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10,(1):115-115
2009年11月26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福建省林权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林权登记类型,设置了预告登记制度,创新了共有林权权利人持证方式,并规范了林权登记程序。《条例》设置预告登记制度是其一大特色。林改前,福建省一些村集体以各种方式将集体山林流转给企业或个人.造成林改时已无山可分。为此,有些地方开展了“预期均山”活动。  相似文献   

2.
冯榕 《人民政坛》2010,(3):30-31
<正>2010年3月1日,《福建省林权登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林权登记活动的地方性法规,对于进一步稳定权属,保障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可贵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林权登记条例(草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据悉,2003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尽快出台这部法规,对巩固我省林改成果,进一步明晰产权,意义重大。条例草案名称用了“林权登记”这一概念。按照条例草案的定义,这里所称的“林”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是这三个“物”的统称;所称的“权”,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从立法本意看,条例是要对林木、林地和森林的登记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闵法 《人民政坛》2010,(1):30-31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不仅是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巩固林改成果的法律保证,关系到林业是否持续发展、农民是否得到实惠、林区是否实现和谐。2009年11月25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福建省林权登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将为我省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构筑一个基本的法律依据,必将对我省乃至全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房屋登记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房屋登记,是指房屋登记机构依法将房屋权利和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在房屋登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0,(2):91-91
据国家工商局2000年1月发布施行的《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申请登记企业时,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投资人签署的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明、企业住所证明,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登记事项应当包括:企业名称、企业住所、投资人姓名和居所、出资额和出资方式、经营范围及方式。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以个人财产出资或者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在设立申请书中予以明确。该《办法》规定,开办个人独资企业没有注册资本的最低限制。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大月刊》2007,(12):31-31
为防止房产“一女二嫁”,上海房地产登记环节将随《物权法》的实施而“收紧”。11月21日,经市人大常委会同意,上海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做好本市房地产登记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作为过渡性规定,该《若干意见》对登记机构职责、登记日、预告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等五大方面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确实有利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不动产权利登记主义,也给现行公用物制度下与一般公不动产相邻的私不动产权益保障带来了挑战,尤其在公用物制度推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改革的大趋势下,私不动产权利是一种"剩余物权",权利人在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上登记的权利和实际能够享有的权利之间会发生名实不符。为使私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得到平等、充分保障,就应当修订现行相关行政公物法,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已经特定化的国有土地、自然资源物权纳入不动产权利登记,扩大对公用物制度中私权的司法救济范围。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5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以满票通过了《福建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这是本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也是我省配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部重要法规。解决好林权争议,是明晰林业产权,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有利于保障林农合法权益,维护林区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为切实做好《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立法后评估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评估意见和建议。2012年3月29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从2012年6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性茶产业发展法规。日前,省人大启动《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将对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重点是茶产业发展扶持制度、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山地茶园林权登记及抵押制度、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制度、茶园生态保护制度。据悉,评估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提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婚姻法》第八条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应当补办登记的婚姻,笔者认为是指符合结婚登记的实质要件,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办理登记手续的婚姻。对于应当补办登记婚姻的效力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属于效力待定的婚姻(借鉴《合同法》中的有关合同效力待定的有关规定),如补办登记后,则婚姻有效,效力从开始符合婚登的实质要件时起算。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是:1、婚姻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借鉴《合同法》中有关效力待定的规定。2、根据《婚姻法》规定,婚姻(夫妻)关系只有在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并…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6,(1):8-19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一、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 为规范房屋登记簿管理,保障房屋交易安全,保护房屋权利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设部颁布的《房屋登记办法》(建设部令第168号),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登记请求权是登记权利人享有的请求登记义务人协助完成不动产登记的权利。在共同申请登记的场合,登记的双方当事人互为登记权利人和登记义务人。登记请求权主要有变更登记请求权、更正登记请求权和预告登记请求权三种类型。登记请求权和物权变动关系密切,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不同,不同类型的登记请求权的性质也不同。登记请求权属于实体法上的权利,我国的民事立法应当规定登记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物权法》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周训芳 《求索》2007,(12):5-8
《物权法》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将对林业行政管理模式产生很大影响。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国家生态建设与维护林农合法物权之间的关系。森林资源与传统物权法上的物有很大区别,集体林权受到了《森林法》上生态公益的诸多限制。林业物权应区分生态公益林物权与商品林物权,便于商品林按照市场规律经营,以满足社会对森林资源的经济需求为主要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森林法》应规定商品林采伐申报制度,保障林权权利人的林木采伐权。林地地役权制度与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联系十分密切,可以通过确立林地地役权来推动国家的生态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周少强 《福建乡土》2012,(2):65-F0003
艺术简介:1980年4月生手福建省平和县,福建省泉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泉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水彩粉画作品《补网》参加“福建省第十五回东海浪新人新作展”,《海边女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第六届福建省青年美术作品胜”,《远去》荣获福建省“魅力泉州”青年美术作品大赛“十佳作品奖”,油画作品《忆》参加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闽南金三角美术作品联展”。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09,(5):41-41
本刊共有6件作品获奖 本刊讯通讯员张丽琼报道3月30日,“福建省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本刊选送的新闻评论《为劳动者撑腰》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7,(11):4-9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做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申请办理合伙企业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删除第三条第二款。 三、第四条修改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合伙企业登记机关(以下简称企业登记机关)。  相似文献   

19.
1.《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3月1日起施行,集体土地、房屋建筑所有权等在内的十类不动产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登记。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国土资源部、公安部、民政部等9部门信息共享。应纳入登记的不动产权利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登记是通过记载公示房地产变动情况,以保障房地产交易安全、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和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的一项基础性法律制度。1995年制定的《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使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房地合一的登记制度,为本市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