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职称制度是评价和使用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制度,既是人才使用、考核以及人才待遇的基础,也是体现人才价值的标尺和调整人才结构的杠杆。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称工作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创造业绩,调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加强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2.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人事部副部长蒋冠庄访谈录专业技术人员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的中坚力量。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是人事部门推动生产力发展、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责。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经济要发展,关键要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据统计,合阳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06人,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03人,占总数5.7%,工业技术人员211人,占总数4%,经济管理技术人员427人,占总数的8%,文教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147人,占总数的78%。现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987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8.6%;各专业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刚刚起步。从总量来说,合阳  相似文献   

4.
株洲,是湖南的重要工业城市。现拥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万多人,比“七五”期间以前翻了一番,一支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已初具规模。株洲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虽有一定优势,但要看到整体素质依然偏低,分布和结构也不尽合理。面对未来社会经济及人才的激烈竞争,必需面向实际,扬长补短,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加强人才规划预测,壮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多少,是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现在起到2000年,株洲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要增加到15万左右,  相似文献   

5.
张建军 《群众》2013,(4):53-54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新一轮科技革命悄然酝酿的大背景下,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规模,  相似文献   

6.
《政工师指南》2007,(3):16-17
从2005年开始.南京市按照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领导小组的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正式纳入省、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管理体系,由省、市人事职称部门实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按照南京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重新调整了市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库)的组成人员,并制定了有关评审细则。  相似文献   

7.
1997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先后颁发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全国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时代要求继续教育“九五”培训要点》。可见,档案专业技术教育是专业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档案人员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必要学习手段。本文就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一、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档案专业继续教育是新时期出现的新课题,它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是新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因…  相似文献   

8.
我省职称改革工作从1986年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沿着改革、完善、服务的轨道,平稳推进,逐步深化、健康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组.10年来,省职改部门调整组建了35个高级评委会和350个中级评委会,覆盖了29个技术系列的100多个专业。目前全省企事业单位已拥有116.67万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77万人,中级3223万人,初级78.67万人,高、中、初级人员的比例为1:5.58:13.63.在此期间,国家自1992年对经济、会计、统计、审计、计算机等专业实行以考代评以来,全省已有近百万人参加资格考试,20多万人通过考试获…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的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精神,明年起我省将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0.
一、2007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省各级人事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断壮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人才环境日益优化,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沙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22.9万多人,其中高级人才只有近 2万人。纵观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现状,无论是分布还是结构,都存在着不太科学的部分,主要表现在“三多三少”,即在数量上中低级人才多而高层次人才偏少;在分布上国有企事业单位多而非国有企业偏少;在类型上单一型人才较多而复合型人才偏少。近年来,我们紧紧结合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整人才布局、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上谋实策、出实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调整人才布局,优化人才结构是一项长期而…  相似文献   

12.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人事部门介入此项工作以来,在各主管部门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支持和参与下,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8月27日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对于经济结构的问题,早认识、早调整、早主动,见事迟、调整慢、就被动。把经济结构理顺,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4.
政务公开创新作风一是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去年,我们为专业技术人员家属“农转非”600人;解决专家劳模的子女就业98人;申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象7人;与市乡企局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专技人员11人;继续主动地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专技职称153...  相似文献   

15.
强化管理 优化环境专业技术人员龙阳热土竞风流常德市汉寿县进入九十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在实现科技兴农,富民强县,振兴经济的战略目标中,该县人事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首先,他们注重宣传,表彰科技带头人,在社会各界中造成尊重...  相似文献   

16.
郝莉 《湖湘论坛》2002,15(1):66-67
朱钅容基同志在“十五”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要“把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方针,体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改善生活的迫切要求。这一基本方针,不仅是“九五”期间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实现“十五”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坚持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的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结构现阶段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急需在“十五”计划实施中重点去解决。加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关系到国家强盛的大事,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要早认识,早调整,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我国进入新世纪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不是暂时性,局部性的调整,而是战略性、长期性、宏观性的调整。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都会带动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我们在实施“十五”计划过程中必须按照这一规律办事。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必须与以下几条原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颁布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对人事工作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事部门如何贯彻《决定》和会议的精神,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最近,人事...  相似文献   

19.
“九五”时期,四川省人事人才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国家人事部的指导帮助下,按照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随着“两个调整”的实施和深化,其工作的总体布局,目标任务、重点与管理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深刻变化,出现了有为有位、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1999年,人才总量达234.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9万人,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也有比较明显的不同程度地增加。从总体上看,四川的人才总量居于全国前列,但其结构质量和效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如果不能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钱元生,李国耀,赵仲罴继续工程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保证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