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灌输教育是在大学生中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误区,高校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外部灌输与自我灌输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灌输相结合、直接灌输与间接灌输相结合、思想灌输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切实提高在大学生中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层面。1920-4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社会传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农村的革命活动既要破坏宗族组织以发动农民,同时在短时期内又不可能完全摧毁根深蒂固的宗族组织,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宗族组织来开展农民运动。士绅以其所特有的乡土权威在地方公共事务中发挥着法定权力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920年代之初在农民中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必须争取得到进步士绅的同情、默许或支持,在他们所能容忍的限度内从事革命活动,这样可能减少革命初期的阻力;同时还必须结合农民的心理特点、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从事新思想的传播。农民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国共产党与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运动不仅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还要提高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文章系统回顾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探索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和创新阶段,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而艰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7,(1)
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此做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新境界。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依据;提出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内容;首提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简单地说,就是特定的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大众进行传播,使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社会问题,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组织集会演讲等方式把这一科学理论传播到工人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成立后进一步铸牢思想基础,继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它对中国政治界、思想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方面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个案汇集编成故事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会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分专题教育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工作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工作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具有较好的认知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内容以及成果高度认同,并且对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综合素养给予了较高评价。工作主体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坚实基础,并有效地促进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真信、真学、真懂和真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工作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具有较好的认知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内容以及成果高度认同,并且对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综合素养给予了较高评价。工作主体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坚实基础,并有效地促进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真信、真学、真懂和真用。  相似文献   

10.
渠长根  翟佼 《学习论坛》2009,25(4):14-16
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动态形式的具体表现之一;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依据,并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教育内容,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向自觉过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实践舞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产生、发展并得以反复检验的重要路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于在和谐社会建设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紧紧相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批判、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创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陈桥 《世纪桥》2012,(23):19-20
李大钊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李大钊,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李大钊,就没有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是认识、接受马克思主义,还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在实践中丰富马克思主义,都可以说,李大钊是先知先觉者、是第一人,无愧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场域和动态时空中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民族的特征、时代的特色和实践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逻辑主线,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保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使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契合,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作了系统阐述,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逐步深入、党团组织科学引导和工农运动蓬勃开展的有利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间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青年团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更有组织地在青年中传播;积极创设或参与创设各类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中国青年》等一批刊物的创办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舆论阵地;在学生运动、工农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从应然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五大党建效应。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理论学习虚空化、组织建设三化、作风官僚化、制度虚设化和反腐倡廉口号化,这些实然问题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党建应然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在宏观上,以制度化反对运动化;中观上,以有效化反对虚空化;微观上,以人性化反对官僚化的三观路径来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过程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首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为现实政治活动提供合法性依据为基本功能的经学,是造成马克思主义迟迟未能被引入的主要障碍.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经学最终瓦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提供了重要前提.然而,传统经学的思维方式仍长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与思想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郑重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拉开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问题,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序幕。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历史经验,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民族性建构出发,总结了当前对这个问题的有关讨论,论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三个含义。指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最高体现是在理论宗旨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一致,同时论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对传播自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旧社会交替和急剧转型之中。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确立符合新政权合法性需要的意识形态便成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迫切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深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由于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倾向的多样性、群体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区分对象,采取分众化、小众化传播,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大众化教育手段。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社会急剧转型和迎接伟大斗争的新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人民政权的思想保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采取分众化、小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