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林彪的权力达到顶峰.为了既能娶到称心如意的媳妇,又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林家以招收"特种兵"为幌子,在全国"选美".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个大军区,几大兵种竟然也卷入其中,争先恐后地成立"选美"办公室,动用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把"选美"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打着军委办事组、公检法军代表的旗号,秘密筛选"标准姑娘".方式之离奇,程序之复杂,封建王朝那些选妃规矩似乎也无法比拟.许多曾在沙场上出生入死的老英雄,为讨得林办主任的欢心,主动出击迎合,也纷纷奔赴选美"第一线",扮演了平时叫人难以相信的角色,那言、那行,今日看来,谁都会说是夸张的故事,但又都是真实的.以下便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2.
快乐大叔 《党课》2008,(12):102-103
现在有一个词儿叫做“美女经济”,既然和经济挂上了钩,说明这选美已经脱离了单纯的选美,而成了扩大影响、拉动一方经济的有效手段。比如海南的三亚,旅游出名,但真正让其“走向世界”的还是几次“环球小姐”的决赛落户三亚。现在各种选秀的活动特别多。选秀说白了也就是选美,甭管是月季小姐还是健美小姐,也甭管是礼仪小姐,核心就是选美。  相似文献   

3.
阿莲 《廉政瞭望》2012,(20):34-35
身为作家、画家的广州市花都区委书记潘潇,可谓艳星高照,他的几任太太都是靓丽四射的“选美小姐”。为了确保第三段婚姻天长地久,这位正厅级官员在对比自己小24岁的娇妻百依百顺的同时,还卑躬屈膝地讨好岳父岳母,以权换钱为丈母娘注射美容针,用身份地位为岳父大人打造“流金山庄”,最后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将岳父、岳母带进了高墙铁窗。  相似文献   

4.
在瑞典,选美从很久以前就被看作是“歧视妇女”的表现,社会上也不搞任何以女人为参赛对象的比赛(除了体育)。甚至报刊上的美女照片、路牌中的性感广告也总会被女权组织抗议为“对妇女的歧视”。在瑞典,录取女性工作或学习时也没提供给女人因“美丽”而脱颖而出的额外机会。美女和“非美女”总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美女的心思也因此不得不下在真该用心耕耘的那些领域上。  相似文献   

5.
“仙果”与鹏鸟 我国有一个古老的神话:“羿射九日,落为沃焦。”煤,因此被人们称为“太阳石”。 10年前,一条重大新闻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钟声传遍全球:中国煤炭年产量突破10亿吨,达到10.4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冷静的国家通讯社在报道这则新闻时也禁不住激情澎  相似文献   

6.
把时针拨回到50年代末. 人们不会忘记,在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亩地长出20万斤粮食”的年代,有几多“卫星”上天,又有多少人命赴黄泉.沉重的记忆、血和泪的代价,曾给多少人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痛苦的阴影.历史发展到90年代,人们心灵上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水份”这个幽灵却又飘荡起来,且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 知,要对一些地方出现的美女宴以 及人体秀、活人橱窗展示等有辱人 格的商业促销行为进行查处。最近 又爆出江苏东安市安丰镇“选美聘 官”的怪事:该镇通过选美活动将 第一、二名佳丽充实到该镇招商队 伍中去,担任招商办副主任一职, 并有不菲的薪酬。“美女经济”的滥 觞可见一斑,“美女经济”之所以能 成为商家和政府牟取暴利的载体, 很大程度又要归咎于一些传媒的 炒作。  相似文献   

8.
克里姆林宫会议厅近日举行了第13届"俄罗斯选美"比赛。本届比赛组织者试图远离通行的选美比赛标准,他们为比赛提出了变革式的规则:用其他也可以展示美丽体态的服装替换了泳装,并允许已婚甚至是有孩子的选手参赛。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俄罗斯选美比赛的新理念:比赛中最重要的是遵守道德和首先要宣传"爱国主义和积极的民族立场"。  相似文献   

