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中提到的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为切入点,对交通肇事罪中的特殊犯罪形态进行探讨,超越了刑法理论中关于共同犯罪的一般理解,引入了共同过失犯罪以及过失教唆的理论,进而详细分析、解释司法解释中的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交通肇事罪在实践中和理论层面上出现的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就交通肇事罪中共犯的问题、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以及交通肇事单纯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有无能力赔偿引发刑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林琳  林颖瑜 《法制与社会》2012,(14):259-260
本文探讨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以道路交通管理法责任认定取代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认定的现象,并通过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的分析、探求如何实现对交通事故认定这一证据行为的监督与约束,同时指出在审查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应对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分析判断,落实刑法评价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已然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机动车数量的高速增长,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来了很多交通问题,其中,交通肇事和危险驾驶类案件的数量大大增加。本文拟从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范围,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行为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共犯,交通肇事罪中行政责任划分,交通肇事罪中以民事责任代替刑事责任五大争议问题,结合司法审判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地探究。通过对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刑法中有关交通肇事罪的内容部分的相关规定的介绍,提出我国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共同犯罪情况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分析了成立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条件,并对交通肇事罪成立共犯的几种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林娴 《法制与社会》2012,(25):277-278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交通肇事罪也成为常见多发性犯罪,一直以来,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问题在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又很大的争议.本文拟通过自首与履行行政强制义务的关系,自首成立的条件、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性质、立法传统几个方面来论证交通肇事罪可以成立自首,并分析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几种情况与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7.
李朝晖 《法学》2014,(3):143-150
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罪实行行为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度仍显不足。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将交通事故中的违章行为混同为交通肇事罪的实行行为,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认定替代犯罪实行行为的判定,以结果责任方式确定交通肇事罪的实行行为。上述做法不适当地扩大了交通肇事罪的打击面。正确理解与认定交通肇事罪的实行行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交通肇事罪的实行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实施的具有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现实危险性的行为。在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应当严格依据交通肇事罪的实行行为条件来确定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合理限制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范围,科学合理适用交通肇事罪。  相似文献   

8.
汪菊花 《江淮法治》2013,(23):36-36
案例郎溪县法院曾审结这样一起交通肇事案件.驾驶员董某违章驾车致5人死亡,其行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车主范某虽然没有驾驶肇事车辆,但依法亦构成了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在范某被判交通肇事罪后,许多人不解,范某没驾车,为何也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已经成为事关经济兴衰的支柱性行业。现实证明,交通发达的地区其经济也发达,而交通条件落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交通肇事罪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我国刑法及相关行政法规对交通肇事罪成立的门槛设置过低,交通肇事罪成立的范围过广,这将极大地限制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德、日刑法中的信赖原则来限制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范围,使得该行业的发展在法律的范围内得到解放,从而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准确界定交通肇事罪的主体对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范围呈现扩大趋势,非机动车驾驶人员、行人、乘客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杨丽芳 《法制与社会》2012,(36):286-287
如何理解《刑法》笫133条交通肇事罪中之“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分歧与争议.本文将对交通肇事罪之“因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界定、其主观罪过形式及不同情况下的“因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定罪量刑简要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郭永祥 《法制与经济》2009,(9):71-71,75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犯罪,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司法实践中一些非交通运输人员(主要包括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行人、乘客、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承包人、单位等)能否构成交通肇事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谈谈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和处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几年来随着各种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肇事出现了上升趋势,不仅公路交通肇事日益增多,就是过去少见的海损事故、火车事故、航空事故也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犯罪分子利用交通工具进行犯罪活动,混杂于交通肇事之中,这就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新情况。因此,笔者就对交通肇事罪经常碰到的几个界限问题提出共同探讨。一、对交通肇事罪犯罪客体的再认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3条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该条二款又规定,“非交通  相似文献   

14.
余超 《犯罪研究》2013,(1):70-75
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适用问题,一直被法律实务界和理论界密切关注.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自首和立功的意见》)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司法实践中许多具有争议的自首认定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现实生活中交通肇事案件纷繁芜杂,使得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讨论空间.本文试图就交通肇事罪中视为自动投案的问题展开思考,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肇事后逃逸不应被看成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而是一种与交通肇事罪有联系但又具有本质区别的故意犯罪.应将“肇事后逃逸”确定为新的罪名.  相似文献   

16.
陈波 《法制与社会》2010,(20):112-113
交通肇事罪是特殊的过失犯罪,事故责任是确定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罪的基础。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意见的采信,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往往导致扩张认定交通肇事罪。本文拟通过对交通肇事罪的特征与本质的探究,以行政管理范畴责任与刑法范畴责任的区分为视角,论述只有违章驾车行为才能作为认定交通肇事罪评价的责任因素,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刑法范畴责任因素;并对司法实践中如何严格区分责任等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赫兴旺 《刑警与科技》2007,23(3):94-100
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应当如何理解、适用和完善,是目前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刑法的现行规定和司法解释入手,对交通肇事罪的构成及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近些年理论界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刑法规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L3等级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中间等级,既有自动驾驶模式,也有手动驾驶模式。对该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犯罪主体进行研究,可以解决所有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罪主体问题。L3等级自动驾驶汽车手动驾驶模式交通肇事时,驾驶员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主体要求;自动驾驶模式交通肇事时,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生产者、研发者均可能对事故的发生产生原因力,但并非都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自动驾驶系统不具有自由意志和责任能力,不能成为刑事责任主体。生产者与研发者的责任不能依交通肇事罪进行罪责评判。驾驶员因具有监督管理与安全注意义务,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特别是交通肇事后逃逸导致受害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在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认清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对于区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黄素萍 《法治研究》2009,(9):101-104
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应当如何理解、适用和完善,是目前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从我国刑法的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着手,对交通肇事罪的构成及共同犯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