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革命与反革命、党内指导思想、恶劣的自然环境三个方面的斗争,并依中央红军的活动为主线可分为五个阶段。本文明确了长征的若干基本概念,分析长征中若干重要经历和重大事件,深入解读了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
红军女战士在革命理想信念的支撑下,跟随红军大部队一起长征。她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体现了革命的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律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长征中红军女战士的革命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实现"四自"女性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所孕育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后来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井冈山斗争的成功,是与党和红军结合实际实行一系列成功的政策分不开的,其中,党对干部和红军开展各种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为革命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强硬的红军队伍,对革命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形成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力地推动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从而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一种革命精神,焕发出巨大的文化力量,激励着中国人民永远踏着时代步伐而进行人类社会进步事业永恒的长征。“长征精神”是一种精神鼓舞。1936年,当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著名作家鲁迅和茅盾即对红军的英勇斗争致以热烈的祝贺与敬意。他们在《红色中华》报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之时,中央因何组建抗日先遣队和红军挺进师?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与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有何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先遣队组建和北上的战略意图是为了实施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挺进师的组建和入浙,与先遣队北上一脉相承,是战略策应长征的需要;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战略上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莫过于红军的万里长征。这次长征,仅中央红军就行程二万五千里,横越十多个省份。一路上,红军将士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政治上、军事上和自然界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世界上传奇般的英雄业绩。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伟大精神的缩影,深入地研究它,可以更加  相似文献   

7.
正红军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对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不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了精辟的总结和论述。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所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里的新局面既有  相似文献   

8.
正长征是红军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落脚点的选择关系着长征的成败,关系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为什么陕甘苏区成为了四路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简言之,这是陕甘苏区军民多年苦心经营、卓绝斗争而结出的硕果,是中共中央的主观指导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必然结果,也是全军铁心向党,与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坚决斗争的必然结果。陕甘苏区硕果仅存,为四路红军落脚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付春阳 《奋斗》2014,(8):62-62
正红军长征开始距今已八十年了,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长征精神是红军将士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主观能动的反应。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能动性观点,同时必须坚持群众观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从长征精神形成过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胜利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胜利,长征获胜是克服多种艰难险阻的结果,也是调动多种克敌制胜因素的结果,其中就有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利用国民党派系矛盾方面的因素,本文就此列举长征中的史实作一阐述.(一)利用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长征之前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坚持党内正确路线的领导干部,以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眼光,注意到国民党内派别斗争所形成的某些局部对革命有利的条件,重视利用国民党内的矛盾斗争,创造有利于革命的形势.  相似文献   

11.
正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也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中央已经有了权威而准确的概括。同时我们看到,长征精神既是宏观的,也是具象的。在红军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80年来,以长征精神为根本,以长征中党和红军将士的艰苦斗争及几十年来长征后人的传承发扬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长征子精神"。它们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长征精神在纵向上的延伸和横向上的拓展,并赋予长征精神以具体内涵和时代风  相似文献   

12.
常程 《新长征》2006,(9):59-59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只是从教科书和影视作品中对70年前的红军长征略有了解。仅仅如此,我已经深深地为当年红军将士们的历史性壮举所感动,更为长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所鼓舞。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当年红军将士们的无畏无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和战无不胜精神,更是一种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和为国为民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永远是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长征精神是一种先进的意识与文明的缩影,是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精神法宝。长征精神是无产者翻身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是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的奋斗精神,是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阶级友爱精神,是一种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共产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对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五十十周年,省委党史委、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红军长征在湖南文物图片展览》(以下简称《长展》),于九月廿九日在省博物馆正式展出。《长展》的主题是通过反映红军长征在湖南的历史,宣传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最后取得胜利的革命精神;宣传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历经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稼祥同志,对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两年的长征锻炼了党和红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并由此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四个"伟大远征"对长征的内涵进行了科学概括,并从六个方面指明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基本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与新长征的重要论述,有助于铭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更好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乐昌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粤北地区的最后里程。为重温长征这一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继承和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本文记述红军长征经过乐昌详情,谨以纪念。  相似文献   

18.
王琪 《广东党史》2016,(6):9-11
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1935年2月召开的扎西会议,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新起点,一是1935年9月召开的榜罗镇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两个重要的拐点在红军长征途中以及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正式宣告了历时两年的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红军将士历尽艰险、浴血奋战,充分发扬革命乐观主义、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而谱写的一部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与不断开展着的文化宣传工作密不可分。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文化宣传是中共红色文化传播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日后曾这样总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相似文献   

20.
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在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贵州各族人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红军长征孕育的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贵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