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炜 《学理论》2009,(31):224-225
翻译的多个层面中都存在着“马赛克”现象,刨根究源,是因为翻译本身具有多重性。本文从翻译是“马赛克”这个隐喻出发,着重讨论翻译由于自身多重性而显现的“马赛克”效应。  相似文献   

2.
李丽琴 《行政论坛》2023,(3):159-166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建设主体在绿色技术创新上采取的行为策略将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本地政府在本地绿色技术创新策略上实施了“逐顶竞争”,但对邻地并未产生“示范扩散”效应。通过对其传导机制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本地环境规制、R&D经费投入和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但对邻地的R&D经费投入以及产业结构产生负向影响。从财政分权视角探讨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本地—邻地”效应,有助于为推进各地方政府共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县,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基本的行政建置单元,是一个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座标定位。“县”不但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行政概念,也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文化理念。县一级行政建置定位准确长久稳定,良好的区域性条件因素及其行政建制的作用力恰好像神奇的“磁场”似的,将一个特定的地域圈定下来,渐渐产生“场”效应,促使区域经济文化得以长期聚集、积淀,从而形成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共同的语言,以及诸多特色性的经济、文化传统和风俗人情,具有本土性、原生性、世俗性、生动性和原创性等的地域性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对“批示”我们并不陌生,领导“多次批示”经常见诸报端。但效果如何呢?用一句时髦的语式表达就是:问题多多。 “多次批示”,表面上看起来,是领导者对所批示问题的重视。而实际上,则是对所批示问题的轻视、漠视甚至无视。试想:如果领导者真重视的话。他会仅停留在纸面上么?“多次批示”,表面上看是领导者要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则是对问题的推诿,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5.
翻阅杂书,读到几则国外的著名效应,联想我们的工会工作,感悟良多。笔者以为,这些效应对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颇具借鉴意义,特记录下来,以期抛砖引玉之用。马太效应《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25章有一段话:“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世人把这种对富有的还要再给,对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6.
“南风效应”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谁的威力大。北风猛烈地吹,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地吹,温暖如春,行人就脱掉了大衣,比赛结果,南风获胜。在人们的观念中,北风似乎威力更大,为什么却输了?原因在于南风采用了“软”的手段,而北风则采取了“硬”的手段,使人们产生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7.
于天宇 《理论探讨》2023,(1):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部分将资本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并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因此,资本家的私人消费也就成为对他资本积累的掠夺。这使得资本家必须履行其“主动轮”身份的义务,在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不断轮转,并带动作为“从动轮”的劳动者。马克思“主动轮”的比喻揭露了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主体的“齿轮”本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机制下,资本实现了全方位的自由,而主体则被迫陷入自由陷阱,失去自由。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主体空场,即人的主体地位沦陷,全体人成为维持资本机器运转的齿轮。在此意义上,资本权力已然取代了全体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场。  相似文献   

8.
“做官”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做到“官路”畅通、一帆风顺,“常提醒”才是上策。这就要求多给自己敲敲“小木鱼”、打打“预防针”、下下“毛毛雨”。只要多“留神”,就能少栽跟头、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究竟应当成为“有为”政府还是“无为”政府是一个不断博弈与调适的过程。鉴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与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间的矛盾,政府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当再做“无为”政府,而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促进民营与国有经济处于同等的竞争平台上,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有为”政府。  相似文献   

10.
郭凌云 《学理论》2013,(9):162-164
从高校图书馆的职业特点出发,论述了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鲶鱼效应"和"马太效应"的意义。提出如何抑制馆员的职业倦怠,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及网络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放大图书馆的馆藏优势,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读者服务质量等在运用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各地都在相继召开“两全”。“两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谋划“十二五”开局,做好“十二五”规划。站在“十一五”取得长足发展的新台阶、新成就上.确定“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确定“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就有一个适当、适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借用物理学中“连通器原理”,本文认为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人事流动存在一种吸纳效应和挤压效应。在这两种效应作用下,同时由于社会与政府之间人事流动控制阀门的软化和人事流动通道的不畅,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出现反复而且社会与政府人事管理产生诸多矛盾。据此,可以探讨通过缓解社会的挤压效应,弱化政府的吸纳效应,强化人事流动控制阀门的调控机能,建立顺畅的人事流动通道等途径以解决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建民 《党政论坛》2009,(16):17-17
“法理台独”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所谓“法理台独”,就是谋求台湾法理上的“独立”,即通过法律程序(包括公投)建立“台湾共和国”或“台湾国”,也就是陈水扁大力推动的“公投制宪”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激进的“台独”活动。不过,民进党内部也有人主张在维持台湾法律现状的条件下逐步谋求台湾的“独立”,即承认“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国”的“国名”,认定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王祥 《理论导刊》2023,(11):92-98
马克思“跨越”思想是马克思晚年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国家特殊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马克思“跨越”思想提供了时代境遇。在“跨越”思想中,马克思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作为基础转换理论视角,在“世界历史”语境下对东方社会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将“世界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分析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历史”高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价值意义。“世界历史”维度是把握马克思“跨越”思想创新本质的重要逻辑线索。深入研究与正确理解马克思“跨越”思想的“世界历史”维度具有重要当代启示,包括立足马克思关于时代性质判断来认清我们所处历史方位,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充分利用全球化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郑石明  邹克  李红霞 《政治学研究》2022,(2):52-65+168-169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是,以“两山论”为理论支撑,在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共同作用下,绿色发展通过分工、要素分配、技术、就业与包容效应,提升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享发展,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对2010—2018年省级数据进行测度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这种促进作用是由要素分配、绿色技术和就业中介效应等发挥的;绿色发展产生了持续增强的共同富裕效应,且能够缩小不同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差距。绿色产业升级引领、绿色技术应用推广、绿色共享发展将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王乾荣 《民主》2011,(2):51-51
我没有先见之明,没有。我一般“跟着感觉走”。但这“感觉”是“己见”,因源于事实。所以有时也灵。  相似文献   

17.
农民生产经营中的“采蜜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征兵 《理论探索》2012,(3):66-68,120
农民在选择经营项目时常会出现盲目"跟风"现象,我们称之为"采蜜效应"。"采蜜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难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掌握的信息准确判断究竟哪个项目可以赚钱,于是便盲目追随当前赚钱的项目。"采蜜效应"导致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规模大起大落,不仅浪费了农业资源,损伤了农民利益,也干扰和影响了消费者平稳的生活秩序。破解"采蜜效应"的频繁发生,政府应组织专家科学预测农产品需求量,并根据预测的需求量引导和组织农民有计划地生产;有效控制农产品生产总量,使分散的农民按计划生产;应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并在关键时刻发出预警,防止农民盲目生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大师之“大”在于大“智”,更在于大“德”,高校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相似文献   

19.
徐复观新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有其独特的思路和特点。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其建立途径首先是由“归仁”建立起政治主体,经过“转仁成智”的客观化过程实现“仁智双成”。“仁智双成”说作为他接引儒家文化与民主政治的理论来源,有其思想的合理性,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疏释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20.
以人类为中心的“浅生态学”,在促进物质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极度破坏,在此背景下,全球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促发了“深层生态”学思想的生成,“深生态学”主张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追求“自我实现”与“生态中心主义平等”的最高准则。在生态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薄弱的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应努力建设深生态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