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加强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欢 《学理论》2010,(8):147-148
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在大学新生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中学环境到大学环境的过渡,才能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成功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这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媛 《学理论》2013,(8):192-194
大学新生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帮助大学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教育领域,传统的大学新生教育侧重于对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辅导,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应把大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纳入新生教育体系,通过对大学历史、理念和精神的诠释,使大学新生了解大学本身,为更好地开展新生教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对于新生能否较快地融人大学校园生活,并且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绝大部分还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不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大学新生在进入高校后面临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等多方面的改变时,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杜琳琳 《学理论》2015,(2):252-25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不同教育阶段过渡的转轨性教育,它关系到学生能否较快较好地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依据其自身独特的专业特质及新生在适应性阶段表现出的规律性特点,构建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周期性、独特性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为顺利开展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引导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树立学习目标和进行生涯规划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借助人类学研究方法,将朋辈辅导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搭建自我教育管理的平台,从生命体验的角度为大学新生描摹大学学习生活的图景,重点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此来解决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石小米  范红霞  刘丽  徐慧 《学理论》2011,(29):58-59
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艺术类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里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自身表现出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的一些心理特征。以山西大学2005~2008年艺术类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对艺术类大学新生的心理应激水平进行调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2005~2008年大学新生心理应激量表总得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变化;2007年艺术类大学新生在总分及各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份;艺术类大一男生与女生心理应激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艺术类大学新生心理应激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显著大于其他专业的新生。  相似文献   

7.
张宏伟  张宏新 《学理论》2012,(25):160-161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新生入校后学校的第一堂课。从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涵着手,阐述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基础性意义,指出它不但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必经阶段,而且也是新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从环境、心理、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切入,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做得扎实有效,从而使学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在高校里越来越被重视,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怎样做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已经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尊重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积极培育班级组织,充分发挥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优势,以有效地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曾咏辉 《学理论》2009,(29):75-76
本文从实证的视角,通过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新生的理想状况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理想状况整体上呈现稳定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生活理想的务实性、职业理想的盲目性、道德理想的缺失性和社会理想的矛盾性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创新新生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雷雷  贺坤 《学理论》2011,(32):207-208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入学教育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及以后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陈琴 《学理论》2012,(32):209-211
朋辈心理互助作为一种新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从朋辈互助人员的招聘、培训、选拔、跟踪、管理、督导、考核评价等环节构建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同时对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的现有的工作成效探讨,建设了一套朋辈心理互助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希望能对开展新生适应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5)
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许多人无所适从。本文通过对大学新生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如下:从学校角度看,开展有针对性地入学教育;从教师的角度看,提供有益的人生指导;从同学的角度看,加强新老生之间的交流;从新生个体角度看,自觉树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郭春明 《学理论》2013,(20):381-382
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现状信息、新生个人信息缺乏了解、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以及对适应性教育成效缺乏沟通是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其原因包括观念缺乏、未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以及具体的措施失当,鉴于此,应当在全面了解大学新生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优势引导大学新生了解相关信息,并实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信息化和信息交流的持续与跟进。  相似文献   

14.
项瑜  吴星  郭超龙 《学理论》2013,(12):373-374
"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高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如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不断创新,帮助"90后"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心理等最重要的时期.新生刚踏入大学,对生活环境、学习形式等有诸多不适应因素,这时需要班主任进行适时的正确培养和引导.着手从大学新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新生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探讨,帮助学生渡过新生期的种种困惑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正确引导大学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涯的起点和基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新生入学教育己是大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和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7)
大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过渡期,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环境变化以及社会因素的渗透,其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面临着较大的冲击,许多学生因此会出现失去目标、焦虑等诸多问题。在大学生入学初期对其进行必要的立志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端正自身目标继而完成社会身份的转换。本文基于新生入学立志教育的必要性研究,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学立志教育方案,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6)
大学新生是高校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存在不适应感。以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为切入点,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提出可行性建议如下: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引导;重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鼓励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竞赛;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学风建设;重视个体特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学理论》2011,(14):283-284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和关键,结合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经历与独立学院的实际,分析高校独立学院新生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如何做好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寻找解决新生问题的对策是当前独立院校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易 《学理论》2010,(8):145-146
新生步入大学生活后,思想和学习方式是逐渐调整并不断适应环境的转折历程。通过辅导员与大量新生谈话中发现,多数新生还处于思想迷茫,行动未动状态里;首先建立他们对大学教育目的的认知,更多从心理辅导开启新生的目标感;并引发思考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落脚点在哪里?这样,辅导员从新生入学就有预见地掌握会遇到的问题,对新生引导培养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