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28日,中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在罗布泊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挫败了对中国的核封锁,增强了国威,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一个冬日的下午,我走进了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院士的家。去之前,我一直在想像着两弹一星功勋的居室应该是什么样子,而当我真正置身其中时,才发觉它是那么的简洁和朴素,和它的主人一样,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温暖。这间居室的主人为了国家的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为了祖国的强大,在茫茫戈壁二十多年,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作出了重大贡献。原子弹和氢弹试验成功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我们的功勋们如此默默无闻?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86岁高龄的两弹一星功勋,聆听他的回忆,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正>在总结自己人生时,程开甲很感慨:"我不回国,可能会在学术上有更大成就,但最多是一个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学家,绝不会有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18年11月17日,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逝世。屈指可数的在世"两弹一星元勋"名单中,又少了一个名字。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我们需要记起他,了解他,和他们那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回忆钱学森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人类航天科技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曾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的科学史上,两弹一星是一个不断被人传诵的丰功伟业: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以身许国,艰苦攻关,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同时,这个伟大的事业也培养出了中国一代的科学领导人,周光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位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曾挑起了中国科学当家人的重担。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大师,是资深的两院院士和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对中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贡献,无人望其项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博学多识,除了在航天科学领域的贡献以外,在系统科学、控制论、思维科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亦有重要建树。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20世纪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得益于那里自由、创造性的学习和研究,从自己成功的经历,深切感知创造教育的重要。因此,他一直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27)
正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了60年的科学家滕吉文希望中国能够真正从一个科学大国发展成为一个科学强国,这就必须要实现从"1+Δ"到"0+1"的思维转变,对于"0+1",他如何解读?地球物理学家是做什么的?两弹一星功勋、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院士曾用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一句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来比喻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也就是  相似文献   

7.
说到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人们都会首先想到“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当然不仅限于科技本身,更突出的是,它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挫败了核讹诈,加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三十年来,由“两弹一星”的话题写成的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已见多多。银屏上的文献片、故事片以及人物访谈等专题节目,也时有闪现。最隆重的当是1999年9月1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大会,发布决定,并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有23位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关…  相似文献   

8.
《春秋》2001,(3)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令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那就是郭永怀。郭永怀是我国著名力学专家、应用数学家,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和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不幸因公殉职,被授予烈士称号。郭永怀去世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悲痛地说:“中华民族失去了一个天才的儿子。”  相似文献   

9.
张磊 《群众》2024,(2):62-63
<正>王希季,1921年7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性地把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曾荣立航天部一等功,是目前我国在世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年长的一位。他是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师、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为开拓和发展中国空间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40年来,九三学社聚集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先后拥有18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几代社员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卓越贡献。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荣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师昌绪、谢家麟、程开甲先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工匠精神在航天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写照,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不竭动力源泉。我出生在一个航天家庭,懂事时经常听到的就是钱学森和梁思礼第一代航天奠基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造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2.
著名科学家赵九章(1907-1968年),曾任九三学社第三届至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他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赵九章同志在"文革"期间被迫害至死。本刊特刊载此文,以缅怀这位九三学社的前辈。  相似文献   

13.
四月的春天,艳阳高照,春风和煦,我们来到了绿草茵茵、树木葱翠的清华园,这里曾被王淦昌称为"美丽的天堂"。在物理楼前,驻足观望,仰慕追思之情油然而生。这儿曾经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杰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早年就读的地方。翻开清华大学尘封的历史档案,学生登记册上写着  相似文献   

14.
官秀娟 《创造》2021,29(6):83-84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在建党百年之际,到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去,这是中国国家科技实力的展现,更是精神力量的传承. 20世纪50年代,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然而,敌人却没有给中国搞经济建设的喘息之机——东北方的朝鲜战争、西南方的中南半岛冲突、东南方的台湾海峡危机,三者对中国形成钳形包围;美国更是在多个场合叫嚣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党中央果断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就是在这样腹背受敌的危难关头,在各方面条件看起来都不具备的情况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1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时代文摘     
《时代潮》2001,(19)
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卫星中国科学家们要摸摸太阳的"脾气"——一颗价值超过20亿元的卫星已被列入发射计划,这颗被称为"太阳空间望远镜"的卫星,将用于预报太阳磁场的变化和"太阳风暴"等"空间天气"情况,它是中国最昂贵的空间探测  相似文献   

16.
<正>自1898年设立京师大学堂以来,中国的现代大学已经走过了115年风雨旅程。如今仅大陆本土即有大学2362所(一说2700所)。若问115年间哪一所大学最成功,当数抗战期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据统计,2522位西南联大毕业生中,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人,获国家最高科技奖3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81位院士,西南联大有26位。后来的两院院士之中,西南联大出身者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我写了《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文章,说明原子弹是二机部为主负责,导弹是五院为主负责,科学院配合他们工作。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中国科学院为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科学》2009,(6):58-60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两弹一星元勋。作为一位杰出的大科学家,他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造诣。为缅怀钱老,本刊特选摘他有关科学与人文、艺术的部分论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党建研究》2012,(6):71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协公报》2012,(12):46-47
<正>讲述"两弹一星"背后故事的29集大戏《国家命运》已在央视播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国力、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很薄弱,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却成功研发出了"两弹一星",这不仅让发达国家瞠目结舌,也大大提升了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和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两弹一星"也留给了世界太多的悬念、太多的不解之谜,《国家命运》以纪实拍摄的手法为观众揭开这一个个历史谜团。试验场苏联专家选址竟是敦煌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原子弹试验场在罗布泊,但鲜为人知的是,最早的试验场苏联专家选定的竟是敦煌。后来中国第一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