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道德属于道德哲学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价值哲学范畴,两者在内容上有相互重叠之处;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先进文化特质和精神指向。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伦理层面的内在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内在取向。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伦理价值层面的内在规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须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着力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  相似文献   

2.
四项基本原则,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并不只是中国特殊条件的产物,它表达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因而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不能有丝毫动摇.民主社会主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回避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在方法论上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同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而看不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在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不能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在作用、运行机制等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认真研究和探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加强道德建设问题,对于巩固改革开放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其保驾护航。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时代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来保证其正确的方向。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思想道德建设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道德建设来巩固精神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从社会主义特征深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而且还展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系统性,社会主义本质的系统性凸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系统辩证法,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苏联剧变后社会主义作为思想意识在俄罗斯还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本文拟对当今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及不同类别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总结、评析。一、当今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当今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想是相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思想而言的,是在苏联历史与俄罗斯现实的比较中,在对教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窦峰  王庭芳 《求实》2003,3(5):21-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社会主义走出低潮展现了一条光明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低潮和逆境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并取得辉煌成就,表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刘晓钟 《实事求是》2007,198(5):18-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和发展中形成的,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必须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并促进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和考验,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尹倩 《求实》2008,3(2):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念的形成和内涵的揭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实现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理路上是一脉相承的,彼此交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6,(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一方面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共通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在不同的方面有所侧重。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以知启民,以情动民,以意昭民,以行率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论述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含义和意义,从而可以确认有两条道路上的社会主义。第一条道路的社会主义即马克思第一种设想的社会主义,简称西方社会主义,第二条道路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第二种设想的社会主义,简称东方社会主义。按照这样思路,还论述了东方社会主义在中国产生的必然性,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东方社会主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法治的作用下,社会主义民主走向法制化,权利政治逐步取代权力政治的倾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战略问题上,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在发展商品经济问题上等许多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逐渐形成,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模式、根本思路、精神基石及外部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时间不长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从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国家的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从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至今已是71年了。71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和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提出,我们觉得,以下两个问题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十月革命的胜利能否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开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领导苏维埃国家的七年,能否看作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其间提出的有关理论,能否看作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柯健 《实践》2010,(4):17-19
<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和发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既有利于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的思想基础,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党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引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所经受的挫折和失败,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尚未完全达到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在中国,只是在邓小平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后,才逐步形成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以及对平等问题的一般性论述中,都包含着他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平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表现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的法权观念;社会主义平等虽然消除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剥削,但按照原则却仍然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因而是形式平等而非实质平等;社会主义平等是无产阶级利益要求的体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在对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论述中,马克思不但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相区分,而且他对社会主义的说明也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只有回归马克思的文本,才能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本义,才能正确践行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