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每次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以后,便埋头于学术,潜心著书立说。 1932年10月,陈独秀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后被押送南京,拘押在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不久,国民党江苏省高等法院以“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之罪,将陈独秀判处有期徒刑13年,后改为8年,监禁在南京南仓巷旁边老虎桥模范监狱。后因抗战爆发,时局紧张,迫于国共合作已经实现的形势,国民党当局于1937年8月将陈独秀提前释  相似文献   

2.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出狱,并由南京溯江而上来到武汉。 这时,已叛变共产党投靠国民党的张国焘也在武汉,他得知陈独秀也来武汉后,便由武汉国民党警察局长蔡孟坚做东,强拉陈独秀吃饭,企图对他进行拉拢。此时,陈独秀已无明显的政治身份,  相似文献   

3.
论陈独秀晚年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一位有重大影响而又历经坎坷的人物.1932年10月,陈独秀因撰文猛烈抨击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被国民党逮捕,判刑13年,投入南京模范监狱.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全国人民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压力下,加之日机夜袭南京,监狱中弹,陈独秀等始能获释.陈出狱后,暂住友人家,后移居武汉.1938年7月,他由武汉去重庆,不久又迁居四川江津,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岁月.自南京出狱到江津逝世的近5个春秋,陈独秀的思想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斗争.本文仅就陈独秀这几年的思想倾向,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代名流陈独秀,这个政治上的失败者跌宕起伏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难解的迷。然而,他洁身自好的晚年生活却是清晰的……冷对国民党法庭1932年10月19日,陈独秀被国民党政府连夜押往南京。京沪列车上,他酣睡达旦,以至车到南京还没醒来。陈独秀面临被处决的危险,却如此泰然与安祥,一时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祝彦 《党史纵览》2010,(11):52-54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南京局势越来越危险.陈独秀于1937年9月9日匆匆离开南京.14日抵达武汉.租住在华中大学校园后侧一所旧式的四合院民房。陈独秀虽然不能亲自操戈上战场.但他对抗日满腔热情.积极鼓动宣传民众抗战救国。期间.除了遇上王明、康生制造的“汉奸”冤案干扰外.陈独秀的生活基本是平静的。  相似文献   

6.
1927年,陈独秀因右倾错误被免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在上海他与彭述之等人成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并自任书记。193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央机关遭国民党破坏。因叛徒告密,陈独秀被当局逮捕,并被押解到南京,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由于避难,我在四川江津接触陈独秀相当一段时间。 陈独秀提前结束监狱生活,得益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兑现了释放政治犯的承诺。而对陈独秀的出狱,却附有条件。那时南京已遭敌机轰炸,陈独秀的监房都被震塌了天花板。陈对提出出狱附加条件的国民党当局大为恼火:任何条件,非我所愿;附有任何条件,我宁可被炸死在监狱!当局无奈,只得无条件释放。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由于内奸告密,于上海被捕。他不久即被押解到南京军政部军法司,随即移送江苏地方法院看守所拘押。国民党南京政府控诉陈独秀“危害民国”、“叛国”等罪。江苏高等法院于1933年4月14日、15日、22日三次公开审讯陈独秀案。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密切注意,附近人士都纷纷赶往旁听。据当时  相似文献   

