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浩 《中国人大》2011,(3):46-47
“中国正在走一条现代化的路,不是学外国,而要自己找出来。我为找这条路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做‘文化自觉’这篇文章。”步入耄耋之年的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发出振聋发聩之音至今已有14年,而中国社会这些年来最为显著的就是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中最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0,(20):60-60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说的是孔子一辈子而不是他的某一个时期成就。孑L子何以能让弟子们与他始终相随,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俊华 《人民公安》2011,(10):50-51
14年骨肉分离,14年牵肠挂肚。当年仅有12岁的女孩戴迎离家出走,这样一走,竟然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14年间,怀着对"家"的想念和牵挂,"找到父母亲,与家人团聚",成为戴迎最漫长的等待。  相似文献   

4.
吴洁 《小康》2014,(8):78-80
市场化意识缺失,虽然是军工企业的先天不足,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军工企业走市场化的道路依然可以走得很漂亮。  相似文献   

5.
范闻霖 《传承》2010,(15):50-51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了影响人生的两个方面:先天和后天。人只有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的培养目标是人格完善的"成人",而不是只能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专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此“创造主义”,喜欢弄出一个新名堂,大抵是闲极无聊的产品,硬是在没招的地方生出一招来。年年祭孔,今又祭孔。祭孔就祭孔吧,无非是活动,所谓“祭孔搭台、经济唱戏”是也,只要是真的建设“公奠经济”,而不是“祭孔搭台、政绩唱戏”,年年祭下去,孔丘先生想必也不会反对的;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有专家提议,把他老人家的诞辰纪念日定为“中国圣诞日”!相信孔子在九泉之下听到如此新闻,一定当场晕倒,醒来后骂一声:你们这些专家,吃饱了撑着了!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14日CCTV播出了某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闽红灯的节目,“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被广大网友冠以“中国式过马路”并在网上迅速走红。一个过马路还搞出个“中国式”,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其实质是借“中国式”的标签引人注意,以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  相似文献   

8.
去年十一月,我参加由中华海外联谊会组织的“港澳社会经济研讨班”去了香港、澳门。叫“出国”,不是,他们都回归十年了。不是“出国”,还得办理“港澳通行证”。我也不知道正确的叫法。我很感谢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也非常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多走一走,看一看,加深对港澳经济社会的了解成了我最大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人往低处走     
孙睿 《中国减灾》2011,(6X):41-41
<正>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心态:低调。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是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造作。低调,不是无为,是不显摆。靠谱的都低调,忽悠的才高调;靠了谱,又何必忽悠?  相似文献   

10.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了影响人生的两个方面:先天和后天.人只有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的培养目标是人格完善的"成人",而不是只能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专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孔子继承和发挥了先秦“中”的思想 ,第一次提出了“中庸”这个概念。作为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它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不仅不是折中主义 ,而且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丽红  马朝林 《前沿》2008,(6):37-39
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二者有本质区别。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黄长安 《求索》2012,(1):124-126
孔子在一个"礼崩乐坏,文质分裂"时代中,想要重构礼乐的制度,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周公制礼乐降低了礼乐文化的传统巫术色彩,孔子对礼乐文化的重构,则是是从自己对社会,对人的理想追求出发,强调音乐的娱乐审美功用和社会政治功用。本文分析了孔子的音乐精神娱乐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的一些内容,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对音乐极为痴迷,但是,孔子强调音乐的娱乐功能的同时,也否认音乐并不是享乐的,而是有着个人教化作用和治理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任万霞 《北京观察》2021,(12):64-67
国之交,在文化相通. 图书"走出去"是国际文化交流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作用不言而喻.连续14年主持或主要参与重大国际出版交流活动,同时探索数字时代图书阅读新路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助推中国出版的"走出去"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     
正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当年的苏联,我们更无意去做第二个美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走法律途径"不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半月谈》对当前为解决矛盾纠纷"走法律途径",却在心里打着另一副"小算盘"的现象发表评论公益岗位不能成为"养人"的权宜之计。——一些地方开发出远超需求、五花八门的扶贫性公益岗位,变为让脱贫对象丧失脱贫志气和积极性的昏招  相似文献   

16.
闷坐在七月里,望着电脑,做着汉字的一次次拆解、组合,就觉得日子也仿佛在哪里陷住了,钝得化不开。突然,就有了一个机会,说让我出去走一走,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到俄罗斯去,就觉得像是一个梦! 在感情上,俄罗斯文学近乎于“摇篮”!很久很久了,在一些难忘的时光里,我的少年,我的青年,赔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读了那么多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却从未想到要去那里看一看,不是不愿,而是觉得那梦太遥远了,不敢想啊。如今,能到“摇篮”里走一走,去圆一个梦,不是很好么?圆一个梦吧。于是,匆匆的,就去了。 它们正在向托尔斯泰逼进 怎…  相似文献   

17.
14日晚,我们驱车赶往濮阳,大雾锁住了高速路,便选走省道。司机不熟悉路,只能边走边问,一辆濮阳的货车爽快地答应给我们带路,他到达目的地后,还给  相似文献   

18.
温州三悟     
又去了一次温州,感觉又有变化。继而在浙江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走了一圈,越发体会到,温州确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已处处感觉到它的存在了。在若干  相似文献   

19.
博览文汇     
我要群众30年前,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与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发生过一场争论。干部: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万里:包产到户,是群众要求。"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死刑应不应该废除?能不能够废除?何时能废除?怎样废除?孔子对“刑杀”的认识对此问题有所启示,死刑问题不是孤立的,必须结合人性,从国家、社会整体的角度,从国家文化精神的角度去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