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日本国会的“混帐”解散事件,发生在第四届吉田内阁时期。 1953年,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对内阁进行质询时,社会党议员对内阁提出尖锐的质问,吉田茂首相在答辩中态度极为傲慢,甚至谩骂社会党议员是“混帐东西”。这激起了在野党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并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当时,执政的自由党内部发生分裂,鸠山  相似文献   

2.
汪堂峰 《现代领导》2008,(11):46-46
今年9月24日下午,日本临时国会首相选举结果揭晓.日本自民党新任总裁麻生太郎当选,成为日本第92任首相。同日傍晚.麻生太郎组建了新一届日本内阁.并于当晚完成了与前任福田康夫的权力交接。  相似文献   

3.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7,(19):5-5
<正>福田康夫:当选日本新首相9月25日,日本自民党新总裁福田康夫在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新首相,随即组成新内阁。福田康夫1990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此后,他历任自民党副干事长、自民党财务委员长和调查会副会长。2000年10月,福田康夫出任森喜朗内阁官房长官。2001年  相似文献   

4.
7月12日,执政的日本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翌日,桥本龙太郎即正式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和首相职务;24日,小渊惠三就任自民党第18任总裁;30日,小渊在日本国会全体会议上当选日本第84任首相,随即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小渊内阁诞生。小渊当选自民党总裁是自民党各派斗争  相似文献   

5.
域外传真     
安倍晋三当选日本新首相,着力改善与中韩关系9月26日,日本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在临时国会参众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获得过半数选票,顺利当选第90任日本首相。当日,小泉纯一郎正式告别首相官邸,结束了为期五年的首相生涯。在随后举行的参众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安倍晋三获得475张众议员有效选票中的339票,240张参议员选票中的136票,顺利当选为日本第90任首相,同时也成为日本第一位在战后出生的首相。下午,安倍晋三组建了新一届内阁,原外务副大臣盐崎恭久担任官房长官兼绑架问题担当大臣,小泉内阁的外务大臣麻生太郎继续留任外相。改善与邻国的…  相似文献   

6.
赵俊杰 《中国人大》2010,(13):51-52
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质询权与调查权一样,都作为协助国会行使立法权、预算决议权以及行政监督权的辅助性权力,其目的是了解事实真相,以供国会行使立法等权作参考,同时能够监督政府,让人民了解政府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1972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毛泽东指着在旁的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说:“噢.此人是周朝人.是文王的后代。”周恩来说:“周文王姬姓,姓他(指姬鹏飞)的姓,不姓我的姓。”  相似文献   

8.
安倍晋三是战后日本政坛少见的人物。几年前,他因参议院选举失败而提前结束了不到一年的短暂首相生涯。未曾想到,几年后,他仍有勇气再次竞选并出任首相,且在今年7月21日,领导自民党赢得了第23届参议院选举,打破了执政党在参议院占少数的“扭曲国会”困局。  相似文献   

9.
朱文亮 《求索》2022,(4):56-65
颇富争议的《袁内阁请速定大计折》草拟于1911年12月27日,而非一般认为的1912年1月16日,并没有正式上奏。由于革命阵营12月25日突然决定重开总统选举,打乱了原定国会公决计划,迫使唐绍仪26日奏请清廷速决国体,出现“和议难期”的局面,才导致此折提前出台。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的和谈策略可分为武力镇抚、国会公决、君位共和三个阶段或层次,该折体现的君位共和主张只是国会公决方案无望后的备选,其意义在于提前暴露了清方的和谈底线。当唐绍仪27日转而奏请国会公决之时,此折即迅速为代表国会公决方案的《拟恳召集宗支王公会议请旨以决大计折》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问:今天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就过去日本的殖民地统治和侵略给亚洲国家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痛苦的历史,表示要尊重历史事实,深刻进行反省,并由衷致歉。对此,中国政府作何反应?答:我们注意到了在"八·一五"之际,村山首相代表日本政府就过去的历史所发表的谈话。我们认为,日政府就过去殖民地统治和侵略历史表示深刻反省,并向亚洲各国人民致歉的姿态是积极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指出,日本社会包括政界目前仍有人在  相似文献   

11.
陈波 《现代领导》2010,(11):44-45
日本首相菅直人连任民主党党首后,重新改组内阁。在这次内阁人员调整中,被视为日本政坛少壮鹰派的代表人物前原诚司由国土交通大臣转任外务大臣。这一蕾耍的人事变动.无疑将给日本对华政策带来新变数。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9·11”事件之后不久,美国即决意除掉萨达姆,如今阿富汗战争已接近尾声,美国认为时机已到。10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武力推翻萨达姆的决议获得国会众议院两党领袖一致通过。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77票赞成、23票反对通过决议,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第一部预算法制定于1921年,后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使其预算体制逐步完备起来,目前实施的预算法律是1974年由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的《国会预算和扣押控制法案》,该法案对预算编制作了如下规定:1、将财政年度从7月1日开始改为从10月1日开始,至下一年9月30日止;2、要求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在每年4月1日向参众两院的预算委员会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和主要项目的优先次序;3、参众两院预算委员会应于每年4月15日向参众两院会议提出其共同决议的报告;4、总统应于每年1月20日左右向国会提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6)
二战后,日本政府围绕"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殖民统治与侵略"等历史问题先后发表三次著名的谈话"宫泽谈话""河野谈话""村山谈话",对日本的殖民和侵略表示谢罪和反省,但这三次谈话均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能否传承"三大谈话"反省历史的精神关系到能否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9)
正从新当局最近公布文化及教育两个重要部会的首长人事来看,"文化台独"将是未来林全"内阁"的主旋律,两岸认同继续撕裂的趋势已成定局。这也使得蔡英文目前有关"维持现状""九二事实"的谈话全都成为掩饰真实企图的修饰词,也让蔡英文"5·20"的谈话更难取信于大陆了。郑丽君即将任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潘文忠也将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台海演习,台北有关方面发表声明,谴责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指称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的谈话。声明中表示:——"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联合国通过的二七五八号决议,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无只字片语提及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或台湾问题为内政  相似文献   

17.
祁谷 《乡音》2011,(1):42-44
险遭销毁所谓"大内",指的是清朝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大内档案"便是指清政府于康熙九年起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内的档案,所以也称为"内阁档案"。这些档案包括皇帝诏  相似文献   

18.
依据日本的立法制度,除议员提议法律案外,政府提出的法律案须经内阁法制局承认(内阁法第12条第4款),而议员提议的法律案又须分别经众议院法制局或参议院法制局审查(国会法第131条)。各法制局都是法案的"把关人"。它们的组织职权和工作情况如何,现介绍如下。内阁法制局历史内阁法制局的由来,是自明治18年太政官布告第69号"内阁官制"开始,由行政、司法、法制部门的3个局而改设法制局。直到二次大战前,法制局的权力极大,不仅法律,甚至连当时不经议会审议的敕令的审查权和人事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07,(1):50-50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本内阁府2006年12月9日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显示,认为日中关系“良好”或“基本良好”的比率达21.7%;对中国有亲近感的占34.3%,较前上升1.9%。日本媒体在其报道中纷纷惊叹这是“时隔4年日本国民对华好感首次出现上升势头”。《日本时报》10日的报道直接将这个结果与首相安倍联系起来,称“民众对中国的情感有了一些好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首相安倍10月的北京之行”。两国专家认为,这无疑是两国关系向“良好”转化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1986年—2010年,本市连续开展了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市人大常委会相继作出了五个有关普法的决议。今年,随着"六五"普法决议的通过,新一轮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7月29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本市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自1986年以来作出的第六个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