9.
正1932年10月15日,上海租界中外警察发布了一则令国民党当局"欢欣鼓舞"的特大新闻——他们抓获了住在岳州路永兴里11号的中共大头目陈独秀。虽然此时陈独秀已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另成托派",但还是让蒋介石高兴万分,立即电令上海市长吴铁城将陈独秀押往南京。之后,陈独秀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活。从被捕的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出狱,陈独秀在狱中度过了1771天。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陈独秀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细节一:一大中就有所谓“左”和“右”两种倾向吗?濮清泉是陈独秀的表弟,因参加托派组织曾和陈独秀等人一同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在狱中,陈独秀经常和他谈起自己的经历。这些谈话给濮清泉留下很深的印象。1980年,濮清泉发表长文《我所知道的陈独秀》,披露了陈独秀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和见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濮清泉谈到陈独秀对党的一大的评价,“他说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就有‘左’和‘右’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1.
江津鹤山坪分为上中下三坪,是长江与笋溪河的分水岭,坪内原置五举沱乡(双石场)和麻柳场,有"天下第一坪"之称。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等地区后,从国民党南京监狱被释放的陈独秀只好随同大批难民到重庆近郊江津县避难。1939年5月,陈独秀和夫人搬到鹤山坪石墙院蛰居。他在这里住了3年多,常去的就是最近的双石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9日,乃江苏省历史学会陈独秀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也是陈独秀诞辰126周年纪念日。为此,江苏省历史学会陈独秀研究分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基础部承办了为期一天的陈独秀研究高层论坛。这次论坛推出了两本有影响的陈研著作:一是该分会副会长、南京财经大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一位永远的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他58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当局在他坚持抗争和多方压力之下,被迫把他从南京老虎桥监狱释放出来。陈独秀走出监狱后,记者第一次采访他时,问道:“陈先生今后要专做文化运动,不做政治运动了,是不是呢?”陈独秀回答说:“不对!不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晚年客居距四川江津市区30多里的石墙院。他坐了蒋介石的五年牢之后,因抗战爆发而出狱。在暂住南京期间,蒋介石派陈立夫、陈果夫请他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还要求陈独秀组织一个新共产党。并供给十万元经费和国民参政会五个名额,均遭陈独秀拒绝。这时,老友胡适从美国写信来力邀他去美国,说一家图书公司请他写自传。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在国难当头之际,  相似文献   

15.
正"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日军飞机轰炸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战局吃紧,国事繁乱,国民党有意释放一批政治犯,陈独秀就是在此时被释放的。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难,陈独秀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全民抗战的斗争之中。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腔热忱,却换来荒谬的人身诽谤。他恼怒至极,百思不得其解。老斗士出狱"为他的祖国努力"陈独秀终于走出牢房,获得自由。消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晚年客居距四川江津市区30多里的石墙院。他坐了蒋介石的五年牢之后,因抗战爆发而出狱。在暂住南京期间,蒋介石派陈立夫、陈果夫请他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还要求陈独秀组织一个新共产党,并供给十万元经费和国民参政会五个名额,均遭陈独秀拒绝。这时,老友胡适从美国写信来力邀他去美国,说一家图书公司请他写自传,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在国难当头之际,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一生中屡遭反动当局的通缉与追捕,其中被捕入狱即达五次,被监押时间总计达五年以上。然而,他的“龙性”至死张扬。“要枪决,就快点罢!”早在1900年,陈独秀在杭州求是学院读书时,即因反清言论而为当地警察所追捕,不得不逃往南京。不久他返回家乡安庆  相似文献   

18.
江波 《党史博览》2002,(4):49-50
倔强的陈独秀没有接受中共中央的条件 1937年8月13日,被国民党关押了近5年的陈独秀终于获得了释放.这位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就写文章支持全国人民抵制日货和对日宣战,并在国民党政府的法庭上大声斥责卖国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抗日斗士,出狱后拒绝了托派组织要其去上海重整旗鼓的要求,而是在南京、武汉等地为抗日奔走呼号.他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与文章,主张"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使政府能够抗战到底".  相似文献   

19.
曾德新  周智林 《湘潮》2012,(7):56-56
1937年8月,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监狱中释放出来。次年,因日本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地,他与夫人潘兰珍避难来到重庆近郊江津县。在江津县内几经辗转,于1939年5月27日,迂居该县麻柳乡大户杨家石墙院,房主杨鲁丞祖上系清末拔贡。陈独秀迁居该处的原因据说是受杨氏遗族之请,帮助杨氏整理遗著。  相似文献   

20.
庞然 《红岩春秋》2008,(4):74-76
1938年初,日军相继占领武汉、长沙。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蜂涌来到陪都重庆。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老者,在一名年轻女性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挤上长沙到重庆的轮船,他就是曾被共产党宣布开除党籍、又被国民党关押多年刚被释放不久的原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陪伴而行的年轻女性,是自愿在南京狱中照料他生活起居、出狱后成为他妻子的潘兰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