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骆传勇 《世纪行》2013,(11):46-48
最近.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了解情况,地点、内容由自己确定。我毫不犹豫地决定重返尖山坡——36年前我住过队的小山村。1978年,我作为嘉鱼县委农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到原舒桥人民公社合力大队第四生产小队住队一年。这个小队现在是官桥镇舒桥村6组.地名尖山坡至今未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2011,(6):60-I0004
三级跳跃发展的京华(生产小队——村——社区)的前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生产小队。在1972年换届时,选了七个妇女来担当这个小队的责任,刘志华担任了队长。当时这个队穷的一无所有,连温饱生活也达不到,还背了8000多元的外债。刘志华带领妇女班下决心要摘掉这个穷帽子,理清思路:首先,抓农业,向土地要粮,解决吃饭问题;其次,抓工业,解决脱贫,  相似文献   

3.
问:我所在的雾岭十队属雾岭大队(村)的一个小队,处在雾岭最高处,适宜种茶。紧挨我队耕地的林地,1960年“四固定”确定归我队。1971年大队开办“雾岭联办茶场”,我队投资林地90亩,另有两个小队也投入了林地,开垦茶园,种植茶树,各小队都投资投劳。从茶场有收入之时起,茶场每年都向投入林地的小队按投入林地的面积发放土地分红。  相似文献   

4.
1958年,农村刮“五风”,吴仁宝任华西村前23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召开村干部报产量放卫星会议,各村的数字像竞放的气球,越升越高,最高报到亩产1万斤。轮到吴仁宝了,他使使劲把6亩地的产量报在了1亩地上:“3700斤”。会场哗然,主持人也急红了脸,说他太保守,产量高低是政治问题,也是党性问题,希望他再考虑考虑。回到村里,吴仁宝挨个找到生产小队队长做检讨:“我说了假话,我错了。我们内部可不能再说假话,内部假了,粮食都卖了,老百姓吃啥?”很多年过去了,吴仁宝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对虚假的一套再也不相信了。干部说假话,受苦的是老…  相似文献   

5.
唐亮 《中国保安》2009,(8):70-70
我原来所在的护卫点分队长姓沙,为人忠厚憨直,行事总爱较真,大家背地里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傻"队长。我到"傻"队长所在的分队时,已是一个有着一年工龄的老保安了,日常的一些细节也慢慢变得随便起来。可是调到"傻"队长这个分队后,他每天仿佛都跟着我上班一样,一看到我拿出小说,他总是笑眯眯地出现在我面前,然后拉个凳子坐下,开始从公司制度讲到客户规定,从工作纪律讲到  相似文献   

6.
从警校刚毕业,我便被分配到西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下属的一个大队当内勤。来不及对这只有几个人的小队和条件简陋的环境发上一声叹息,就接到了上级的安排:由于全队民警要参加“节会安全”保卫活动,暂时不能回家,由我这惟一的一名女同志去照顾我们队长王辉因胆结石需要住院做手术的爱人。   临去医院帮忙之前,队上的同志便跟我开玩笑说:我们的王队长是出了名的“妻管严”。有时自己气不过和老婆一吵,到最后肯定是自己弄得鼻青脸肿。有一次,大家发现王队长来上班时脸破了,便问他是不是又同嫂子“战斗”过了。王队长总说:“没有,…  相似文献   

7.
(一)半年多来,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浪潮一个接着一个而来.在这个形势面前碰到的主要问题是:原来农业社的规模较小,经营单纯,积累少而慢,人力、物力、财力均有限,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需要了,特别是在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时候,这个矛盾则暴露得更为突出.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联合起来.于是,许多合作社就突破了原有队社的规模,实行小队并大队,小社并大社,"组织军事化,行  相似文献   

8.
1987年,山东威海荣成市招聘合同制民警,我通过考试被录取,在荣成市泊于派出所一干就是15年。2002年,我踏进了威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这扇大门,从一名普通的保安员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工作,先后被公司任命为中队长、副大队长和大队长。从2004年我接手一大队大队长一职以来,将当时只有121人27个客户单位的一个规模不太大的大队,逐步发展到目前的219人45家客户单位的中等规模的大队,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好成绩,同时也实现了我个人向公司的一个承诺——当好队长带好兵。以外的更加细致的服务内容会更多,如果摸不清各家客…  相似文献   

9.
一身正气的监察队长──记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高平安本刊记者沈运良毫州,这座皖西北的历史文化名城,活跃着一支被誉为敢于"硬"碰"硬"的建设执法队伍,这就是毫州市城建监察大队。而这个大队的规划中队队长高平安同志,曾在军营两次救人的共产党员,退伍伤残军人,...  相似文献   

10.
徐大华 《春秋》2009,(4):32-34
1968年下半年,我作为滕州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被安置到原滕县龙阳公社沙土大队李家沙土生产小队落户,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两年多的知青生涯使我受益匪浅,虽然距今40多年了,但那段生活经历终身难忘。由于是第一批的缘故,为了扩大影响,推动上山下乡运动进一步开展,1968年9月9日晚,  相似文献   

