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后,从生态效益来看,改善了草原植被、提高了草原生产能力、增加了草原生物的多样性;从经济效益来看,促进了牧区经济稳定增长和畜牧业发展、转变了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从社会效益来看,增强了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牧民收入。但在实际中也存在补偿法律法规不健全、补偿标准低、草原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草原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许海清 《实践》2009,(4):53-54
内蒙古是我国拥有草原面积最多的省份,草原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三种类型的草原,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特草原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3.
萨仁 《理论研究》2009,(6):52-53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天然生态屏障,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草原逐年退化、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对我国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强化草原生态保护意识、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史博览》2014,(10):36-39
正1964年,龙梅、玉荣在暴风雪中舍命保护集体羊群的事迹在全国广为流传,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她们无愧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称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草原英雄小姐妹身后,还有一个英雄人物,他就是救助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哈斯朝禄。那么,哈斯朝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救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5.
张冷习 《实践》2010,(10):52-52
<正>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北方草原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北方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他们随着气候、人口等的变化而迁移,也带动了草原文化及游牧文化的转移以及与农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草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旦形成了文化,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人文概念,经济概念等的重合。在对草原文化的挖掘与梳理上,应该从大视角出发,从多重角度对草原文化进行解读,从而为草原文化的繁荣与当代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草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赤峰市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近些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上部分地区满负荷、超负荷的开发利用,部分草原生产功能逐步弱化甚至丧失,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王关区 《实践》2007,(4):22-24
我国草原的退化沙化不断加剧,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日趋下降,特别是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因此,分析草原生态经济的现状,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尤其是寻找治理草原生态环境、推进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对策,既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盲目开垦、超载过牧等原因,使得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其生态保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面对草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现实,我们必须转变草原牧区以往的发展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新选择、确立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草原牧区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对策体系,走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使得现实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由恶性循环、逆行演替向良性循环、进展演替转变。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草原生态环境是草原文化的载体,草原文化是草原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重要武器。草原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要素,它具有外部性特征和生物经济意义。草原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具有注意力经济功能和产业本身的经济价值。合理的经济发展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奠定物质基础。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牧区经济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其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草场面积的26.5%,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锡林郭勒草原草地类型多样,由西向东渐次为荒漠半荒漠草原(16%)、沙地植被(33.6%)、典型草原(34.5%)、草甸草原(15.9%)。这里不仅植被类型繁多,而且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闫立功  张攀峰 《实践》2011,(8):13-13
美丽富饶的东乌珠穆沁草原素有“天堂草原”之称,群众的幸福安宁来自于边防警察的精心守护。满都宝力格边防派出所所长布仁达来就是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忠诚卫士,他的故事充满着传奇,他的名字意味着平安,他的感情凝结在茫茫草原。他始终视事业为生命、视群众为亲人,辛勤维护着天堂草原的平安和谐。  相似文献   

12.
传承草原文化 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文化大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 ,必须加大研发力度 ,尽快制定我区“草原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各项政策 ;打破条块分割 ,重点组建一批大型草原文化产业集团 ;确定主导型文化产业 ,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 ;培育完善文化市场 ,使文化产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郭晓岚 《世纪桥》2013,(3):143-144
草原是内蒙古生态安全的屏障,随着草原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理草原水平的日益提高,内蒙古各级政府从各个层面加大了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提升了草原战略定位,进一步推进草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草原承包经营,积极做好农区牧区的协调发展、完善草原保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理论界对内蒙古保护草原资源的各项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则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占胜 《实践》2011,(6):27-27
在镶黄旗草原上,有一名常年奉献在生态战线上的草原绿色使者,他已经在这条战线上整整干了27个年头,昔日风沙满天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今日再现林丰草茂的新景象,人们亲切地称他是“为大地披绿的草原使者”,他的辛勤劳动和丰硕成果已深深地镌刻在草原人民的心中,他就是镶黄旗国营林场场长郑文胜。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抗灾保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疆乃至全国关于草原生态补偿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草原生态补偿欠缺长效机制,其法律法规体系还相对薄弱。针对新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中缺乏法律保障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建构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及新疆应尽快出台新修订《草原法》的地方性配套法规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或长久或短时间离开雪山草原的牧人,在远方最想念的往往不是亲人,而是那雪山和草原,之后是畜群,之后才是人”。那天晚上,听大才旺在他的帐篷里说出这番话时,我心里不禁为之一震。雪山在牧人心里是神圣的旗帜,是永远的精神家园。有人说,青藏高原的牧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绝不能没有雪山,视野中望不到雪山是他们最难以忍受的事。  相似文献   

17.
佟帆 《理论研究》2013,(6):72-75
内蒙古是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区位明显。不断扩张的城市、露天煤矿及其它矿山和天然草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当前的能源基地、生态屏障和边疆少数民族牧区多重身份的形象注解。在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草原的生态功能、优化草原的生产功能、挖掘草原的文化功能是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发展草原畜牧业,关系畜产品供应和农牧民增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本文通过对哈巴河县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情况的调研,提出了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从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强化草原禁牧监管,实施牧民转移安置,积极发展后续产业,确保禁牧成效几方面对进一步落实奖补机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通则》及《物权法》《草原法》均未明确指出草原使用权的性质,而其性质又关系到权利的内容与期限等。草原使用权乃资源利用的权利,而它又是用益物权并具有用益权的某些特征。明析草原使用权的性质对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本质     
“长调悠悠,晚风拨动马头琴绵绵的思念;炊烟袅袅,牧场上传说你动人的故事……”这是纪念牛玉儒的歌曲《草原之子》中的两句歌词。每每听到,就仿佛传来千里草原老百姓从心底呼唤他的悠悠回声!每每吟唱,都会激起我对这位新时期领导干部楷模的由衷敬佩。捧读牛玉儒的事迹,值得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