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醉眼看李白     
喝酒喝到“墙走我没走”亦是一种境界。此刻脑体万分激动、万象纷呈有神思。微酿中,凭一双醉眼看李白,虽乏老到与通透,却能于失常之处现超常,生发许多做常人时根本无法领悟到的奇思妙得,遂抄录下来,以求趣味相投者玩读雅正。都说李白活着,其实他死了,否则何有“千古绝唱”?都说李白死了,其实他活着,跋涉千载,谁见有人把他从诗的圣殿中抬出来了?李白在中国诗坛上是一个永远不能再生,却又永远不能盖棺的诗之魂灵。他已超凡于生死之大限,进入了亦真亦幻、亦存亦灭的极境。说起他的名字家喻户晓,谈及他的像貌人太陌生;他所掘取…  相似文献   

2.
诗与酒     
《春秋》1996,(3)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谈起诗与酒,就不能不提李白。而李白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以放荡不羁最为让人难忘。如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写道:“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使一个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他写道:“仰  相似文献   

3.
唐代大詩人李白(七○一—七六二年),字太白,“一生好入名山遊”,他的遺踪和他的詩篇一樣,遍及祖國大地,山川為之倍添姿色。關於李白的籍貫,歷史上一直有爭議,但詩人幼年隨父母入蜀,度過青少年時代都是確實的。巴山蜀水之間在河道縱横、沃野千里的四川成都平原北邊有一個大壩子叫中壩,現在是江油縣城所在地,李白幼年至青年時代居住在這裏。江油縣在唐代屬劍南道巴西郡,叫做昌明縣,後來改稱彰明縣。在這裏保存下來的李白遺迹有二十多處。一九六二年,紀念李白逝世  相似文献   

4.
李白一生的创作中,留下了众多的以山川风光、鸟兽草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景物诗。这些作品,有着巨大的艺术功力,犹如璀灿的珠玑,永远光芒四射,不仅深刻地展示了李白的内心世界,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时代,也充分地显露了他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气骨高举,是自唐以来对李白诗几乎一致的评语。皮日休说太白诗“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文》)。这个特点,同样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景物诗当中。孙觌在《送删定姪归南安序》中这样说过:“李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一泉之旁,一山之阻,神林鬼冢,魑魅之穴,猿狖所家,鱼龙所宫,往往游焉,故其诗疏宕有奇气。”用“奇气”来概括李白景物诗的独特风格,很有见地。  相似文献   

5.
<正>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十一岁,可是两个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仙"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  相似文献   

