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不找人员”是指:旧体制的不规范用工行为,企业并没有及时妥善的解除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景气,效益不好造成劳动者无工作岗位;劳动者停薪留职期满后,个人要求上班,单位不安排又未续签协议;用人单位因工作任务不饱满,给职工放长假又未签订协议;孕产期、医疗期(因工或非因工伤病)已满,单位不安排上岗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关于“隐性失业”显性化朱满伦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内有部分富余人员从生产岗位上撤下来待业,使得"隐性失业"显性化。最近,我们对辽阳市5户国营工业企业富余人员待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这5户企业离岗待业的富余人员总计22227人...  相似文献   

3.
富余职工的困窘与选择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陶冶在前几年的改革中,原体制下企业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冗员充斥等弊病通过竞争上岗、优化组合、考核实绩等措施已有所改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即相当多的富余人员在单位内待业,一些长期亏损企业的职工留已无望走又不...  相似文献   

4.
摇身一变,情人眨眼间成恶魔 我的丈夫志伟毕业于四川农学院果树专业,在市畜牧中心工作,我在棉纺厂上班,小两口工资不高,但我们相互体贴,小日子过得舒心顺畅。 1995年,我丈夫停薪留职,在产果区办了一个“果树医院”,这与丈夫所学的专业对头,一年下来,就有了一大笔积蓄,我们商议在成(都)渝(重庆)公路旁  相似文献   

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出台有关意见,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减员时要多分流、少失业,力争实现富余人员从“岗位”至“岗位”的转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三铁”逐步破除,企业中部分职工不可避免地富余出来。如何安置富余人员,洪湖市洪江公司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内部消化”大有可为洪湖市洪江公司组建于1989年,其前身是洪湖市水泥厂。自1987年以来,该厂一方面全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另一方面,广辟门路,妥善安排富余人  相似文献   

7.
正问:朱某在原单位办理停薪留职后,到另一单位上班,新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朱某社会保险费用仍由原单位缴纳。2009年,新单位因故将朱某辞退,朱某要求新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新单位不同意,其做法是否于法有据?答: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实务问题座谈纪要》第五条规定:"原用人单位处于停业状态,未与劳动者解除劳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及“买方市场”的出现,富余人员分流下岗.已成一种必然n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是今年政府的一项突出工作。那么,作为下岗职工,笔者认为要走出如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方能雄起图强。一、走出对下岗现象认识不清的误区。职工下岗不是改革的目的,而是改革的必然产物。过去是“短缺经济”,“低工资,厂就业”,富余人员表现为“隐性”。现在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买方市场”的出现,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就表现为“显性”。下岗,也并非不光彩之事。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一届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当前,企业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富余人员,包括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的富余人员,“关停并转”单位整体富余的人员,专业化重组产生的富余人员,精简机构,严格定编定员、竞争上岗产生的富余人员等,采取协议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同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补助的途径实现减员,即通常说的“买断工龄”。 而减员增效政策性强,涉及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所以企业在减员增效,即“买断工龄”的工作中应坚持三个把握:  相似文献   

10.
动态     
▲“首席工人”制与青年职工的成才之路《羊城晚报》2003年4月25日报道,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最近推出了岗位首席制,即在岗位序列中设立“首席岗位”,分别是首席工程师、首席班长、首席作业手,已有59人被聘为首席员工。被聘为首席岗位的员工岗位工资在原基础上增加两个岗级,同时在培训、任用等方面具有优先权。据介绍,这一制度传递出一个信号: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条,员工在技术专业领域求发展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一样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肯定。这样做,让高级“蓝领”——技术工人有了“奔头”。目前我国的产业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在一…  相似文献   

11.
速读·锋评     
《创造》2014,(2):10-10
“停薪留职创业,有违公平原则 江西省印发《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规定,经单位批准后,国企、事业单位职工可停职领办创办企业,3年期满可自行选择回原单位或停职继续创业。  相似文献   

12.
【市民咨询】我与工作单位的劳动合同已经到期,仍继续在单位上班,但单位迟迟不续签合同,请问这种行为是否违反劳动法?【部门答复】劳动合同到期后,如用人单位仍需职工提供正常劳动的,应当在一个月内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未在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可要求用人单位续  相似文献   

13.
富余人员过多,是我国国有企业面对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之一,国有企业效益不佳也与此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有关资料,1997年底国有企业约有职工7000万人,其中富余人员若按2000万人估算,这些人员一年的工资约在1500亿元,而国有企业全年的利润才400多亿元。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利润被富余人员的工资吃掉了。于是减员增效便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必然选择。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约有1200万人。减员应该带来效益,1200万人下岗可以减少约900亿元的工资支出。但事实并非像人什]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一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反而比上年下…  相似文献   

14.
再就业工程是为解决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创办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依靠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的共同努力,促使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尽可能实现再就业。 这项“工程”是劳动部于1993年底提出,并于  相似文献   

15.
“饭碗”失而复得──中国启动再就业工程李霞再就业工程,帮助长期失业者解决再就业问题,是这项工程的重点。通过国家政策扶持,运用各种就业服务手段,对失业职工和撤离生产岗位的企业富余职工实施专项服务,促其尽快实现再就业。1991年,中国领取失业保险救济的职...  相似文献   

16.
城镇无下岗失业人员,农村无富余劳动力,作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最高境界,在过往的几年中,曾一度被无数就业服务工作者视为遥不可及的事,尤其是创建无富余劳动力新农村,更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性难题。然而,敦化市历经几年的努力,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工业化、劳务输出、“阳光工程”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已经向这最高境界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如今,全市16个乡镇,有38个村已经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实现了38个“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案情:李某是某制药厂职工,家境困难。2003年李某所在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要求每一名职工入股2500股(每股2元)。李某以家庭困难为由拒绝缴纳5000元的股金,通过做工作,李某仍坚持不入股,于是,厂方以李某不遵守厂规为由,通知李某“不缴纳股金就不要上班了”,企业还专门下发了通知:停止其工作,停发其工资,停止为其缴纳养老、医疗、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益阳市赫山区针对乡镇机关机构臃肿,人员增加而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作风散漫、财政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配合乡镇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在全区实行‘两退两选’,加速乡镇人员分流,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区二十三个乡、镇、街道机关共分流富余人员四百二十九名,其中清退临时聘请人员三百零八人,内退体弱病老人员十一人,下村下企业任职人员三十三人,创办经济实体人员四十七人,停薪留职人员三十人。通过人员分流,全区一年可减少财政开支三百多万元,同时,调动了乡镇干部积极性,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具体做法是: 一、清退。清退临时聘请人员,行政于部补充相应的岗位。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组织、人事、纪检、农办等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50个“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的试点城市之一已三年有余,但国企改制仍步履维艰。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381户,已完成改制的企业仅36户,不及总数的10%。市企业调查队专顶调查表明,有改制意向或准备设计方案的企业有340户,占国企总数的90%,但操作十分艰难,有三道“门槛”将大部分企业拒之于改制“大门”以外。 第一道“门槛”:企业富余人员和社会包袱无法解决。半数以上企业认为,这是企业尚未改制的首要原因。企业富余人员有三部  相似文献   

20.
张丽杰 《前进》2002,(11):46-47
减员增效,是这两年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一些企事业单位改革中常用的措施。从现实生活看,除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外,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既加重财政负担,又造成互相扯皮、效率低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注意认真解决。从一个单位和企业看,裁减富余人员,既可以减少开支,又能提高效率效益,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但从整个社会实行这项措施的实际结果看,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甚至带来了许多诸如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不安定等社会问题。因此,要充分考虑“减员增效”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认识,稳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