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要闻     
《香港商报》2003年11月24日报道,美国军方日前称,目前台湾只能承受大陆96枚弹道导弹的攻击,若大量导弹袭击,台湾将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美国军方称,大陆对台的300枚M-9(东风-15)弹道导弹已经过改进,命中误差仅50米,一旦开战,7分钟内可攻至台湾。同时,解放军已具备运用计算机病毒及电磁脉冲破坏台军作战指挥系统能力,一旦攻台,将可掌握战场电磁空间,瘫痪台军电子设施及武器使用效能;配合反辐射导弹、三度空间火力及电磁脉冲震波弹(EMP),解放军将拥有制电磁权。解放军极可能利用导弹攻击台湾指挥中枢、空防体系、导弹阵地等目标,并对机场、港口等实施外科手术式攻击。而台湾本岛可承受的导弹攻击量为96枚,若解放军发射大量导弹,台军防御体系,指挥系统将遭致命性打击。据称解放军对台M-9型导弹已加装全球卫星定位及终端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在50米误差范围内,并可机动前进部署,发射后7分钟就可攻到台湾本岛,导弹终端落地速度每秒1500米,台军现阶段根本无力有效反制。  相似文献   

2.
张华 《台湾研究》2013,(4):37-42
在台湾问题的发展过程中,大陆、台湾和美国是最主要的互动方,因此台湾对外战略最主要的关注点就是处理与大陆和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的对美政策和大陆政策之间并非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存在着重要联系。从台湾惯常的逻辑思维来看,大陆对台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两岸统一,而且统一的进程中并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此两岸关系应是敌对关系,台湾不应该也不可能与大陆开展全方位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根据《与台湾关系法》,美国仍有义务向台湾提供足以用于自卫的武器。重点应放在台湾在目前和预期大陆将占有优势的领域中采取行动所需要的防御性武器。最需要的是反潜和扫雷能力、一个比较灵活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导弹防御系统(尽管目前还没有任何东西能  相似文献   

4.
张华 《台湾研究》2014,(3):70-78
美国对台湾“政治安排”的政策对“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有重要影响。美国对台湾政治定位的政策是“认知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独”或“两个中国”,但同时又“对台湾地位不持立场”。在两岸关系的解决方式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前途持开放立场,但认为应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且要尊重两岸民众的意愿。美国这一政策增加了对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难度,但在某些方面与大陆对台政策也有一致性。目前,两岸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契合的政策,推进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布什政府已悄悄开始了重整台湾的军力、提高台湾防御大陆的能力的宏大计划。但是,美国和台湾的一些官员说,美国的计划陷入失败,因为台湾的领导人不愿支付这笔巨大的费用,也不愿改变台湾高度政治化和保守的军队。 这些官员承认,该计划严重背离了美国一贯坚持的把与台湾的军事关系局限在避免同大  相似文献   

6.
穿越台湾海峡——威慑、升级控制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基于对东亚日益增长的经济重要性和中国战略力量的发展的认识,美国的战略焦点已从欧洲转向东亚。在此背景下,台湾海峡两岸战争的前景问题成为美国决策者的案头要务。在1996年3月的中美冲突中,中国举行军事演习并在台湾附近进行导弹试射,美国随即部署两艘航空母舰前往,并将对此事的关注置于其战略安排的前沿位置。结果加强了美国对台军售活动,开启了着眼于战时合作的美台共同防御关系,并提升了美国对导弹防御体系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及其动向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将对中美关系、台湾地区与美国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有别于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不在其施政的优先位置;台海政策从属于美国的对外战略、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但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台海政策整体上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同时服务并服从于"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这些构成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主要特征。基于此,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主轴仍是"分而不独、和而不统";不会"弃台",不会放弃"一个中国政策",但也不会严格按照"一个中国政策"行事,更不会支持中国统一;不希望两岸关系紧张或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让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障碍。影响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走向的因素既包括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和官僚体系对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的认知,也包括中美关系的发展,还包括台湾民进党当局的对美活动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但在不同阶段其敏感程度有异,这取决于中国大陆对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调整的反应与反制程度,以及特朗普政府是否明确中方底线。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以秘密和公开的方式支持并武装台湾当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又大力支持台湾获取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甚至积极拉拢台湾当局合作发展TMD系统和技术,助长了其“武力拒统”的邪念。美国一方面在私下频繁派员与台湾军方进行接触商讨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回应台湾要求”,向其出售爱国者PAC-2系统、商议出售PAX-3系统,协助台湾提高自身导弹防御能力。同时,也以导弹军售为契机,在捞取政治上的好处之外,还竭力达到掌握、控制台湾军事高科技产业的目的。在美国帮助下,台湾以“强网”系统为核心的防空网建设有了很大加强,而在其防空网中,台军自制的天弓系列防空导弹则是“台独”当局挟以自重的重要“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1年,当有人问布什,如果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美国是否将会援救台湾时,布什表示,美国有义务介入,并将采取“一切必须采取的”行动帮助台湾抵御大陆的进攻。美国还一直在悄悄地为台湾的国防现代化提供帮助。 但是,现在我们得知,有两位中国问题资深专家正在建议布什政府对其对外政策作出改变,这一改变将会淡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这一包含两方面的建议来自两位专家,一位  相似文献   

