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政执法存在许多自由裁量的情形。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只能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很多侵犯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存在合理性问题的行政行为难以得到司法救济。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在互相分工、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也必须互相制约。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调解制度,对行政行为进行合理性审查,在扩大行政权司法控制范围的同时,又不会强制干预行政权。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制度为司法权监督行政权奠定了基础。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四种判决形式体现了司法权的监督范围和监督方式。就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案件而言,维持、变更和撤销判决完全可以达到监督的目的,被告行政机关似乎也无规避法院监督的空子可钻。但行政许可案件则不然,对...  相似文献   

3.
有关中国行政法理上的行政授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授权作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时调节职权设定结构的一种手段,在《行政诉讼法》公布之前的行政法学研究领域里,几乎无人问津。《行政诉讼法》激起了人们研究“授权”的兴趣,但“授权”在该法中的涵义与其他立法中一贯所使用的“授权”一词的内涵不同。笔者认为:中国行政法理上的“行政授权”不应是《行政诉讼法》中的“授权”。因为后者是指法律、法规对行政权设定的立法行为,而前者应指行政机关把自己职权转让给有关组织的行政行为。作者还充分论述了行政授权与行政权设定、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并提出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4款、以及加快我国行政授权程序化和法制化步伐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民告官”在法律上的许可和保障被认为是中国法制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自1990年我国《行政诉讼法》颁行至今,“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活动已开展了五周年,并在保障公民权、制约行政权的不法运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据笔者对河南省数家基层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调查发现,在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越来越高的撤诉率已成为笼罩行政诉讼活动的一大阴影。在被调查的基层法院中,除一家法院的行政案件撤诉率为33%外,其余几家该类案件的撤诉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取证期限与举证期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行政诉讼规定取证与举证期限的原因我国行政诉讼法为什么要规定取证与举证期限呢?原因在于:(1)“先取证,后裁决”规则的要求。“先取证,后裁决”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要求。但行政主体经常在涉讼后,才收集相关证据并向法院提供,并利用强大的行政权强迫审...  相似文献   

6.
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重构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应以有效率的行政权和有限制的行政权为逻辑起点 ,以行政法内分为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为逻辑结构基础 ,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开放性的法原则体系 ,即以有效率的行政权为基点 ,确立行政行为效力推定原则、行政自由裁量原则和司法审查有限原则 ;以有限制的行政权为基点 ,确立行政职权法定原则、行政程序正当原则和多元控权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法院依法办理了大量的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从相关统计可看出,非诉讼执行案件数远远大于行政诉讼案件数。但现行法律法规对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的规定不甚明确,仅有的法律条文也是少而又少,甚至法律条文之间还有矛盾。“先天”的不足易使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法院上下级之间对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的理解运作产生分歧。笔者根据《行政诉讼法》和2000年3月1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非诉行政执行制度概念、理…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法》颁布已20余年。这部为推进我国社会进步立下不朽功勋的法律,已随着时代的步伐进入修整期。对它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关键在于对其调整对象的行政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在对各种观点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广义概念,认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从而为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扩充、修改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性质,决定了司法权对行政权保持中立的特殊意义。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告就被告”原则,决定了多数行政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法院审理,实质上使之成为行政权与行政审判权之间联系的纽带,削弱了法院的抗干扰能力。克服司法地方化,阻断行政权等权力对行政审判权的不利影响是实现行政审判公正的首要前提,也是最终实现行政诉讼目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摒弃“原告就被告”原则,赋予行政相对人以“选择法院权”、“异地管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制度”和“设立行政法院”的对策来阻断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不利影响是实现行政诉讼公正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试论行政公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刑事公诉制度并参照国外的立法实践,行政公诉应当定义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由检察机关就行政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建立行政公诉的目的既非"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助司法权制衡行政权",亦非在于"保护弱者",而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虽然我国的行政法承认公共利益,但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足以维护公共利益,因而有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从长远看,设立行政公诉制度也可为实行宪政制度做铺垫.  相似文献   

11.
司法变更权是法院对行政机关具有裁量性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后,认为该行政行为欠缺应有的合理性、正当性,基于合理公正的原则给予变更行政行为内容的权力。从行政权与司法权制衡的宪政角度,行政权必须服从司法审查,法院或法官运用其知识和经验来审查判断行政行为合法正当性。但是,基于行政管理性质、行政效率和技术条件之考量,司法审查一般遵守有限原则并尊重行政行为。行政机关据以作出行政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存有滞后性和周延性,以及行政权恣意滥用的潜在"自由裁量",使得司法审查的强度被广泛期待。本文拟通过比较法考察,结合实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对司法变更权扩权因素的考量,探求在司法权与行政权行使的交叉领域拓展司法审查权是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提高了行政机关的政治责任,强化了对行政权的司法审查,使得司法审查从对行政权结果的审查扩展到对整个行政过程的审查。同时,该制度的实践也对传统行政法学理论形成挑战。在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定过程中、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过程中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构建我国合理的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的滥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以司法权监督、制约行政权的制度,通常称为司法审查制度。模式有两种,一是象法国那样设立隶属于行政系统但具有独立性的行政法院,二是象德国那样创制既独立于行政机关又独立于普通法院的专门法院。我国只有人民法院才是唯一的审判机关,只能在普通法院内设立行政审判庭担负起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审理行政案件的任务。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的人本主义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中国的行政法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本主义是行政诉讼制度建立和运作的价值基础,行政诉讼以限制、控制行政权,保护公民权为其宗旨和归宿,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受案范围,应视为对公民权利予以保护的最低界限,受行政行为侵害的而又未被法律所明确禁止的公民权利,均应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论赋予法院对行政裁决司法变更权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裁决诉讼的特殊性在于解决裁决自身的合法性不是当事人的最终目的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原来的民事争议才是其最终目的。现行行政诉讼法没有赋予法院对于行政裁决案件的司法变更权 ,在实践中诱发出不少问题。从行政诉讼法的宗旨、行政裁决的法律定位等方面看 ,极有必要赋予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司法变更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海事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应否受理行政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主张海事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应当受理涉及海事、铁路方面的行政案件的理由是:第一,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  相似文献   

17.
对村民委员会能否作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没有作具体规定,实践中做法不一。笔者认为,村民委员会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不同于一般的行会、协会,在正常的职责活动中履行着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职权,故村民委员会在履行某些行政职能并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引起诉讼时,应当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法律、法规授予村民委员会自主行政权是其能够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前提。村民委员会的自主行政权,是指其非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而由其它法…  相似文献   

18.
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审查与执行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非诉执行是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体现行政执法效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是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一种形式,也是法院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非诉案件数量庞大,但由于此类案件反映的情况较为复杂,且缺乏明确、详尽的法律规定,法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受法院判决形式的限制,在有效救济公民合法权益,彻底解决行政争议的功能方面,存在不少缺陷。《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了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四种基本的判决形式,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此外,《行政诉讼法》第六章规定了行政赔偿判决。  相似文献   

20.
简讯     
△为了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前行政审判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四川省高院于年前在成都召开了行政诉讼法试点工作会议。 (摘自四川省法院工作简报) △广西壮族自洽区高院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行政诉讼法知识,解决行政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适应行政审判工作发展的需要,于年前举办了全区法院行政诉讼法培训班。 (林玉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