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蓁 《学习月刊》2009,(14):26-26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乐府诗。像《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长干行》、《远别离》等著名的代表作无一不是乐府。在盛唐诸多诗人热衷于时髦的律诗创作的时候.李白则以潇洒飘逸、豪迈奔放的乐府徜徉于诗坛。为世人所瞩目.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塑造这一角度切人.带领读者领略李门乐府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写诗,特别重视铸字炼句,为了写出丽词佳句,不惜耗费数年乃至穷尽毕生的精力,例如唐代诗人卢延为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都体现了古代诗人为了铸造妙词而阐思竭虑的执着精神。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一句诗,或者诗中一个字的精确与否,对一首诗的意境创造有着至为重要的决定作用,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决定诗的意境的死与活。大家熟知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曾先后为“到”,为“过”,为“入”,为“满”,王安石反复删改十多次,最后才定为“绿”,这个“绿”字好在那里呢?好在它把春风和畅,万木萌发,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让“春风”这个只能作用于人们听觉和触觉的事物,变得能让人们用视觉感受它了,而“到”、“过”、“入”、“满”等字都达不到这个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金杰雄 《世纪桥》2008,(9):65-66
李白是我国唐朝的天才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气度和狂傲的人格把唐诗的积极浪漫主义推向顶峰,他的诗作中贯穿着一条大济苍生的主线。但从他的诗中,人们也可以清楚地听到那种无望、困惑、孤寂和精神世界破产的声音,透析出知识分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感。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我国唐朝的天才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气度和狂傲的人格把唐诗的积极浪漫主义推向顶峰,他的诗作中贯穿着一条大济苍生的主线.但从他的诗中,人们也可以清楚地听到那种无望、困惑、孤寂和精神世界破产的声音,透析出知识分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感.  相似文献   

5.
幽默的李白     
《党课》2010,(8):117-117
唐朝宰相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设法奚落李白一番。  相似文献   

6.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筝曲《打雁》整体的篇幅看似很短小,但是作曲家却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叙述了一个完整、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故事.筝曲《打雁》采用完整的情节构思,运用复杂多变的演奏技法与严谨的乐段结构,通过生动的音乐语言,将乐曲前一部分的情绪激昂、旋律明亮与后半部分的情绪低沉、旋律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抒情、叙事、状物融于音乐之中化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涂显镜  吕莉 《世纪桥》2009,(13):43-43,48
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无数次的在他的作品中提到自己的故乡——湘西,也谈到了自己的艺术灵感主要来自于故乡,故乡那鬼魅似的人物和文化礼俗常袭上他的心头。在其诗歌《还愿》里,就记录了故乡原始巫傩的盛行和热闹场景。本文即从沈从文的诗歌《还愿》着手探寻湘西傩戏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央苏区两大最具影响的报刊,<红色中华>与<青年实话>在1933年发生了一场正面的冲突.本文对这场冲突的过程与双方的是非曲直展开了评析,并对冲突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0.
白欢龙 《党课》2007,(1):106-107
当今的歌曲写作,大都是先有歌词后有旋律的。先有旋律后填歌词的情况比较少。不过,这后一种方法也曾写出过一些好歌。比如:《长江之歌》、《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以厦词作家阎肃依照小提琴协奏曲《梁褂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化蝶》等。近几年,不少歌词作家为一些流行的民乐曲填写了歌词,如此一来,我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花好月圆》、《步步高》、《彩云追月》等,当初只能作为乐曲欣赏,如今也可以作为歌曲演唱了,甚至二胡曲《江河水》也配上歌词,成为一首如泣如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1.
纵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中的主体,从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辩证法的本质就是人的主体性",中经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再到哈贝马斯的具体的包含丰富差异的社会历史共在主体,主体在历史观中的作用和地位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流变的背后,深刻反映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问题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用先进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选择出的强国之路,其中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事实雄辩的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史著都把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称为"长征开始"或"开始长征",甚至称"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提法既不符合史实,也易造成误解.本文论述了红军是何时开始使用"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时代主题发生重大转变,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遭受严重挫折,科学社会主义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在中国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经受住了20世纪末苏东剧变的冲击,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的因素需要我们去探索,许多深刻的内在矛盾需要我们去克服,许多巨大的障碍需要我们去攀越。我们只有不畏任何风险所俱,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5.
潘焕昭 《理论学刊》2004,1(11):28-32
中共二大提出 ,在中国首先要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国内和平”、“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民主自治”等实际内容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就中国共产党此时对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形态、政权形式、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及其实现方式、过渡性质等基本问题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阐述来看 ,这样的民主共和国还不具备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特征 ,但其中的某些思路和观点 ,可以说是构思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6.
肖向荣 《探索》2001,2(3):121-124
本文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为主线,由评析我国古代的德治传统入手,从工具和价值两个层面来阐释“以德治国”这一重要耳想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并对其中“德”的特定含义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初步界定,余论部分对其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做出了简单说明,以期全面把握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7.
刘炳峰 《党史纵横》2007,(12):41-42
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在100吨以上的大型民用和军用运输机,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飞机制造业几乎一片空白。那时,别说研制大飞机了,就连一般的小型战斗机或教练机都不能研制。党中央和毛泽东高瞻远瞩,对创建、发展我国的航空事业极为重视,力  相似文献   

18.
陈晋 《党的文献》2007,(4):79-82
一 唐朝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礼部侍郎李百药在朝廷讨论封建诸侯的时候,写了篇《封建论》呈给唐太宗李世民.这篇文章关于封建诸侯的观点似乎已被人遗忘,但其中说的李世民执政治世之道却被毛泽东注意到了.  相似文献   

19.
李骆公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 这位曾经享有盛誉的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原名李英,学名李立民,1917年9月出生于福州市郊区的一个贫寒农家。他13岁时,父亲因无钱治病而投闽江自尽,兄妹三人全靠种菜养花的母亲抚养。后来有幸得到郁达夫、刘海粟等名家的帮助,才使他分别读完了乡村师范和上海美专。苦难的人生经历,使他觉得自己就象是在沙漠中艰难跋涉的骆驼。1940年8月,刚从上海美专毕业的李立民举办了“黑沙骆画展”。毕业后他在同乡叶可根先生的资助下留学日本。1957年,反右斗争的风暴无情地将他打入地狱,此后他干脆改名为“骆公”。 1969年冬,骆公先生被下放到广西灵川。在人生的最后23年中,他在桂北大地上留下了艰苦跋涉的、坚实的足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