
马克思提出的“从人间到天国”的新哲学思路,代表他从原则上和根本上与一切形而上学的传统哲学划清了界限.这种新的哲学思路即是要立足于“悖论性的人”和“历史实践性的人”,在承认和接纳客观现实中的人的感性活动和意识基础上,再以马克思一元理论作为前进的旗帜和归宿,从而发出一道具有革命性和当代性意义的、坚持在出发道路上的意识形态回声.  相似文献   

10.
“汉语批评”是伴随“失语症”而诞生的一种理论策略 ,是继“失语症”之争文学理论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和当代话语重建的初步行动。本文从“汉语批评”与“失语症”、“当代话语重建”和“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等三个层面 ,试图对“汉语批评”策略进行理论观照和宏观阐释 ,对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和形式逻辑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认知方式,两者共同"哺育"了人类文明。但是,辩证法和形式逻辑有着根本的不同,两者是两种完全异质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辩证法是一种"人"的逻辑,而形式逻辑则是一种"物"的逻辑。辩证法立足于人的生存性存在方式,它在思考人及人类社会时遵循自我呈现原则、辩证原则和自由原则,辩证法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矛盾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与此相反,形式逻辑立足于物的现成性存在方式,它在解释自己的对象时遵循对象化原则、知性原则和本质原则,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封闭性、无矛盾性和非历史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贺新元 《人民论坛》2022,(23):84-86
新的赶考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会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包括错误思潮在内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类干扰因素都有可能出现。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高度,鲜明地以“五个必由之路”的精辟论断,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自信。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相似文献   

13.
该书《导言》开头写道:“本书试图通过重构12一18世纪长达六百年问赣南山区的地方动乱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发现中国历史上地方动乱及其引起社会变迁之图景,以加深对中国历史上‘动乱’的理解,重新思考中国传统社会变迁的历史与逻辑。”  相似文献   

14.
对毛泽东、江青的婚姻中央究竟有无"约法三章",笔者在台湾发现不少重要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断有文章描述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在秦城监狱面对面批判“四人帮”的情形。这些文章有的过于简略,有的完全违背历史事实。我作为亲历者,有责任讲出当时的真实情况,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关于苏联剧变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据我观察,学界大概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专门研究苏联问题的学者,他们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斯大林否定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建立的斯大林模式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斯大林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并没有成功地对斯大林体制模式进行改革,最后积重难返,导致苏联剧变;另一派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者,他们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刘红伟 《新东方》2022,(5):35-4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实践效力,全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有其逻辑理路,在理论根基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立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展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自觉。在历史主体上,作为马克思主义践行者和发展者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党的命运与这一科学理论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在实践推进上,马克思主义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展示出了强大生命力,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奥秘。  相似文献   

18.
杨岗营 《前沿》2010,(14):57-60
"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类型,是以事物间"类同"关系为依据的推理形式。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推类"属或然性推理,称之为"人文推类";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存在着另一种具有演绎推理性质的"推类",其前提与结论的联系具有必然性,这种推类属必然性推理,称之为"科技推类"。本文以"测量术"为例,初步揭示了"科技推类"的逻辑机制和推理程序。  相似文献   

19.
“五四纪念”的历史与“五四运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久。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八十一年了,但对“五四”的纪念却延续下来并将继续延续下去。“纪念”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一种理解,而理解———如伽达默尔所说———本质上是把过去的意义置入当前的情景的一种调解或翻译。人们通过纪念的方式表达对过去的理解与对现实的确认,乃至对未来的设想。每一时代的人都按适合于该时代的特定需要的方式重新解释历史,纪念过去,因此每一次的五四纪念都会构成一种新的五四话语。五四的形象由此变得变幻不定,五四的意义也就在纪念中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20.
李敬臣 《半月谈》2005,(1):11-11
陈水扁当局极力鼓吹“台独”,成为破坏亚太地区稳定的“乱源”.在遭到包括岛内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谴责的同时,在国际上也处境不妙.处处碰壁。事实充分证明:“台独”不得人心,“台独”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