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的经济犯罪活动有以下显著特点:从犯罪类型上看,诈骗犯罪居多,诈骗的财产数额巨大。市院去年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的十一件案件,都是涉嫌诈骗犯罪案。从犯罪主体上看,主要是贸易公司或实业公司之类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在其经济组织缺少资金时,就赖以签订经济合同,从中骗取财产,维持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2.
欧阳涛 《法学杂志》2001,22(6):15-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经济领域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犯罪形态 ,其中金融诈骗犯罪就是 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类犯罪。这类犯罪 ,1 979年刑法没有规定 ,情节严重的 ,一般都以诈骗罪定罪判刑。 1 997年修订的刑法将其全部纳入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金融诈骗罪中 ,为这类犯罪的认定与量刑提供了法律依据。金融诈骗犯罪日益猖獗 ,深入探讨金融诈骗犯罪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法颁布施行十年来,诈骗犯罪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刑法关于诈骗犯罪的立法规定在新形势上已经暴露出它的不足和某些不完善之处,这已经严重影响着我们同诈骗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性。随着我国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中诈骗犯罪将趋严重。因而很有必要对现行诈骗罪的立法规定进行补充修改,使其更加具体、科学,以适应斗争的需要。 (一)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没有死刑的规定。这一规定在刑法颁布初期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但是近年来,经济领域里的诈骗犯罪十分突出,特别是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重大案件,其发案数量之多,诈骗数额之大,对公私财产及社会经济秩序危害之严重,都是十分惊人的,也是前所未有的,而刑法对诈骗犯罪的惩罚偏轻,已不能有效地预防诈骗犯罪。与诈骗罪处于同一条文的盗窃罪,其量刑幅度原来与诈骗罪相同。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盗窃罪情节特  相似文献   

4.
<正> 当前,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诈骗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诈骗犯罪在全部犯罪案件中的比例显著上升,其中百分之八十发生在市区、近郊区。二是犯罪成员相当复杂,有前科劣迹的人员多,有的则是专程入境作案的。三是诈骗手段出现许多新花招,如有的以帮助办厂、承包建筑工程、推  相似文献   

5.
杜国桢等特大经济犯罪案件(以下简称“杜案”)中的诈骗犯罪非常严重。短短半年时间,杜国桢等人就骗取5318万多元,除去对方多次催讨归还1153万多元外,共侵吞4164万多元。 杜国桢诈骗犯罪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把经济诈骗同政治欺诈“巧妙”地结合起来,政治欺诈为经济诈骗开路  相似文献   

6.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立法缺陷我国现有刑事立法尽管对诈骗犯罪的规定种类繁多,门类较为齐全,但由于受立法技术和时代发展的影响,仍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与不足。在立法上,我国刑法包括两高的司法解释都没有涉及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专门规定,也没有直接的关于此类犯罪的罪名。我国立法目前还没有像对现实世界中的诈骗犯罪活动一样,对虚拟世界中的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生在经济领域的诈骗犯罪即经济诈欺犯罪日益增多,如合同诈欺、贷款诈欺、投资诈欺、保险诈欺、票据诈欺、广告诈欺、国际贸易诈欺等。这些经济诈欺犯罪和传统的财产性诈骗犯罪相比,在社会危害程度、表现形式、侵犯对象和行为手段上均有很大不同,这就给有关诈  相似文献   

