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文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及时指出并努力纠正党在文化政策上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广泛团结文化界爱国人士积极投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多方协调下,文化界人士抛弃党派之争,达成抗战共识,团结在抗战救亡的旗帜之下,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文艺为武器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妥协的英勇斗争,对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提出的"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成为指导全国抗日根据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刘少奇在山东积极践行这一政策方法,并加以创新。新时代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仍需要坚持这一政策方法。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一些民主党派一改在抗战初期对中国共产党不甚了解甚至抵触的态度,开始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民主、团结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这种亲密合作既是对蒋介石高压独裁统治的有力打击,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适时呼应,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的感召和影响下,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支援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后,民族矛盾骤然上升。为适应抗战新形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及时地调整了党的各项内外政策。爱国心驱使下的知识分子也先于其他人群觉醒起来,主动选择最有利于实现自己抗战救国理想的地方。虽然当时延安的各项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等等,使延安成为对知识分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出现了知识分子大规模奔赴延安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日军侵华,实施了许多分裂中华民族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激化了当时倍受国民党政府岐视和压迫而产生的民族矛盾,国内民族问题日益深重。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只有各民族团结抗战才能完成民主解放。为此,中国共产党通过长征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民族现状,领导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延安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民族工作纲领和方针政策。并以此为指导,在陕甘宁边区对民族政策边实践边发展,最终取得了抗战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影响下,抗日根据地范围逐渐扩大,中国共产党也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配合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晋察冀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问题,在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民族危亡之际多党合作的联系纽带.它在抗战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战中期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斗争并团结广大中间力量共同抗战的重要场所,在抗战后期沦为国民党实施"一党专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正名中国抗战历史。"十四年抗战"是尊重和敬畏历史的必然选择;"十四年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十四年抗战"更能准确反映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世界人民重新审视和尊重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的重大牺牲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正确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开展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使得我国少数民族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是抗日战争能够持久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作用贯穿在抗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根据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作出的战略选择。这一政策的实施,使根据地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上就抗战胜利的原因曾出现过不少奇谈怪论,如苏联出兵论、美国原子弹论、国民党抗战主力论等。而历史却证明,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力量的团结和凝聚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中国人民是抗战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推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原则,实行竞选和“三三制”选举政策,不仅有力推进了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而且对全民抗战的发动和支持,对中国政治走向光明的前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中心城市沦陷后,广西省会桂林与重庆、西安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三大中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开展了包括与国民党新桂系及国民党其他上层、与文化界名人及爱国民主人士、与广西各族人民三个层面的文化统战工作,均取得重大成效。抗战时期桂林文化统战工作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特园是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陪都各界进步人士共商国是的地方,是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场所,是中国民主同盟和民革前身的一部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诞生地,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组织基础。特园在我国"政治协商"重要形式的确立以及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园在我国多党合作形成过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载青史。  相似文献   

16.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减租斗争中,农民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即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推动减租工作的开展;组织生产并支援抗战;进行有效的民众教育和动员,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农民组织对边区和谐乡村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在中国取得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反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团结御外的民族魂,而且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密切相关.尤其是对资产阶级的统战政策,为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回溯与研究这一政策,对当今统战工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在于:正确处理当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把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统一战线学说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继承和坚持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策略和政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把抗战和民主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条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总结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不间断地派遣驻华大使访华,了解中国国内环境,继而不断调整对华政策以帮助蒋介石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并以"调处"为名,积极援助蒋介石部署内战,然后公开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帮助蒋介石进行反革命内战,妄图消灭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以控制全中国。"扶蒋反共"政策实质上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把中国变成美国的半殖民地或附庸国,将中国作为美国支配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权进行了四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有效地限制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范围和程度,把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赶出中国大陆,使战后美国的侵华政策宣告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2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进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抗战文化 ,确切地说 ,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抗战文化。这种抗战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通过营造和强化抗战文化氛围、领导和促进抗战文化运动、广泛推行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并密切配合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抗日斗争 ,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