6.
李传友 《湖湘论坛》2003,16(5):72-72,74
白居易在《李白墓》一诗中说 :“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李白博学多才 ,素有匡时济世之志 ,但命运多舛 ,两遭迁逐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遗恨终身。晚年到处漂泊 ,贫病交加 ,晚景凄凉 ,令人同情。他生前身后背负骂名 ,频遭谴责 ,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批评。在唐代诗坛 ,李白、杜甫齐名 ,但注杜诗者千家 ,注李诗者仅三家。李白受歧视、冷落 ,由此可见一斑。时至今日 ,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凭事实说话 ,辨伪存真 ,公正地评价李白 ,还李白以本来面目。本文针对有关李白评价的四种不正确的论调 ,加以分辨 ,以正是非。一曰“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中,我最仰慕李白。 我仰慕李白的品行。李白从小深受道教的影响,有行侠仗义的骨气,有“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抱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他一生都在官场和民间徘徊。与众不同的是,无论是进是退,李白都能从容面对。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人李白,名扬中外,妇孺皆知;南唐诗人李白,却鲜为人知,也没有引起研究者的特别注意。当然,根据现有的资料,要圆满地完成这一课题,为时尚早。然南唐诗人李白的的确存在,大概是不成问题的。他写过诗,也填过词,这些诗词是否确实为他所作,尚需进一步充分论证。然研究南唐诗人李白,不仅要使这位长期被埋没了的诗人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并对研究南唐文学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研究盛唐诗人李白,特别是对《李太白集》中一些诗的归属与辨伪不无裨益。因此不避(讠翦)陋,撰成短稿,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李利民 《理论月刊》2008,(8):117-119
本文将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统计和分析了各阶段重要创作题材所占的比例,又通过前后比较反映和分析了各题材的变化趋势,从而揭示出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精神退化趋势以及它所带来的诗歌精神风貌的总体变化。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14,(3):84-86
“好故事、练说书、学书法、爱赋诗”,这是张大春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绍。外界给他的评价则改了其中两个字,“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自然,前者是一种自谦,后者则是他人的评定。张大春在新作《大唐李白》中选译了一个“好故事”并用他“会说书”的方式,呈现出一个盛世背后的大唐和盛名之下的李白。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道教信仰和道教生活一直受人怀疑,他诗歌中求仙访道、高举远引的内容因而总被强作他解。古人突出他的忠君爱国,今人强调他的现实关怀,都是同一种思维。如果以超越的概念来看,则无论其学剑任侠、入世事功还是出尘隐退,都是追求人生超越的表现,其求仙访道更是追求一种终极的超越,而其诗歌则是这种追求的真实记录。这样理解,也许更能进入李白的精神境界和他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12.
温相 《同舟共进》2010,(7):37-39
曾几何时,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李白)果敢、刚毅的形象成为一代人的偶像。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及战友龚饮冰、涂作潮、裘慧英等人在龙潭虎穴中艰苦斗争的真相,以及他牺牲的来龙去脉呢?敌我分明的冲锋陷阵固然令人叹为观止,而隐蔽战线中的智勇深沉同样可歌可泣。纵观28年的中国革命史,中共正因为拥有了像李白这样一大批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孤胆英雄,革命才得以在某些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3.
蜀中自来富英杰,川西北的江油可谓地灵人杰。文有唐代诗仙李白:武有武林一代宗师海灯。他们传奇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内涵丰富的宝贵遗产,并为中外所珍视。继海灯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又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诗仙李白》正在筹拍之中。《诗仙李白》是江油人王慧清写江油人李白的巨著。《诗仙李白》20集历史传奇电视连续剧以唐帝国开元天宝宏丽壮阔的历史画面为背景,反映诗仙李白浪漫传奇的一生,根据现有史学资料和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全剧在保持李白主要精神和史实的基础上融史实、传奇和民间传说于一炉,虚构得体,塑造唐代大诗人李白及其…  相似文献   

14.
1.往事越千年这个人站在山脚下,朝北仰望了一下隐没在浓雾中的山峰,忍不住惊叹出声:"我的个天噢,危危乎高塞!要想翻过这道山岭,实在是比登上青天还要难哇……"这个人名叫李白。他留下来的关于这座山岭的名篇叫《蜀道难》。李白是浪漫诗人,豪放而夸张,但他  相似文献   

15.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16.
宦游与漫游     
李白想当大官成了他生活中带有点喜剧色彩的事件。他一听说皇上召见马上就忘乎所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没有多少日子就翦羽而归,一变而为“举杯销愁愁更愁”了。后人对李白的怀才不遇似乎并不太同情,都说他不是块当官的料,对他抒发治国安邦抱负的大话也只是礼貌性地“故妄听之”,心里则不  相似文献   

17.
全国李白研究学会第三届年会暨李白学术讨论会1989年5月24日至28日在岳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的43篇论文,对李白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索。 湖南师大马积高教授在《李杜优劣论和李杜诗歌的历史命运》的论文中对李杜优劣论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随着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与天姥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新昌县境内的天姥山,是浙东名山,自从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之后,其名更炽,声誉日隆。李白既命诗题为"梦游",人们就推测李白或许没有到过天姥山,无非是其神思向往而已。其实不然。李白早在写"梦游"诗之前就已到过剡中,游过天姥山。他曾四入浙江,三  相似文献   

19.
郑庆君 《求索》2008,(10):191-193
“叙述+评描”体裁是李白“月亮”绝句的语篇特点,这从语域特征的分析上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语场”看,李白月亮绝句全是叙述或描写“月夜”中,诗人的所见所感或所经历之事,将月色拟人化,让月亮去“经历”或“参与”人的行为活动是李白月亮绝句在语场上的一大特色。从语旨看,描叙不同的人际对象,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体现不同的人际意义与功能。而崇尚自然通俗、不拘形式,大胆体现自我则是李白绝句在语式上的重要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反映我党隐蔽斗争的电影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李侠,是以本文主人公李白烈士为创作原型的。李白烈士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鼓舞了几代人,他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但是敌人的特务机关是怎样破坏我秘密电台的?李白等烈士是怎样被捕的?凶手是谁?我公安机关是如何破获这个案子的?却鲜为人知。当你看罢本篇文章,便会揭开谜底,恍然大悟。李白,原名李华初,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洲田县张坊区板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参加了红军。1934年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