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预审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之一,在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施行了多年。随着刑侦体制的改革,“侦审一体化”的实行,要不要设置预审程序,如何设置预审程序,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我国预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国外预审程序的设置情况看,预审程序设置在审判阶段并由人民法院独立行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的司法制度中,刑事预审作为法院正式审判之前的预备性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审查案件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提交法院审判的条件,预审职权由法院内的专门法官行使。我国刑案办理过程中的预审职权由公安机关中的预审部门行使。由于现行法律对于公安机关中刑侦部门和预审部门的职权规定不是很明确,预审乒作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预审活动应由立法确定其有别于侦查活动的职权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预审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常应用二难推理于预审。预审中应用二难推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为肯定或否定案情提供一条正确的思路,还可用这种思维形式反驳或破斥被告的谎言谬论。二难推理是预审办案过程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种思维形式。一、为肯定预审案情提供一条正确的思路一般说来,预审中经常肯定犯罪案件成立,肯定犯罪事实或情节为被告所为或所具有。若肯定这些,就需要有正确办案思路。正确的办案思路是多方面的,其逻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二难推理肯定式就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4.
论预审     
刑事诉讼中的预审,是我国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刑事诉讼法将预审划归侦查程序,明确规定预审权由公安机关行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查——预审”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开创了新路。然而,由于我国立法把预审规定得过于笼统,诉讼理论很难准确揭示出它的基本规律,因此对预审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预审理论研究中,对预审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两种:其一,“预审,是在刑事诉讼中,预审部门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对被告人进行讯问和调查的活动及其有关的制度规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预审学》)  相似文献   

6.
预审证据系统,即由相互关联的若干种证据组成的能证明基本案件事实的有机整体。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对预审证据的系统认识:一、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与预审中的证明要求;二、系统的相关性原则与预审证据的运用;三、系统的动态性原则与预审证据的判断;四、系统的择优化原则与预审证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关于预审的概念众说纷纭。对预审概念的探讨和研究,有利于我国的预审理论建设。为了给预审下一个科学的定义,笔者认为,有必要弄清我国预审具有哪些特有属性,以及它的内涵与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在认识上取得近似或者比较近似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读了马进保老师的《论预审》一文(以下简称文章,详见《公安大学学报》1990年第六期)很受启发,但对文章中先预审后侦查的观点不敢苟同,特此与马老师商榷。文章第二部分有这样一段话:“根据我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实践,侦查和预审的程序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先侦查后预审;二是边侦查边预审;三是先预审后侦查。”笔者认为先预审后侦查的提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9.
预审是资产阶级法制革命的产物,以后被大多数国家公认。我国的预审机构从建立到与侦查部门合并,又从侦查部门分离出来单独设置直至撤销机构经历了七十多年的演变过程;预审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即预审是审理刑事案件不可替代的程序,它是公安机关检验案件审理质量、保障依法办案、不枉不纵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预审的法律地位不应改变,预审机构不应撤销。  相似文献   

10.
预审制度比较研究,可以使预审制度乃至预审学的研究,跨入更深层次、更为科学的境地。预审制度的比较研究,包括纵向的,即预审制度的形成,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的比较研究;横向的,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系的预审制度之间的比较研究。比较鉴别,有助于认识和论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建成的预审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侦审一体化后,预审学依然是我国公安学科体系内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侦查讯问学代替不了预审学。预审学科的理论创新、讯问范围扩展、难于深挖犯罪、办案质量下降等问题,都必须通过发展预审学科来解决。新形势下促进预审学科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预审基础理论研究;调整侦查讯问和证据调查的内容;加强如何提高办案质量的研究;开辟应用性研究的新领域;调整预审学科体系,整合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习心理学知识,研究和掌握人犯的心理状态,对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预审效果至关重要。从一九八一年以来,在局党委的支持下,我们订购了《司法心理学概论》、《犯罪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与矫正》、《外国犯罪资料研究专辑》、《法学内参》、《犯罪心理研究》等一批书籍和杂志,利用工作之余,结合办案进行研究学习,使预审水平明显提高。本文谈谈我们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预审工作的一些休会。一、运用“意识、心理与活动统一”的原理,捕捉人犯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八五”期间,我国预审干警的人员数量、文化层次都有所提高,中青年干警占绝大多数。但与日益增长的刑事案件数量相比,预审工作仍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面对“九五”的到来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迫切需要增加预审警力,同时,预审部门应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强化深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警察机关的“预审”,既不同西方国家的预审程序,又不同于我国现行的预审制度,实际是对违警案件之审查处理。其时,在一般情况下统称为“预审人犯”,具体运用到违警案件时则称审讯,用于非违警案件时则称“假预审”,以示与审判机关预审相区别。而审判机关的预审是对进入刑事诉讼案件的预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公安部第十三局将于一九八五年四月联合召开全国预审学术讨论会。会议目的在于交流预审工作经验,活跃学术讨论气氛,提高预审学研究水平,并为筹建预审学研究会和出版《预审论文集》做准备。这次会议的征文参考课题有:预审学的学科体系及理论基础;我国现行预审制度和预审工作的改革;世界各国预审制度的比较;预审工作方针、任务、原则的研  相似文献   

16.
侦查与预审的关系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侦查是依法收集、调取证据材料的刑事诉讼行为,预审应是审查侦查所获证据的活动。为了提高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应将预审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阶段之一。预审之主要任务不是补充侦查所获证据之不足,而是监督侦查活动。为使预审之任务得以实现,法律上应赋予预审部门相应的职权。预审部门应独立于侦查部门而存在。侦查与预审之关系结构应科学调整。  相似文献   

17.
侦查决定了刑事诉讼的内容,起诉决定了刑事诉讼的走向。为有效制约和控制二者,预审应运而生。在德、法两国刑事诉讼中,预审法官都曾是这一制约手段的关键。后因价值取向的不同,德国走上了与法国式预审法官不同的道路。其分别设置了侦查法官和中间程序,但对侦查和起诉的制约和控制仍是德法两国的共同追求。为了更好地制约我国公安机关庞大的侦查权,同时对检察机关的起诉进行监督,实现诉讼的公正和效率,在我国设立预审法官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公安、警察院校的预审教学一般都采用理论教学法。也有的在教学中采用个别案例为说明理论服务,这仍然是理论教学法的一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预审学科的实践性、应用型特点。预审学科的实践性、应用型特点要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为此,预审教学应提倡案例教学法。笔者就此问题陈抒管见。一预审教学提倡案例教学法的客观依据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构建预审法官制度的否定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不宜引进预审法官制度。预审法官制度本身存在着定位模糊的问题;预审法官权力在内容上不明确;预审法官与审判法官在主体上存在交叉可能;我国缺乏预审法官制度存在的土壤;西方部分国家限制甚至取消了预审法官制度。我国侦查程序中的制约模式应当加强检察审查和(自我)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机关的侦查办案越来越要求法制化、规范化。作为公安机关办案业务部门之一的预审,它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处于何种法律地位、业务如何设置,这是亟待研究论证的问题。本刊这里刊登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关于扩大预审受案范围的两篇文章,以便引起从事预审专业工作和预审理论研究者的兴趣,并进而深入展开讨论,使之促进预审专业工作的改革和加强预审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