9.
夏清泉 《廉政瞭望》2004,(10):27-27
中国一些富豪暴富的速度,实在是怪:一不靠办企业,二不靠科学技术,三也没有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双轨制”而实施“官倒”的机会,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富豪的出身也不是“名门望族”,有的基本上还是一个不懂计算机、不懂外语的“新文盲”,从一穷二白起家,然而就在短短几年、十几年中,成为几亿、几十亿的富翁。譬如,那个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14,(3):96-97
计划经济那会儿,流传过一个笑话,说一个美女演员到田间地头演出,结果几个老头老太太竟然给这个女演员跪下了。原因嘛,竟然以为是七仙女下凡。这也难怪,在那个人们视美女为“封资修”,不敢言美、不敢为美的年代,美女自然属于“稀罕物”。  相似文献   

11.
1、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现在似乎是一个不争的共识。邓小平同志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创举”,江泽民同志确定为“一项重要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胡锦涛同志赞扬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把乡镇企业确立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际的情况看,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相继出台了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出台了乡镇企业条例;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指导和扶持下,全省乡镇企业发展亦达到了相当的规划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本身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汉语同汇更是显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变动。 外来词语“进口”的新浪潮 上世纪80年代,国门开放,外来词语大量“进口”,大体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半叶,世界博物馆出现了大发展的高潮,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二次大战前,全世界只有几千座博物馆,战后几十年间猛增到数万座,70年代达到35000座以上,20世纪末已超过5万座。在博物馆发达的国家里,几万人就享有一座博物馆,可见它已深入社会生活之中。随着博物馆的大发展,博物馆逐渐从少数人得以进入的艺术和科学殿堂成为能够为大众享用的艺术和知识园地。 博物馆大发展的社会驱动与社会矛盾 为什么会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世界范围的博物馆大发展?最直接最明显的原因是战后世界  相似文献   

14.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表现在家庭“三大件”的变迁上:六七十年代,“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80年代的“三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到了90年代,说起“三大件”,指的是电脑、汽车和私人住房。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亲身经历了几十年祖国发生的变化,对家庭“基本建设”的变迁感受甚深。今天,用着已有的“三大件”,想着新的“三大件”,就想说说“三大件”。六七十年代,只有很少家庭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29):64-65
《做最好的党员》一书,摒弃“假大空”传统说教模式,立足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条战线的岗位实际,告诉我们最好的党员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怎么学”,以典型案例和精彩点评,通过平白的语言,诠释一个困惑了几十年的大难题:在和平年代和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优秀的党员是如何“做”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提起北京建工六建,业内外人士无不竖起大拇指:六建施工质量就是好!的确,六建公司自1957年成立以来,施工质量好是它最大的特点。70年代六建在全国首创“全优工程”;“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六建独占两项;“90年代十大建筑”它又以三项工程独占鳌头;自1989年争夺鲁班奖以来,10余年里,以八捧鲁班金奖而成为全国建筑业的唯一,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国家优质工程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企业”等先进称号。“要想建精品工程,就找北京六建”,此话一点也不夸大;“住六建盖的房子,我们心里最踏实”,这是搬进新居的京城…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中国在短短几年间,在各地举办了1600余所“五七”干校,用来安置下放劳动的几百万千部与知识分子。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宛诗平 《先锋队》2014,(3):54-54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微腐败”虽然微小,却事关大节。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走红。小到几块钱、大到几十、几百的“红包”在微信群里来回穿梭。有人说,“微信红包”虽然在春节期间方便了亲友间礼尚往来,但也可能引起行贿受贿。因为给官员送上几个微信红包,这比拎着大包小包礼物登门拜访要方便多了。这种红包一次最多两百元,这个限额能够极大地放松官员收礼的戒备心理,也大大减轻了送礼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多大     
这也算是个问题吗?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会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大.那岂不跟不知道自己的家里有几间房、几亩地、场院有多大差不多………且慢,“国”虽然跟“家”连在一起,但“国”并不等同于“家”.也许不知道“国”有多大的还大有人在呐.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的问题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到西方考察,看到西方国民经济有两大支柱,建筑业和汽车业,提出我们中国也应该往这方面走,应该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经过20多年,我们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点几,占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有百分之二十几,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国民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