8.
保险诈骗犯罪的主要作案方式保险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险管理制度。因为保险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应予刑法保护。保险诈骗犯罪是一种欺诈型经济犯罪活动,其重要特征是犯罪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使保险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骗取数额较大甚至巨大的保险金,对保险经济关系造成严重的危害性。保险诈骗犯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根据我国1979年刑法的规定,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经济犯罪的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法人进行经济犯罪的情况大量发生,国家在颁布的有关法律中已经肯定法人也可以成为经济犯罪的主体,所以,在保险诈骗中犯罪主体也应包括进行这种犯罪活动的法人。保险诈骗犯罪的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凡具有上述四要件,即构成保险诈骗犯罪。保险诈骗犯罪的概念可以概括为:违反国家保险法规,利用签订合同的合法形式,伪造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虚报损失范围,或以其他方法骗取保险金,造成社会危害、情节严重的行为。保险诈骗犯罪分子骗取保险金的方式(作案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犯罪的变化可以肯定,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缓和社会矛盾,克服社会消极现象的根本基础。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十分协调地同步发展.总是解决了一部分矛盾,又产生新的矛盾,甚至强化某种消极因素,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犯罪现象,这是必然的。因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系统,特别是对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成员,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作为制约人们生活的基础,既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能影响到犯罪现象的发展和变化。由此可以推断,经济的发展,可影响犯罪的变化。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能诱发经济领域犯罪的升级换代。其中尤以诈骗犯罪的发展、变化最为严重。80年代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主体的活动局限于计划体制的范畴之内,经济经营模式单一,犯罪形态自然也就比较简单。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替代了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行为模式自由程度迅速扩大,经营运作手段不断丰富,产生经济诈骗犯罪的条件和空间也就随之相应增多和拓展,使新型的经济诈骗犯罪大量产生。15年间,上海市立案侦察的经济诈骗案件从几十起攀升到千余起,案值从数千元迅速增至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诈骗手法从简单的利用合同诈骗到目前涉及多个领域的金融诈骗、期货诈骗、信用卡诈骗等等。诈骗犯罪案件的递增幅度已超过了其他类型刑事案件的增长幅度。不但如此,经济诈骗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亦愈发严重,从其犯罪总量来看,虽然不足刑案件总数的l0%,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超过占全部刑事案件75%左右的盗窃案件,其危害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这是诈骗犯罪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其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这种犯罪,虽然也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产为目的、以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产的犯罪,但是,在新形势下,无论在犯罪人员、作案手段方面,还是在侵害对象、行骗金额、危害程度方面,它都有着不同于其他诈骗犯罪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司法机关在查处此类犯罪案件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问题。而首先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二者,一为犯罪,要用刑法手段来解决;一为一般纠纷,只能依照经济合同法来调整。但是,由于二者都与经济合同这一形式联系在一起,客观上后果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若不认真分析并且掌握它们之间的界限,就有可能把经济合同纠纷作为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的犯罪来处理;或者把诈骗犯罪案件视为经济纠纷来解决。因此,能不能划清二者的界限,将关系到能不能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那么,如何区分二者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作出了一些规定,我认为,根据这一解答和司法实践的经验二者  相似文献   

11.
受贿罪是渎职罪,也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这种犯罪严重地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不但毁了一批干部,并且使党和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蒙受了重大损失,对四化建设和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危害。例如,走私、诈骗、投机倒把犯杜××,同十三个省市六十多个单位签定空头合同一百七十多份,诈骗到手的钱就有上亿元。副专员、县委书记、副区长  相似文献   

12.
电信诈骗罪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磊 《河北法学》2012,30(2):107-112
电信诈骗犯罪的社会危害日益严重.与普通诈骗犯罪相比,电信诈骗犯罪在发生的场域、侵害的法益与构成要件上都有其特殊性,在对现行刑法规定及司法解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经济诈骗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的问题,我们对诈骗犯罪活动情况、产生原因、打击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综合如下:经济诈骗犯罪活动的基本情况经过对1991年至1994年黑龙江省立案查处的经济诈骗犯罪案件调查分析,我们看到经济诈骗犯罪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主要是:经济诈骗犯罪活动日趋严重。1994年黑龙江省立经济诈骗案件1204起,比1991年增加1.8倍,平均年递增41%。在公安机关管辖的经济犯罪案件中,诈骗案件占80%, 1994年全省查处的经济诈骗犯罪案件涉案总金额为97.9亿元,比1991年增加69.4倍。1991年最大一起诈骗案件案值为270万元,1994年已经达到10亿美元。经济诈骗犯罪向团伙化发展,1991年查获的经济诈骗犯罪作案成员中团伙成员占21%,1994年增加到31%。一些诈骗犯罪分子在市县内外、省际之间、跨国跨境流窜作案,1991年查获的经济诈骗犯罪成员中,流窜犯占7.4%,1994年则上升到11.3%;1991年前没发生过国内外勾结的诈骗案件,1994年就连续发生22起。诈骗犯罪分子多涉足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呈现"四多":  相似文献   