10.
2758号决议是联合国大会驱逐盘踞台湾的蒋介石政权代表、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一个历史性决定;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项基本原则。二者基于相同的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原则而分别产生,理念上高度吻合,逻辑上密切关联,相伴而行、互为奥援。美国智库去年推出的葛来仪报告试图诋毁一中原则、曲解2758号决议,割裂二者关系,鼓吹让台湾“有意义进入联合国”,迎合美国“以台制华”的政策需要。此说罔顾事实,有悖法理,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人与台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人与台湾的关系张寄谦甲午战败,台湾的被割让,在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响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达到了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后,从未达到过的高度。虽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殖民统治斗争消息,严密封锁,使大陆对台湾人民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12.
灵龙 《法制博览》2010,(13):46-47
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其间,美国人曾三次考虑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大陆,但蒋介石三次都反对。  相似文献   

13.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8月20日消息,台军在美国帮助下,从去年起训练可执行跨海攻击的空军作战中队,目标是攻击大陆东南沿海各重要导弹阵地的制导雷达,以达到陈水扁所谓“境外决战”的构想。这种被称为“野鼬鼠”的F-16战斗机中队将编配反辐射导弹,于2006年成军。自从陈水扁当局提出所谓“决战境外”构想后,台空军便在反制作战任务中加入对大陆纵深军事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新社10月30日援引台湾岛内传媒报道说,台湾“中山科学 研究院”经过五年多时间研制的狄风中程地对地导弹已于9月25日进行首次试射,射程范围可涵盖上海、香港及大陆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不过试射因导弹载具在空中未点燃,最后落入海中,宣告失败。另据台湾最新一期《新新闻》杂志披露,台“国防部”制定了一项旨在攻击大陆要害地区的“毒蝎计划”,并已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努力实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繁荣。但是,美国的对台政策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岸关系的进程。本文将探讨美国学术界关于美国的台湾政策的观点。在这里,“学术界”这个概念涵盖任何从事和中美关系相关的学术研究的美国学者、研究人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配合空军“强网”防空系统,台湾“中科院”以改良型“霍克”导弹为基础发展新一代地空导弹,除换用大推力火箭推进器,增加飞行速度及最大拦截高度外,还运用当时刚引进的电脑辅助设计软件对弹体外形及控制面进行重新设计,使导弹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新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使导弹能以最经济有效的飞行路径进行拦截,而且不像“霍克”导弹需由照射雷达全程导引,只要在命中前几秒接受照射雷达导引即可。经过数年研制后,“中科院”造出1枚外形与美国F-14战斗机所用的“不死鸟”空空导弹相似的防空导弹,但这项计划后来因为美国答应出售“爱国者”地空导弹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8日,美国向台湾出售的第一批基德级驱逐舰(DDG-1801“基隆”号和DDG-1802“苏澳”号),抵达台湾东北部的苏澳海军基地。12月17日正式编入台海军服役。每艘舰上装备有37枚标准-Ⅱ中程防空导弹,基隆级的服役,提升了台海军的区域防空能力。引起了各方关注,为此,本刊特刊载这篇由台湾军事专家张立德撰写的全面检视台海军一线主战舰艇防空能力的文章,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在编辑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18.
东风-11(M-11/CSS-7)是中国为取代苏联老式飞毛腿导弹而研制的新品种。1999年末,美国五角大楼估计中国二炮部队已部署约40枚东风-11,预计到2005年会有500枚这样的近程导弹装备部队。 西方最早是在1987年的北京航展上得到该导弹某些研制消息的,当时中国正根据在研的M-18弹道导弹(射程1000公里,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再开发一种射程在400-500公里左右的近程导弹。M-18导弹是目前西方已知中国M系列导弹中射程最远的一种。中国大肆宣传的这些M级导弹均使用固体燃料,所以它们的发射准备时间较短,它们均采用根据苏联MAZ系列高机动越野车辆作为底盘,所以要对其进行“预防性打击”  相似文献   

19.
张华 《台湾研究》2011,(3):50-54
马英九上台以后,调整陈水扁执政时期不断挑衅大陆、影响美国台海利益的政策,奉行“亲美、友日、和陆”的对外政策。马英九当局的这一政策使台美在短时期内恢复战略互信,双方实质关系进一步提升,但对大陆、美国和台湾三者关系产生了复杂影响。本文拟分析和探讨马英九当局亲美政策的内容、背景因素和影响走势。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底,一条震撼性的消息将美俄之间的关系推入波谷:美国准备在东欧建立“针对伊朗”的导弹防御基地,其中,美国将在波兰设立导弹拦截系统,部署10枚地基拦截导弹;在捷克部署先进的反导雷达系统。毫无疑问,这是美国在北约东扩后继续蚕食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最新动向。因此,该计划甫一公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俄罗斯方面态度极其强硬,俄政府立即宣布将在短时间内,提升反导防御能力,重建曾在冷战时期名噪一时的全空域防空反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