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郗戈 《理论视野》2013,(8):F0003-F0003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理论网协办的"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4)
中国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认识四个关系:一是中国梦与中国近现代史主线主流的关系,二是中国梦与中国近现代史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三是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所做三件大事的关系,四是中国梦与中国历史和人民"四个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4)
现代化之路的探寻与中国梦的追逐是近代以来中国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懈奋斗。在中华民族重振雄风、走向复兴的征程中现代化与中国梦相辅相成、相伴相依,现代化是中国梦的强大保证、实现路径和手段,中国梦是现代化的前进动力和目标指向。历史昭示,现代化与中国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中国道路必须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具体阐释为政治大国梦、经济强国梦、文化兴国梦、天下大同梦、美丽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起中国千劲。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紧密相连,个人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总体上依赖于中国梦。在中国梦的基础上,还应建构对世界梦的追求,并使之与中国梦共同促进、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审视中国梦实现途径的内在机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特征。实现中国梦必须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中国梦也是大学生的成才梦,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成才梦;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成才梦将托起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的讨论应更多地立足于国家的高度:一是中国梦的提出具有世界意义;二是无论是"民族独立梦"、"工业富国梦"、"现代化强国梦"、"小康社会梦"还是"民族复兴梦",均立足于国家高度,展望国家未来发展;三是中国梦植根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因此,对中国梦的讨论不应降低高度。  相似文献   

9.
许惠群 《学理论》2013,(14):3-4
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是历史规律和实践逻辑的内在要求,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经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坚定中国道路自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7,(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因此,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梦最关键的路径,也是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梦想的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实现中国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治理现代化是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4)
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备更好地承担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提出后,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宣传中国梦并为实现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当前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有现实的可能条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推动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相似文献   

13.
王力 《求知》2015,(4):10-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论述,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彰显了党中央推进改革决心之坚定、为民谋利心情之真切。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政治宣言。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重承诺,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5)
中国梦是我国人民不断奋发图强,不断前进的动力。不同领导集体在各个时期从它的背景和意义出发,通过研究中国梦的现状以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中国梦不只是梦想,必须把它放在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繁荣富强中去领悟。也就是从意义出发,把中国梦和国家梦、人民梦结合起来,共同去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学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和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6.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形态。革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二者相伴相随,紧密联系。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有助于引导人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提升践行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宏伟实践.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到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再到基本要求,我们党在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站上了新的起点.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的未来走向和光明前景.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013年5月4日,总书记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总书记这些话说的就是中国梦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
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在当前中华民族奔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坚定道路自信:一是加强中国道路宣传教育,提升道路自觉认识;二是增强国民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三是争取国际话语权,跳出西方话语陷阱。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道路是通往梦想成真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承载中国梦想,中国梦想引领中国道路。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视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注入新内涵,为提升党的执政理念开辟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