11.
我们信服他     
我们队长是山东人,姓宋,现年二十八岁,未婚。性格随和,于书法、绘画及各种棋类,无不精通。我们都信服他。象棋是我们保安队唯一的娱乐工具。我经常从队长那里讨得一招半式,然后去同其他队员对阵,每每都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夏天的时候,队长画了一支梅,下面又写上一个大大的“冬”字。我问他怎么想起要画梅了?他说:“古人望‘梅’而止渴,我是望‘梅’而祛热呵。”其时队长正研习养生气功,大概已到了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了罢。队长热爱毛泽东诗词,常用仿宋体在白纸上写好了,贴于墙上,反复吟诵。队长曾写了“多味斋”三字,贴在…  相似文献   

12.
李国民 《中国保安》2005,(11):16-17
大队长是大队的一面旗帜,是保安队伍的排头兵,大队长领导水平的高低、作用的强弱、责任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保安队伍的建设;影响着保安队伍这个战斗实体功能的发挥。近十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保安员到分队长、中队长、到副大队长,后来又到公司办公室工作,可以说对如何履行一个大队长的职责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一个人事业心的大小,决定着他事业的成败和成就的大小。事业心,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动力、是责任、是奉献。现实生活中,有些年轻的大队长,上任的“三把火”一过,便心安理得地满足于现状,不再思进取;有些老队长,存在着船到…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4,(3)
在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期间,我在航空兵某运输大队任中队长。亲身经历了一件不平凡的事,至今历历在目,永生难忘。1976年7月28日晚约11时左右,虽然按规定时间已熄灯一个多小时了,由于天气闷热难耐,我躺在蚊帐内仍然翻来复去无法入睡。突然电话铃响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  相似文献   

14.
白卷英雄     
《传承》2003,(4)
张铁生是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1973年大学招生考试中,物理化学试卷得了零分。他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信:本人下乡以来一向热衷生产劳动……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且有着极大地反感。考试给这些大学迷给垄断了……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大学资格取消……我所理想和要求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大学考试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发出《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文章,张铁生一举成名,成为反潮流的英雄。白卷英雄  相似文献   

15.
1999年眨眼已过 ,新的一年到来了。但还是忘不了去年总结时 ,各队队长找我时的神情 ,因为队里要总结 ,外宣工作要达标。面对各位队长 ,还有那些可爱的保安员 ,我真的是无言以对。厚厚的材料报上来了 ,希望通过办公室 ,那怕在报刊的边边角角见一个“豆腐块” ,辛苦一年了 ,图这也扬不了名 ,只求把这小报寄到山乡。“你不知道 ,爹娘喜欢 ,连村里的姑娘都暗着夸哩 !”有位队长如是说。这份情愫我当然是理解的。我更知道仅仅6期《中国保安》杂志里是载不下那么多文章的。其他报刊的竞争也是很厉害的。能为一个拾金不昧、接送一次老大爷、老…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9,(6):F0002-F0002
当历史的脚步踏破坚冰,把广袤苍茫的松辽平原带入改革开放新征程的时候,红嘴——原吉林省四平市条子河公社的一个生产小队,开始了新生命的勃发。30年间,这个北方小屯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从贫穷落后的生产小队发展成现代大型企业集团,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红旗”。  相似文献   

17.
问题大家谈     
有一天是我当日班岗,厂里的书记以工会的名义开了一张出厂证,要将一桶油漆带出厂,理所当然的被我扣下了,尽管我很婉转的向他解释了原因,但仍无可避免他的一场辱骂。下午队长外出归来,知晓此事后一边表扬了我一边将此事做成材料送交厂长,同时要求书记向我道歉。最后这事让厂长给压下了,结果到了中秋节分东西时,原来我们的每人十斤油票改成五斤。队长固执地去找厂长,后来厂里有一位和书记要好的干部拿了一张五斤油票过来,队长眼睛一瞪:“我们做保安的再穷,也不会拿乞讨的东西,我要的是一口气,不是争这五斤油票,我也不可能一个…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变化     
我的父亲是个胆子很小的农民,这是我少年时的记忆。 20世纪80年代之初,穷乡僻壤里的小山村吹进了改革的春风。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上级要求把当时为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到一家一户感到很“惧怕”。一向对上级唯唯诺诺的他,在“怕变”中一连召开了三次大队小队干部会议,想依靠“集体决策”来确定分与不分。但老天似乎是与他开了个玩笑,31个与会者的表决居然是15:15,依然要父亲这个大队支书作出决定。既不想分田地,又不敢违背上级精神的父亲沉默无语。苦思冥想了整整两天后,父亲起了个大早,打起把伞,向细雨飘逸的泥泞小道走去。  相似文献   

19.
父亲是个胆子很小的农民。这是我少年时的记忆。 20世纪80年代初,穷乡僻壤里的小山村吹进了改革的春风。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上级要求把当时为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到一家一户感到很“惧怕”。在“怕变”中,他一连召开了三次大队小队干部会议,想依靠“集体决策”来确定分与不分。  相似文献   

20.
我的班长     
调到基础所是去年的事,班长来接我。我拎着大包小包跟在他身后,进屋后他让我把行李放在长凳上,我以为他是队长,我说:“队长……”,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纠正道:“我不是队长。”指了指身旁的一个人:“他是。”语气狠狠的。我脸一下子红了,班里的其他几个队友都在屋里站着,我挺尴尬,他却用手指着一个队员命令道:“王志强,和新兵去地下室抬张床来。”等我们把床抬上来,在外屋支好,他又让人替我铺好床垫,然后明确地对我说:“先吃饭,晚上上班,9点到11点,记住。”我点点头,他转身就出去了。第一次接触,他留给我的印象挺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