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孝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其内容既强调在物质上对父母的供养,又强调在精神上或心中对父母的感恩和恭敬。儒家孝道思想在孔子提出后,经战国曾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后学的补充,逐渐成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面对近代社会的浮躁之风,敬养父母的思想凸显了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题 ,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就是儒家传统“德治”思想。一儒家传统“德治”思想 ,是儒家法律思想最高原则的体现。儒家所强调的“德治” ,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理” ;其根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性的信赖 ;其基本用心是力图以每个人的内在道德融合彼此间的关系 ,实现人伦社会的和谐 ,从而达到国家的治理和稳定。儒家一向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 ,崇尚人伦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论语》中 ,孔子反复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人伦关系 ,要求做到“臣…  相似文献   

4.
儒家主张为人、从政、交友、经商都需讲“诚信”.儒家“诚信”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企业应该充分借鉴儒家“诚信”思想,积极构建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5.
郭彩霞 《世纪桥》2010,(5):93-94
中国儒家伦理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资源。在德育目标上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在德育方法上肯定主体自觉,强调道德践履,这些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对今天德育工作仍有重要借鉴意义。转型期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构建应继承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在德育目标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在德育过程中坚持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不可忽视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之一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儒家德治思想,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儒家德治思想里的圣人崇拜被专制统治者利用,转变为王权崇拜的辩护工具;儒家德治思想还加快了道德作伪的产生和奴性人格的形成.社会主义的"德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法律化和制度化基础之上的,法治是前提和保障,而不能将希望寄托于道德控制上.  相似文献   

7.
秦元 《理论学刊》2003,(2):150-151
颜之推的"贵学"思想吸收了荀子等先秦儒家的相关传统,又表现出了更鲜明的实用特色.他根据时代特点,从个人的内在需求而非仅从安邦治国的理念出发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批判了南北朝的浮华学风,突出强调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儒家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儒家和谐思想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和谐四个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二是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四是有利于形成和谐生态观.  相似文献   

9.
王洁 《世纪桥》2007,(10):45-46
儒家"家国同构"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倡导公忠为国、爱民爱国、以身许国,强调个人要秉公去私,以公克私,崇德重义,修身为本。这一思想恰能为建立"和谐关系"的途径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韩非在重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治道思想体系,从而使君主掌握了驾驭臣下和治理国家的智慧和本领.然而在韩非思想内部存在着强调法的重要地位,就要限制君主权力;而君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应当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样的矛盾冲突贯穿韩非整个思想体系.韩非在强调法治的同时完全否定儒家的德治,这也是偏激片面的,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实学"一词的使用意义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对<明儒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实学"进行意义上的考评后发现:表层意义上的实学强调一般的道德修养与儒家社会事业的关系:深度意义上的实学强调必须以本体为修养工夫的归宗,并以本体为基石,展开儒家的外王事业.这说明,在"实学"使用频率颇高的时期,儒家内圣外王理念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韩非在重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治道思想体系,从而使君主掌握了驾驭臣下和治理国家的智慧和本领。然而在韩非思想内部存在着强调法的重要地位,就要限制君主权力;而君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应当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样的矛盾冲突贯穿韩非整个思想体系。韩非在强调法治的同时完全否定儒家的德治,这也是偏激片面的,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3.
先泰儒家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起步阶段,为后世奠定了基础.本文意在介绍先秦儒家思想的内部特点.认为先秦儒家是用人性论来论证政治的合理性.并且这种论证是基于本体论考虑.先泰儒家为后世首开先河,他们以宏观深邃的理论视角和具有现实意味的思考把人类和禽兽分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物化思维和心化思维,究其实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主体说,是人被"物化";从客体说,是物被"心灵化",心化思维强调审美对象的心化即主体化,而物化思维则强调审美主体的物化即对象化."感物起情"和"心物合一"是物化思维在美学上的具体表现特征,道家的"物化"、"心斋"和"坐忘"以及儒家的"比德"和"天人感应"思想可谓物化思维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5.
儒家法文化作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对维护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自鸦片战争以后,它却遭到了一系列冲击,从而丧失了其统治地位.针对目前法治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经过反思之后,我们发现儒家法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我们需要理性地来重新审视儒家法文化.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群星时代,然而在诸子百家中历史选择了儒学。由于儒家思想强调"差等"和"秩序",常常被认为是等级制度产生的思想根源。也有学者认为,儒家的"差等"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义务本位,意在强调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应各自尽到身份义务。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周萌。  相似文献   

17.
刘桂莉 《党史文苑》2005,(12):51-52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儒家"人本"思想是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将儒家人本思想的精华与现代管理意识结合起来,建设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内涵及当代高校德育面临的状况,其次提出了加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本文建立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深层次联系。最后总结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封建社会正统的统治思想,儒家关于政治与治国之道的认识在历史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论语》可以说是儒家法治思想的开端,了解儒家政治观与治国思想内容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与道家是构成中国文化主体的两大学派,但就美学而论,儒道美学虽有差异,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融通之处:在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点方面,道家讲“天道”,儒家讲“人道”,虽然对“道”的涵义的阐述不同,但都表现出对人类,对社会的终极关怀;在审美观方面,道家基于对自然之道的推祟,强调“大和”之美,而儒家则出于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强调“中和”之美,但二者对“以和为美”的目标的历史追求又是一致的;道家和儒家分别以“大和”和“中和”的概念来标志自己的审美观,对怎样安顿人生,疗治社会各自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其最终目的又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使扰攘纷争的社会获得永久的和谐与安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