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重视中国农民问题,并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付诸实施了这一思想,推动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由于共产国际、联共(布)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最后导致了农民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在于共产国际、联共(布)过高估计了国民党,轻视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安济森 《传承》2015,(3):26-27
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联共(布)远东局代表,其五次赴华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及国共合作,在中共建党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维经斯基作为记者来华,在对中共的工作指导中注重创建中共宣传鼓动事业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宣传鼓动工作和中共的创建及其后各个阶段的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伟 《湖湘论坛》2005,18(5):77-79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课题研究,近几年在领域的拓展、深度的开掘和方法的创新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推进,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需进一步努力挖掘和改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对工作重心的认识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认为共产国际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中,虽然再次肯定了红军和根据地,但并没有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无论是共产国际领导人的谈话、报告,还是六大代表的发言,都还是主张城市中心的.六大后,中央在工作指导上也是以城市为中心部署工作的.国际共运中浓厚的照搬革命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中国红军和根据地刚刚建立缺乏实践经验,是共产国际没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重心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中共五大到“八七”会议:中共领导核心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中共领导核心从陈独秀向瞿秋白转移的全过程.本文认为,中共五大之前陈独秀的领导已受到指责;五大上陈独秀虽然继续当选为总书记,但其领导地位已经动摇.与此同时,与莫斯科有着更密切关系的瞿秋白则受到重视.五大后陈独秀的领导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并最终被淘汰.瞿秋白则声名雀起,并很快成为必然的核心人选.所有这一切,既与当时中共面临的形势有关,也与联共(布)、共产国际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1928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会前,作为国际执委会主要领导人的布哈林草拟并签署了提交大会的《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的任务》的总结报告提纲。这一提纲未经联共(布)代表团审议,就分发给出席大会的各国代表团。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认为,这不仅在工作程序上违反了以往的惯例,而且更重要的是,该报告提纲在如何估计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着类似社会民主党人希法亭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的机会主义观点。因为“照布哈林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大革命从开始酝酿到最终失败,联共(布)、共产国际对其一直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其对中国土地问题的政策经历了从改良时期到自上而下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到最后转变为自下而上进行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8.
阿荣 《前沿》2005,(3):159-162
认清社会性质是认清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依据。20世纪 20年代末 30年代初发生的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是从联共 (布) 和共产国际内部因中国革命问题的争论而引起的。大革命的失败是这场论战的导火线。这一争论先传到党内, 后扩展到了社会。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批判的是托派。随着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深入, 论战扩大到了史学界, 发生了社会史问题论战, 后又发生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著作给这场论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共六大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批判,指出了六大对革命任务、革命形势、革命策略认识上存在的"左"倾错误及其影响,分析了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六大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左"的倾向,减缓了"左"的发展势头,但并没有彻底消除存在于中央领导层的"左"的认识.加之共产国际"左"的指导,乃至在六大之后相继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10.
贺慧 《传承》2009,(10):10-11
长期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大革命从开始酝酿到最终失败,联共(布)、共产国际对其一直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其对中国土地问题的政策经历了从改良时期到自上而下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到最后转变为自下而上进行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11.
印共(马)自1964年脱离印度共产党以来,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同时印共(马)也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其所以如此,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既有国际方面的因素,又有国内宗教文化传统、复杂的种族和民族构成及国内阶级状况等方面的因素,还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党的先进性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整体先进性与党员个体先进性是有机统一的,党的整体先进性取决于个体的先进性。因此必须把解决个体先进性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政策与实践(1927~192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琨 《长白学刊》2006,(4):88-91
按照政策文本的分析,虽然中央的土地政策有过几次反复,但贫农的利益始终在维护之列,富、中农的利益也在中共“六大”后的政策改变中得到保障。实践中的情形却异常复杂。由于原有乡村社会体系并未解体,加以自身力量仍很薄弱,党无力主导土地分配的状况大量存在,“阳奉阴违”的情况更让他们始料未及,在习俗与惯例面前,党有时不得不与之妥协。尽管土地革命实践所呈现的复杂图景很难将某一阶层的农民视为一个无区别的整体,但他们毕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赋税负担也较以前大幅度减轻。从土地革命中获益的农民与党的政权形成了紧密关联,而割据乡村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也让其难以回到原来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俄国重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事引起部分中国学者的关注,这件本来极为平常和正常的事情却在我国学界持续发酵,被赋予了许多它本身并不具有的政治含义.国内学界在追踪和分析国外动态时应力避对史实和材料的误读和曲解.不宜凭个人之好恶刻意渲染某种并不存在的东西,否则难免有误导读者之嫌.  相似文献   

15.
凌志  凌晨 《理论月刊》2006,3(2):13-17
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及其纲领《共产党宣言》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欧是历史的必然。《共产党宣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纲领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制定和修改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法国共产党提出的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新共产主义理论,具有同一哲学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化发展方向上不断创新,在理论突破方面产生了新的共识。中法两国共产党改革理论的探索和深化,担当着继续诠释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7.
论党内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崭新命题,这样就出现了“党内和谐”的新概念。为了深入理解党内和谐这样一个新概念,文章以探索的眼光,从党内和谐的内涵、党内不和谐的肇因、党内和谐构建的路径选择,以及“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何以成立等四个方面对党内和谐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阐明了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今天,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8年历程来看,党的先锋队性质没有变,党始终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永保党的先进性本色。  相似文献   

19.
对共产主义认识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对共产主义“空想论”寻根溯源 ,提出从彻底否定现实的角度去具体构想未来社会的情节、从抽象的普遍理性原则和道德规定去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终极性、片面夸大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忽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等等 ,都会导致共产主义“空想论”。只有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才能正确认识共产主义 ,也才能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