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市场社会主义还是社会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尽管它也在研究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结合问题,然而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上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区别,用市场社会主义来概括当今社会主义所出现的新变化并不合适。社会资本主义作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社会民主主义推动的结果。市场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立场和观点接近社会民主主义,其理论无法超脱社会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批判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就已经开始了。1921年1月初。毛泽东在长沙新民学会的一次大会上的发言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民主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但是,在毛泽东开始批判社会民主主义之前,他却一度受到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只是到了1920年11月份才与社会民主主义分道扬镳,并从根本上批判了社会民主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思想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程,工党作为英国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实践者,其理念与欧洲大陆的社会民主主义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艾德礼曾经在《工党的展望》中提出了工党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重属性,即思想来源的多样性、历史的继承性以及目标手段的实用性。事实上,这三重属性也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三种属性。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善于在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在比较的视野中把握工党社会主义理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全球化时代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潮。它是在冷战后两大意识形态对立格局的终结、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各国中间阶层的扩大以及欧美各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等背景下产生的。虽说目前学界对第三条道路的评价还没统一,但我认为“第三条道路”是新形势下社会民主主义的变种,它融合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是一种力图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政治现实主义尝试。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学术思想的框架,倒不如说它是一种采取行动的政策纲领,因为它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它在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将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社会民主主义渊源于各种改良主义思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民主主义逐渐形成自己的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从社会民主主义的萌芽、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来看,社会民主主义在本质上是改良主义。认清社会民主主义的这一本质,对于我们今天消除民主社会主义的不良影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民主主义自十九世纪前半叶诞生以来 ,总在随着客观条件的变迁 ,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纲领、政策和策略 ,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中能够称之为超越的重大变化 ,在其历史上至少有两次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超越和民主社会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超越。而当前盛行欧美的第三条道路就是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的又一次超越 ,是一种适应新的客观条件而转型的社会民主主义。在国内对第三条道路的研究如火如荼的时侯 ,我们不能不重视第三条道路与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的密切联系 ,否则对之的研究将流于空泛。只有把第三条道路同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西欧社会民主党经过转型变革后走出危机焕发生机,活跃于西方政坛。在这种“神奇回归”现象当中,个别的则恰恰与之相反。本文试图通过对奥地利社会党下野原因的个案分析与西欧社会党及其社会民主主义新变化新特点的论证,探讨其兴衰成败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或“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潮,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自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方向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宽阔,几乎涉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它不仅关心纯哲学问题,而且更关注社会政治理论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20年代初期由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策及策略提出批评而兴起,继而在20年代中期以后,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的展开而逐步成长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有特定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一些基本流派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某些共同的理论倾向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新变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格局的终结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受到巨大的转型压力。作为对这种压力和挑战的回应,社会民主主义从思想理论到纲领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深入研究社会民主主义,批判指出了社会民主主义在阶级立场、理论基础、革命道路和国际问题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三条道路的全球秩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相东 《理论学刊》2003,(1):118-119
近年来 ,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讨论一直经久不息 ,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讨论的焦点。第三条道路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和重塑提出了系统的哲学转向和一揽子政策建议。与此同时 ,第三条道路也提出了自己的全球秩序的主张。本文拟以吉登斯的主张为代表 ,对第三条道路的全球秩序观进行考察。一吉登斯强调第三条道路并不是要在传统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之间占据一个中间立场 ,而是认为适应当前发生的两场革命———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社会民主主义必须进行重构。吉登斯在反思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 ,总结了第三条道路的六项原则 ,即 :(1)超…  相似文献   

12.
社会民主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会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对其盲目推崇备至或者藐视都是有害的。因此,全面地回顾历史,客观地分析现状,事实求是地作出判断,科学理性地认识社会民主主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世界的多样性,不仅仅指各国文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也应当包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流派、思潮的多样性,用“一个思想、一个组织、一种模式、一条道路”来解释跨越三个世纪1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际上就是在搞惟我独左独革,帮助资本主义分裂社会主义。时至今日,我国社会的主流观点对于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一直视为异端,甚至当作“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严加批判和防范。根据笔者对社会民主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4.
自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起,中国传统社会逐渐解体,开始了向现代转向的艰苦历程。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西方现代化与中国民族性的关系长期成为中国思想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现代史上百余年的中西文化之争就是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研究系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五四社会主义大潮的激荡下 ,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转向改良式的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改宗英国基尔特社会主义 ,张君劢则倾心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这种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 ,旨在平衡个人自由和经济平等 ,寻求一条兼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路。研究系的改良式社会主义 ,表征着现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发端 ,它日后成为现代中国“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殷叙彝 《党史博采》2005,(3):99-104
霍布豪斯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涉及自由观、财产观和国家观等三个方面.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个人自由与社会集体的善之间的有机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在国家观上表现出多元主义.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实质上是用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内容来补充和改造自由主义,是与第二国际欧洲社会党内的修正主义、改良主义思潮,亦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所属各党的社会民主主义相近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之一的青年陈公博,面临着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难题与考验。起初,陈公博受到民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双重影响,主要青睐于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社会民主主义。他提倡民主选举与地方自治、强调教育改革要面向社会、发展工会团体并从事经济上的工人运动。与此同时,广东党组织推动着社会主义在广州的传播,并对广州工人运动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实践,为广州带来了“后五四时代”的一场“新文化运动”。然而,陈公博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底色使其难以完全认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其书生气息也令他无法彻底服从革命政党的铁律,这是其日后脱党的思想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8.
鲍曼思想已产生巨大影响并引起广泛研究。作为汉语界第一本专题性研究著作,郑莉的《理解鲍曼》采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分析范式。这种范式可能简化鲍曼思想对学术界的贡献。个体是的鲍曼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个体生存境况的变迁是理解鲍曼思想的一个视点,是研究鲍曼思想的一种新范式。凸显鲍曼思想的个体关怀可以把握其思想脉络,并管窥当代西方社会变迁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9.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近几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理论,构成了西方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彻底揭露。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是法国16世纪政治哲学家和法学家让·博丹提出来的。他给主权下的定义是:“被赋予在一个国家之上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重性即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对内主权是指对国家的最高政治统治权;对外主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独立自主地行使对外事务的最高决定权。  相似文献   

20.
徐理 《党的建设》2007,(8):32-33
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是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政治思想。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理论观点,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分清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