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穆林 《青年探索》2005,(5):54-56,59
由于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存在灰色区域,灰色区域有三种表象.对有心理灰色区域的毕业生要加以正确引导,及时调整,预防他们由灰色区域走向黑色地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灰色区域及其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存在灰色区域,灰色区域有三种表象。对有心理灰色区域的毕业生要加以正确引导,及时调整,预防他们由灰色区域走向黑色地带。  相似文献   

3.
杨时 《今日广西》2007,(19):60-63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出书是只有少数精英才能做到的事。而今天。随着中国进入大众文化时代。无论上大学,还是参与电视娱乐节目。平民百姓都成了主角。“草根”出书。也不再只是梦想:“人人可出书。个个是作家。”您信吗?请看——  相似文献   

4.
景洋 《今日广西》2008,(23):9-9
【背景】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增长与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改善民生并进。 其中,第五项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青年探索》2006,(3):95-96
日前.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规定毕业生见习期限一般为六个月.最长不超过—年。  相似文献   

6.
石磊 《群众》2013,(7):I0046-I0046
2010年6月,我在西花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支部书记。对我而言,到全区知名的薄弱村西花村工作,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如何服务好西花村的1200位村民,既是个新课题,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慕雁 《今日广西》2007,(20):48-48
从小就常听老一辈这样说:人生有两件大事,一是成家,二是立业。可见“就业”在人生旅途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风暴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而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那么,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该怎么求职?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促进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目前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残疾人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尤其是已就业残疾人稳定就业率低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事件]《浙江日报》报道: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零工资”就业。在浙江义乌人才市场,求职心切而考虑接受短期“零工资”就业方式的大学生正在增加,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虽说岁末是忙着过年的时节,但今年的空气中更弥漫着"忙"就业的紧张元素.在招聘专场中,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人头攒动;在旅途中,提前返乡的民工在合计着春节后到哪里去打工;在企业里,员工们忧虑着年后会不会被裁员……与此同时,上到省委书记、省长,下到社区干部,都在谋划着怎么增加就业岗位,怎么让企业少裁员、不裁员.在经济寒潮袭击的这个特殊的冬天,保就业成为保民生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2008年是蕴涵着极大机遇也存在极大挑战的一年。一方面,今年我国有近500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创大学生毕业人数新高峰;另一方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人民论坛》2023,(7):107-109
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促进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的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关系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关系青年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一个观点”,建立“双向认知”,培养“三种情怀”,修炼“四项技能”,是提升青年群体可持续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邹德萍 《人权》2012,(4):20-23
就业是民生之本。龙年开局,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问题被党和政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期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就业优先战略”的落实成为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  相似文献   

15.
“灰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非主导价值体系而存在,对青少年不良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它以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不断地削弱主导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终极关怀等内涵,将青少年塑造成具有玩世不恭、过度消费、行为不检点、缺乏理想等个性特征或反社会人格,以致于最终脱离社会主导文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传播者的领导;正确把握文化选择的向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加强文化劝导力度,提高青少年对“灰色文化”的“免疫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且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0,(22):17-19
因为感染艾滋病毒。安徽一位大学生在报考教师过程中被拒之门外,该学生认为这是“就业歧视”,遂将招考单位告上法庭,从而拉开了中国艾滋就业歧视第一案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9,(7):61-6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诏安县劳动保障局在劳动力市场大楼前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宣传“再就业援助月”迎元旦活动,发放各种宣传材料8156份,同时举办“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班,县劳动保障局长许永和为这次“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班作动员,参加这次“进城务工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学员共100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失业下岗问题的产生,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怪异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隐性就业”问题。与失业下岗相关联的“隐性就业”是指,一部分名义上失业或下岗的人员,实际上是有工作和有收入的。但是,这部分人无论是在正式统计中,还是在他们自己填答的各种登记表中,都显示为失业下岗。这就使得我国失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连真实的失业人口数字也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一位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在杭州某网站的论坛中公然宣称:“我毕业于师范院校,我考过研,但名落孙山,我找过工作,但屡屡碰壁。现在我在下沙收废品,年收入近百万。我干着别人看不上的职业,却赚着让大多数人羡慕的收入。”短短几个小时,该帖的点击量就超过了25万人次,网友们戏称其为“垃圾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