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支持起诉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对社会干预制度的修正和对当事人诉权平等的保障。检察机关进行支持起诉是社会干预制度的要求,是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要求,是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要求。实践中支持起诉数量增加,最高检也发布了工作指引,却依然存在司法实务中操作不统一的问题,应当深入理解支持起诉制度中检察机关的地位,不断完善案件范围、程序和制度衔接,更好开展支持起诉工作。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立法上的缺失、理论上的分歧、适用中的混乱,都使得我们有必要对支持起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支持起诉不应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而应作为一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并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主体资格、适用的案件范围、方式以及内容,以期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中的应有职能。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工作中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不容回避:一是我国支持起诉制度的合理性;二是检察职能与支持起诉之间的关系;三是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中的职能定位。构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应考虑将支持起诉作为包括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在内的自洽逻辑体系,按照解释论的思路,对现有规定进行填补和完善;应设置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前置程序,确定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范围和领域,并对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程序性事项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的困惑、立法上的局限和实践中的分歧制约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职能发挥,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是实现法律监督的法治功能、发挥法律监督的政治功能和拓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范围的需要,有必要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作为一项制度确立,明确其理论基础、原则以及检察机关在其中的法律地位和权限范围,构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程序。  相似文献   

5.
陈昊博 《法制与社会》2011,(34):115-116
支持起诉在一些教科书中被当作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而这一原则与其他的基本原则所不同的是该原则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来加以支持,因而有很多人不认为支持起诉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发现在司法实践中每年检察机关所办理的支持起诉案件是非常多的,而其他主体支持起诉的案件几乎为零,显然检察机关已经成为支持起诉制度的主体。因而有必要对检察;饥关支持起诉的基本原则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明晰法理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持起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原则,源自前苏联对民事诉讼的社会干预理论.但是对支持起诉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价值所在与制度构造,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检察机关正在开展支持起诉的试点与探索,对此,有必要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分析.笔者主张对支持起诉原则进行改造,构建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刘妍 《法制与社会》2011,(7):144-144
支持起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原则,对于检察机关能否支持起诉,理论界与实务界褒贬不一。本文从公益性价值、公正性价值以及经济性价值来论证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霞  刘丽娜 《人民检察》2022,(22):16-20
民事支持起诉制度既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延伸,也是能动司法理念的重要体现。国家义务与公民权利理论体系下的民事支持起诉定位,决定了支持起诉在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对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尚存在不同认识,相关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民事支持起诉应遵循自愿原则、诉权平等原则和处分原则,支持起诉对象应以诉讼能力偏弱的特殊群体为主。检察机关的民事支持起诉职能发挥应贯穿诉讼全过程,不仅包括支持原告提起诉讼,还包括指导其收集、补强证据,特殊情况下出庭支持起诉,以及加强支持起诉与督促起诉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李德恩 《法治研究》2016,(1):153-160
支持起诉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扶助弱势当事人走进法院、接近司法.检察机关是支持诉讼最重要的主体.然而,由于立法的简陋和欠缺,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实践中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有限.支持起诉的对象为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应该规定“受害人有起诉意愿,但因为客观原因难于或惧于起诉”为适用条件.支持起诉因其福利性而区别于督促起诉制度,因其适用条件和功能的不同而独立于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制度.支持起诉人既不是当事人,也不是诉讼代理人,必须通过立法来清晰界定支持起诉人与法院、支持起诉人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应赋予支持起诉人作为独立的诉讼参加人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其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0.
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基于个人信息的私权属性,有必要通过打通民事救济途径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在现有法律框架和司法实践情形下,检察机关民事诉讼监督职能难以发挥,通过刑事手段无法对信息所有人个人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因此检察机关支持受损的自然人进行起诉具有必要性。与此同时,检察机关长时间对支持起诉的有益实践和其特有的职能优势决定了其在支持起诉时具有证据固定、侵权人确定等方面的优势,这就为检察机关进行支持起诉提供了可能性。在具体制度设计时,可从案件类型、来源、程序启动、证据固定以及职能延伸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曹国华  陶伯进 《河北法学》2012,30(6):184-185,186,187,188,189,190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导致其利益更易受侵害,而非制度化的私力救济往往构成社会风险的重要来源.通过支持起诉制度将其权利救济纳入正当化程序有利于消除风险的不确定性.检察机关对农民工支持起诉应在充分尊重私权自治基础上,遵循合法、谦抑和有限原则,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案件范围为农民工因为劳动关系而产生实际损害.在对农民工支持起诉活动中,检察机关兼具诉讼程序参与者和法律监督者的双重地位,相应地具有立案权、收集证据权、提出支持起诉意见权、出席法庭权、对审判活动提出意见权和抗诉权等职权.  相似文献   

12.
支持起诉的工作机制是检察人员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很好地体现了检察人员在创新服务群众措施中的主观能动性,增进检察人员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提升了检察机关为民务实的形象。检察机关应顺应社会的发展,以支持起诉工作为契机,牢固树立为民意识与创新意识,大胆创新,不断寻求服务人民群众的新方法、新措施,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楼辉 《中国检察官》2023,(11):51-54
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是近年来检察机关在能动履职理念指引下自觉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行使实质平等的重要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对诉权行使实质平等的现实需求,检察机关亟需重新审视因支持起诉所产生的案件增量与诉源治理之间的关系,明晰支持起诉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制度构建的逻辑,减少诉讼弱势群体讼累,保障诉权行使实质平等,推动支持起诉工作从“均码正义”向更高水平的“特殊保护”转变,体现法律保障的力度和检察为民的温度。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支持起诉原则是检察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参加公益诉讼的主要依据,对我国公益诉讼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支持起诉作为我国一项民事基本原则有着重大的缺陷,应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引入公益诉讼领域。并需要对其在主体资格以及支持起诉的公益诉讼的范围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检察机关对支持起诉诉讼中的错误进行监督(一)检察机关参与支持起诉程序的权能检察机关是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机关,但同时法律还规定检察机关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行使保护职能,该职能实际上是在确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地位,最为明显的就是公益诉讼制度及支持起诉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和检察机关介人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大司法对社会的间接管理功能。可见,检察机关实际上有两大权能,其一,是监督职能。检察机关行使的法律监督权是一项程序性的权力,不具有终局和实体的意义,其本质就是要用程序  相似文献   

16.
“外嫁女”征地补偿分配纠纷是中国乡村治理难题之一,检察机关支持“外嫁女”起诉,既是维护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纠纷化解的重要方式,也是参与并推动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检察机关在办理“外嫁女”征地补偿纠纷支持起诉案件时,应围绕“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核心问题,展开调查核实和分析论证,在尊重“外嫁女”处分权的基础上,以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参与调解和解等方式对“外嫁女”征地补偿分配权的诉求予以支持。下一步,检察机关应在继续完善民事支持起诉制度,与行政机关协同配合加强村民自治规范监督等方面发力,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检察保障。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平衡私权保障与公共利益维护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当前因对其适用条件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实践面临公权介入领域过宽或过窄、支持民事公益诉讼与支持起诉概念混淆等问题。建议进行体系化构建,包括确立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范围、扩充支持起诉对象、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引入涉案企业合规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法》第15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是指检察机关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协同原告共同参与民事诉讼全过程,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以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能最终得到法院的确认、支持,达到胜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前经常任意变更起诉,检察机关的这种随意变更起诉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本丈试论限制检察机关变更起诉权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被称为民行检察工作新亮点的“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工作,在江苏、重庆、浙江、河南等地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我省这项工作尚未启动,笔者根据法律的原则规定和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开展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工作的必要性提出管见,以抛砖引玉,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