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这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又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每个地区、每个民族均有独特的节日习俗,在满族的发祥地、清王朝的肇兴之地——抚顺市,便保留着许多鲜明的满族文化特征,插"佛托"这一满族民俗活动,就是清明节的独有习俗。插佛托是一种将用柳枝和五色纸制作而成的佛托插在先人坟上的  相似文献   

2.
王越 《瞭望》2008,(13)
扫墓的习俗延续到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简化,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主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今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清明被列入节假日的第一年。莎士比亚的墓志铭上写道:"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清明节增设为法定节假日,意味着政府对国人及其家庭的尊重。这在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李林  张晓宾 《学理论》2013,(23):361-362
传统节日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又造就了色彩纷呈的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优秀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高校德育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世纪以前,马氏黎族的祖先从祖国大陆迁徙到海南岛古崖州,又几经迁徙,最后在陵水县竹葵村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的信仰文化.祭祀与祖先崇拜在他们的信仰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祭祀和对祖先的崇拜,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丧葬、生产、节日、婚姻和取名等方面.笔者还链接祖先灵魂的善恶问题与研究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贴春联,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 传统和古老的民间习俗,一 直保留至今。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最明显的气象是贴春联。一副好联,配上气韵生动的书法,不但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还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我们祖先的这一创造,真是绝妙无比。然而令人惋惜的是  相似文献   

6.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侬三族的祭祀文化十分相似,其祭祀目的、关于神灵的信仰和祭祀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也有一些差异。对这些祭祀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三族的同源关系以及长期交往和融合的情况。这三族本是"同根生的民族",现今仍保持相近的祭祀文化,来往密切频繁水乳交融,共同谱写着中越边民的和平友谊之歌。  相似文献   

7.
, 《侨园》2013,(8):30-33
<正>立秋节气及其养生要点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2013年"立秋"到来的精确时间为:8月7日16时20分21秒。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且习俗众多。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早睡早起、少辛多酸立秋标志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公众在起居和饮食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是养生的一种方法。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因此,在起居上,应做到"早  相似文献   

8.
至少在广东、港澳以及沿海地区,近些年,清明习俗呈现出越来越兴盛的趋势春节过后,被增设为法定节假日的清明节也将随之到来。在我国不少地方,清明节被视为与春节同样重要的一个节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不少人表示,清明节成为法定节日后,期盼回乡祭祖的人们将可以放心踏上回家的旅程,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将这个重要的节日过得匆匆忙忙。一些专家也表示,清明节放假一天,  相似文献   

9.
曹璐  尹忠华 《侨园》2023,(1):38-40
<正>社火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先民对土地与火的祭祀。《礼记·祭法》载:“共工氏……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的立身之本,先民把土地与火视为神灵而加以崇拜,并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习俗,以求祛瘟压邪、求福纳祥。地处太子河上游的本溪,煤铁资源丰富,中原人纷至沓来,溯太子河而上,小市、本溪湖、  相似文献   

10.
闫磊 《学理论》2010,(5):96-97
我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种类多样。对其研究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简单而有效的一种便是按照四季划分。本文选取了夏秋时节流传至今并仍有重大影响的传统节日,从其起源、内涵和习俗方面进行了梳理。这些极具代表性并在当代仍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节日,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作为时间印记,标志着时光的流动,更以其习俗和内涵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引导着人们的日常行动、寄托着人民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王秀艳 《学理论》2012,(13):176-177
传统节日是基于现代工业文明产生之前的农耕社会技术形态,以及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观念形态的物化形式。古人在万物有灵观念的作用下产生对"神"、"天"的畏惧并因此而膜拜之。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理性祛魅了神性,鬼神信仰解体,在消费主义的作用下当代节日呈现"洋盛土衰",传统节日亟须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环球侨讯     
《侨园》2003,(1)
生活在美国的大部分华裔,无论是过西洋的节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保持着自己的过节习俗和传统。从感恩节开始,美国便进入一年中节日最频繁的时期。感恩节、圣诞节和元旦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接踵而至。这段期间的气氛与中国春节之前的气氛十分相似,美国的民众在准备过感恩节的同时,也在为欢度圣诞节做准备。华人元旦一过,就都准备过春节了。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按  相似文献   

13.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与古尔邦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为"肉孜节"。现在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穆斯林共同欢度  相似文献   

14.
谁在思念谁     
<正>大诗人王维留下的名句不少,但是可能哪一句都超不过这一句深入人心:"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这句朴素而深沉的诗都被重复成了一句口语、一句俗话了。这句诗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习俗在这一天要登高、插香气浓烈的茱萸以求延年益寿。诗人作为客居他乡的游子,在节日里特别思念亲人,并且认定兄弟们一定也会因为少了自己而觉得惆怅、失落。  相似文献   

15.
节日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断与西方节日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融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适应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态势,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西方节日文化的关系,不断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丧葬习俗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行为。丧葬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村落文化的展现。以鲁西南山区村落丧葬习俗为例,对传统村落的丧葬习俗作全面的论述,探析传统丧葬礼仪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6)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内导入新课、内容讲授、课后巩固等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可以开辟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利用其他课程、专题讲座、大众传媒、校园文化、节日习俗等校园内外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7,(10)
<正>【提案背景】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东莞是"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必须抓住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机遇,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东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擎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鬼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对鬼文化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对学习日语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通过介绍"鬼"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由总结祭祀活动和民间传说中出现的"鬼"的形泉得出结论.日本的"鬼"总体上是灾难、晦气、疾病的象征.人类在与"鬼"的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阿盈娜 《学理论》2013,(11):164-165
"德吉"作为积淀在蒙古语言中被固化了的一种表示礼仪习俗的语言单位,它标志人际交往中的身份认同。生活在青海海西州的蒙古族人称自己为卫拉特蒙古人,几个世纪以来,有意识地固守着自己部落古老的传统和生活方式。"查干萨日"里的"德吉"作为蒙古族传统的习俗之一,得到了青海省海西州蒙古族人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