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绥阳县旺草镇茅家铺村党支部及时研究脱贫攻坚问题,2018年3月以来,在轮战第一书记等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下,实地调研了该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包括豪猪养殖项目、李子种植财政扶贫项目、食用菌种植财政扶贫项目、肉牛养殖财政扶贫项目,其中豪猪养殖、食用菌种植、肉牛养殖已初见成效。同时,还走访了茅家铺村贫困户131户446人。茅家铺村目前建有绥阳县河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村公路组组通中仅剩的黄腊池、熊家岭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党员群众,创建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示范园,13户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为帮包村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一、转变角色真融入,真情赢得群众信任。到村工作后,为了能和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1,(8)
正李勃,1987年8月生人,现任拜泉县兴华乡春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自驻村以来,他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跑项目、售产品,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舍小家,为大家,扶贫路上践初心。初到春发村时,李勃面临着两难抉择,一头是年幼的孩子和患病的父亲,一头是村里急需帮扶的2000余户村民,经过再三思考,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坚信"脱贫攻坚是时代使命,贫困的帽子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摘掉,是我们的荣幸"。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以高度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同样,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也衡量着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交会处的林口县,有3208户家庭处于省贫困标准之下,7945口人盼望着摘掉贫困的帽子。2015年年初,针对县内7个省级贫困村和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相对集中的26个村,林口县委制定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于是,33只"头雁"凌空而起,带领着那里的党组织和党员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9,(12)
<正>锡林郭勒盟受地理位置、交通、人口及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基础产业单一、经济发展类型较少。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对贫困地区来讲,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从根本上积蓄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后续动力;对贫困群众而言,只有引导他们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才能持续强化稳定增收的保障。为此,2015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委、行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的决定》《锡林郭勒盟优质良种  相似文献   

6.
<正>核心提示作为包头市唯一的自治区级贫困县,固阳县有25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26户8753人。固阳县举全县之力,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从最贫困的村子入手,通过推进驻村帮户见实效、铺就产业发展致富路、开拓脱贫攻坚新思维等做法,使昔日的大后山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固阳县戴了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12)
<正>包头市石拐区三岔口嘎查位于大青山深处,属半农半牧地区。全村493户,1340人,其中贫困户47户,贫困人口100人。三岔口嘎查耕地面积7166.9亩,其中水地只有2620.8亩,旱地4546亩。长期以来,由于旱地多水地少、农业科技含量低、有效劳动力少、单户经营模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因素影响,向土地要效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难题。针对三岔口村当地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在驻村第一书记王小敏带领下,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蒙薯帮农"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3月9日,我到达正安县和溪镇和溪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一年来,我认认真真驻村,勤勤恳恳工作,召开村支两委班子会议10余次,并有选择性地走访了当地个体老板、种养能手、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类型的村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将争取到的168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在大家的努力下,和溪村文化广场建设被纳入省委宣传部2015年同步小康  相似文献   

9.
正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近年来,汤原县依靠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探索以食用菌产业推动精准脱贫,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栽培食用菌达到1.6亿袋,标准化挂袋大棚发展到2005栋,预计全年实现产量7200吨,产值4.75亿元。通过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到食用菌大棚基地打工、扶贫大棚收取租赁资金再分配等方式,可带动723户、1278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点带面培育龙头促增收没有龙头企业拉动,产业扶贫就成为无源之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退贫后,我家该享受的扶持政策样样没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4月中旬,在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垢溪村,去年摘掉"穷帽"的村民姚银花说,除产业分红、到村产业基地务工拿工资外,她家已列入地质灾害搬迁户,即将搬进城。截至2018年9月,万山区累计37个贫困村出列,7214户脱贫,贫困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广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工程,以发展菌菇种植为抓手,大力推动扶贫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思想"贫困"、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销售、稳定增收等五大难题,全县菌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全县发展菌菇大棚500余个,占地1100余亩,年产各类菌菇1500万公斤,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带动2万余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720元。2019年,广平县241户519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年度减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进、提升脱贫攻坚工作,逊克县12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和贫困群众共同开展了"五个一"扶贫日主题活动。开展一次政策宣传,宣传党的好政策。各工作队因户因人施策,围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进行扶贫政策宣传。召开一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各工作队组织邀请贫困户代表召开座谈会,聘请  相似文献   

13.
如今,走进宁县湘乐乡方寨、樊湾,春荣乡昔沟等村,到处是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建大棚、改危房、整修村道……"双联"行动开展以来,168个省市县帮扶单位的4211名干部与宁县156个贫困村8550户贫困户"结亲",共同谱写了一曲惠民新篇章. 培育产业助增收.宁县把指导帮助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最有效途径,全力支持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各帮扶单位组织干部捐赠各类农用物资290万元,出动劳力2.3万人次,解决了贫困群众资金和劳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媒体在采访中发现,有的扶贫干部把贫困户“摘帽”当成“交差”。认为摘了贫困帽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大功告成歇口气”,这种放松懈怠的精神状态要不得。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一方面,一些地区贫困户虽然摘掉了穷帽子,但由于脱贫标准相对低,社会保障存在短板,因灾、因病、因学等情况返贫的风险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有的贫困户虽然收入增加了,但精神上依然贫困,敬神灵缺斗志,陈规陋习犹在。凡此种种,无不在警示我们,摘了贫困帽并不能高枕无忧,也来不得丝毫懈怠。  相似文献   

15.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06,(14):21-22
平罗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增收致富、素质提升、便民畅通、平安维稳”四大工程,以此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增收致富。开展“科技下乡到农家、科技人员到农家、技术培训到农家、政策宣传到农家、绿剑护农到农家”的“五到农家”活动,组织编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羊产业、菜产业、奶产业、劳务产业等8个  相似文献   

16.
正2014—2019年,都匀市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等多种方式,集中火力攻克贫困顽疾。全市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为零。4000多名干部驻村扎寨啃硬骨头从最偏远的平浪镇石龙社区与平塘县交界的谷新、干河、凯阳等布依族村寨,到归兰水族乡基场社区与三  相似文献   

17.
支部生活     
正支书自述周奠苏:苦干实干加油干2018年3月,省编委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调研员周奠苏来到惠水县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他联系的石头关村是一个典型的石漠化山区,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了制约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经过实地调研,周奠苏发现佛手瓜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产业。针对过去佛手瓜销量小、价格低、销售难的痛点,他提出了"畅销路、促增收"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普定县累计脱贫29439户11415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09%下降到目前的1.66%,成绩喜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产业调优,农特产品走出本地市场;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普定县以开展"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等脱贫攻坚系列行动为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5月13日,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茅台集团扛起了对口帮扶道真自治县"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的大旗。两双相隔三百多公里的手紧紧牵在了一起。一、"减"出精彩,仡乡道真换新颜三年来,在茅台"金融撬动、交通推动、产业拉动、教育推动、党建联动"的帮扶下,在道真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道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1.4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7%,历史性地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省委、省政府"减贫摘帽"验  相似文献   

20.
蒋鸿琪 《当代贵州》2022,(35):68-69
<正>三穗县坚持“稳面积、调结构、增效益、树品牌”目标导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蓝莓、黄桃、金秋梨、李子等,拓宽山区农民的增收渠道。初秋,三穗黄桃进入繁忙的采摘期。从为吃生产到为卖生产,从零散种植到规范种植,三穗县黄桃产业逐渐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蹄疾步稳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成为该县的富民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