14.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是近年来诈骗犯罪中的一种十分突出的犯罪形式。与诈骗罪不同,合同诈骗罪侵害的不仅仅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财产的所有权,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也正是修订后的《刑法》将本罪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罪名加以规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作为一个新的罪名和经济领域的犯罪,合同诈骗罪在认定中也出现了很多疑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一些文章和论著在对这些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的特征及审理要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一、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合同已经成为企业法人之间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媒介。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经济合同,大肆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其...  相似文献   

16.
姚秉正 《法制与社会》2011,(31):144-145
近年来,集资诈骗犯罪已成为我国经济犯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了极大伤害。集资诈骗犯罪的频繁发生有其自身独特的社会根源,这也是我国政法机关在严厉打击此类犯罪的同时却收不到令人满意效果的原因所在,集资诈骗背后所蕴藏的不仅仅是复杂的法律关系,更是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呈现。厘清集资诈骗犯罪的构罪细节和类罪区别,是司法实践中更加强化对集资诈骗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合同诈骗     
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形式。当前,合同诈骗犯罪无论是在全部诈骗犯罪当中,还是在全部经济犯罪当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合同诈骗犯罪也是诈骗罪,当然也具有普通诈骗罪的特征;但这种诈骗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又有着经济犯罪的特征,而与自然经济条件下就已经存在的普通诈骗罪不完全相同。我们只有从普通诈骗罪的构成和经济犯罪的构成两个方面来分析合同诈骗犯罪,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这种犯罪的特征。首先,从犯罪客体来看,合同诈骗犯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作为诈骗罪,它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因而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经济犯罪,它是在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是一种非法的经济活动,又侵犯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以供货合同中的诈骗犯罪为例,如果供货方在骗取对方货款后,不按合同规定供给对方货物,这不仅使对方遭受财产上的损失,而且会使对方的生产因原料不足受到影响甚至停顿,或者使对方不能及时将商品投入市场。而由于商品交换在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又会使社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从而使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合同诈骗犯罪较普通诈骗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其原因就在这里。如果诈骗行为从形式上是以合同为手段实施的,但实质上只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广州市的经济诈骗犯罪十分突出,已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严厉打击和预防诈骗犯罪,保卫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一九八四年以来本市检察机关受理的七十四件诈骗大案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情况分述如下: 一、诈骗犯罪新情况 1.大案多,案值大,诈骗犯罪案件趋于上升。一九八四和一九八五两年,我市检察机关共批捕诈骗人犯六百一十九人,占批捕各种刑事犯罪总人数的百分之九点五,仅次于盗窃犯罪,居第二位。其中,重大诈骗案件一百一十九人,占诈骗人犯总数的百分之十九。在这些重大诈骗案犯中,一九八四年五十三人,诈骗案值约五十三万多元;一九八五年六十六人,诈骗  相似文献   

19.
一、票据诈骗犯罪的罪过特点与认定意图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是诈骗行为的动因和目的 ,对自己诈骗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具有认识 ,并且追求诈骗结果的发生 ,是诈骗犯罪的主观方面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票据诈骗犯罪中同样十分明显。票据诈骗犯罪是在票据流通环节利用票据这一特殊工具所实施的诈骗犯罪。鉴于票据工具的特殊性和票据行为的复杂性 ,为了避免混淆出于诈骗目的恶意使用票据的人和由于种种过错原因善意使用票据的人 ,刑法对于票据诈骗犯罪主观方面作了特别要求 ,所以票据诈骗犯罪的罪过内容并不完全等同普通诈骗犯罪的罪过内容。首…  相似文献   

20.
诈骗作为一种侵犯财产的犯罪,其动向和形式是随着经济形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后,一些不法分子便开始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且这种情况在经济领域中愈演愈烈,给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5年7月18日《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以下简称《解答》)中,首次规定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文试就这一犯罪中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一、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诈骗手段表现为以欺骗的方式与他人签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