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依靠力量,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上升到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高度,并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渗透力、影响力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在具体实践中,一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话语权,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融为一体;二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渗透力,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相辅相成;三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影响力,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践行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国际话语权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其传播内核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形势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有效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传播有效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突破现有国际话语格局,在学习研究西方话语权构建特点及传播方式,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国际话语权传播平台与渠道,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传播的"中国话语体系",成为中国价值走向世界的"价值典范"。  相似文献   

3.
<正>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但是真正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的思想坐标和  相似文献   

4.
胡玲  刘希岩 《探索》2015,(1):136-1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应从多维度分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者以及诠释者,领袖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国民教育者,党内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人民大众的"多质性"、"群体性"等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客体",也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的多维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独白"叙事和"复调"叙事并存不悖,既要"宏观权力"的强制灌输,也需要"微观权力"的无处不在,更需要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并蓄,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大力倡导和发展先进现代文化;必须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继承发扬本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存;必须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既要发挥精英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哨阵地作用,也要彰显大众文化承载核心价值观的天然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机遇、契机,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趋向多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更加形象,创新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必须创新。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双刃剑"作用,也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大众化、现代化以及话语权等方面的困境重重。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传播格局,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化教育的内容资源,净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化建设的生态系统,是信息化境遇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有效进行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的实现路径,要加强政党的宏观调控,把握高校的空间特点,要构建青年话语的表达体系,发挥共青团的媒介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王琳 《理论导报》2015,(4):45+4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象是传统文化,中介是文化生活和精神生产。应当指出,创造性转化是一种活生生的主客双向生成系统,而非僵死的主客二元对峙。作为转化主体的核心价值观,既要发挥对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注重宣传教育,更要加强实践养成。以"愿不愿"、"要不要"、"该不该"为问题,对其进行三个层面的追问,引导人们"回到事情本身",思考隐含在培育和践行活动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有利于切实推进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农村基层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就必须通过乡土化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成功转化。仙居县以"慈孝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将"慈孝仙居"工程打造成农民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战场。  相似文献   

11.
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争取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主动性,扩大高校意识形态影响力,增强高校意识形态说服力、战斗力的标志。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在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中推进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需要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社会生活,旨在构建美好的日常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大众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当前我国大众日常生活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规范。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要实现三个结合,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满足人民大众合理利益要求的结合、与人民大众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结合、与大众日常认知方式的结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过程中,要克服、避免庸俗化倾向、"一刀切"倾向和"运动式"倾向。  相似文献   

13.
龚建国 《学习月刊》2022,(11):35-37
<正>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精神支撑和灵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强大社会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铸乡村文化之魂、助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向和力量所在。乡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通俗化、乡土化、实践化和常态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一是需要把握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挑战,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这既是塑造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过程,也是实现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二是要立足中国特色,把中国自己的故事讲好、讲清楚。只有在实践中把这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指出:"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建设,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搞好家庭建设,培育优良家风,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新时期的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陈昌兴 《求实》2017,(3):26-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共鸣主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转化为民间的价值共识,并能获得民间的积极响应,以强化其在民间的影响力与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可从民间"共鸣频率"、民间传递载体、民间共鸣场和民间共鸣反馈这些核心要素入手加以分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的生成动因,则可从推动论、需要论以及实践论等维度进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的实践是个系统工程,通过探索切实有效的实现策略,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到民间落地生根,赢得更为广泛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5,(9)
<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而黑龙江精神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更适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因此,弘扬黑龙江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爱东 《理论建设》2014,(1):8-11,22
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国际影响力又是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影响力需要辩证处理好一与多、中与外、软与硬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而主动传播、积极践行的前提是思想上要高度认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环境,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构生活化核心价值观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微载体,主动抢占微文化传播阵地;学生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实现亲情化渗透式价值观引领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树魂育人的重要使命,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上的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教育向实际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延伸;充分运用好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使教育内容更加鲜活;充分统合教育内容,使培育方式更接地气;充分抓好培育力量协同,促进培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