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假币伪钞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其危害之烈,不啻为对一个国家和国民的犯罪。无钱不立,无财无政。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一面拿起武器,反"围剿";一面建立金融机构,印制发行红色货币,从两条战线与敌人展开较量。中央苏区也曾出现了各种假币、伪钞,为了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捍卫国家利益,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和政治保卫局屡出重拳打击敌人。  相似文献   

2.
假币凶于虎──伪造贩卖假人民币犯罪现象透视陈建邦假币,一个充满匪气的词儿,解放以后,在新中国大地上几乎绝迹。曾几何时,伪造、贩卖假人民币的犯罪现象,竟然又在神州大地悄然死灰复燃。其势之猛,危害之烈,令国人触目惊心。假币阴影在闪动今年春节,京城一购物中...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虚无主义这个词最近比较热,引起的讨论也比较多。历史虚无主义简单说就是否定历史,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没有价值,甚至只有负面意义,从而得出结论说,这样的国家或民族若想获得未来发展,只有抛弃自己的传统,完全接受另一种文化或价值系统。要完整理解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它的作用,我们应该同时考察它的另一面。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历史虚无主义一般只针对非西方国家或民族,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从来不对自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华不仅大肆搜刮金银,疯狂抢夺物资,还大量伪造中国纸币,制造通货膨胀。他们在国内设立了造假币的科研机构,在沦陷区设立了造假币的印刷厂,由日军参谋部直接指挥,其代号叫“杉工作”,即研究制订假币的印刷技术和流通措施。 1935年冬,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发行了新的纸币——法币。1938年日军参谋部指派第七课所谓“中国通”的山本宪藏大  相似文献   

5.
香港文学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对它的孕育催生,到今天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地域景观,它走过了近百年艰辛曲折的发展道路。回眸这一行程,我们既能看到历史的巨变给香港文学提供的发展契机和活力,又能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母体文化在那里打下的深刻烙印,二者的影响渗透,构成了香港文学发展与传承的深层基因。从大的历史分期来讲,香港文学可划作三个发展阶段:本世纪初期至40年代末,香港文学与内地新文化运动遥相呼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文学阵地作用;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经济的起飞带动了都市文化的发育,伴随着商品经…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是对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新趋势的一种体现和反映。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 一、中国两次“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实际上,“社会发展观”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历史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作为一种思潮,马克思主义不仅属于意识形态同时也属于文化形态。它继承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汲取了两千多年来人类历史中思想文化领域最具珍贵的东西,显示出很大的包容性和共通性。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通过交流、交融和交合,提升和改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融为一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这个名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中国人民革命的杰出代表,大约在本世纪30年代末出现在日本,它是随着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的发表而在日本出现的。1937年《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一出版,很快就秘密传入日本,当年11月,日本的《中央评论》就把它作了部分介绍,一些关心中国革命的日本人为河上肇等看到斯诺书中所描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至20年代初的五四运动时期,它是近代社会演变的历史产物。本文试图结合近代社会的演变过程,对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作一探讨。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整个社会经济的演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延续达两千多年之久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趋于解体,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逐渐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积极肯定自身的文化,使人们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拥有了坚定的信心。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和根脉,还为文化自信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文化自信的提升主要借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它不仅需要对传统文化慎重取舍还需要文化自身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因素,传统民族性格、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等为它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而非民主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要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看到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着互动关系,并且要能动地、充分地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要看到它的弊端,否则,我们的文化复苏,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差。这里我只想列举四个弊端来加以说明。第一个弊端,是帝国专制制度对奴性的培育,以致独立人格无法确立。  相似文献   

13.
赖晨 《党课》2013,(6):99-102
制造假钱行骗的江湖中人,在明清时期称之为“火门”。这是因为古代中国的货币一般是金、银、铜等金属铸币,冶炼伪造假币都需要“火”,所以叫做“火门”。火门也分很多类,有专门炼“伪金”的:造假元宝、假金首饰、假黄金器皿等;有专门炼“伪银”的:造假银钱、假银器的;有专门伪造各类假铜钱、假铁铸钱的;也有专门伪造各种纸币(如宋代的交子、会子,元明的宝钞等)的;还有伪造各种汇票和各类有价证券(如明清时期卖盐的专卖证盐引)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长历史上,曾经有过—个梦魇般的年代。那是“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谁提发展生产力、谁提实现现代化谁就有罪的怪异年代。也就在这个年代的末期,贵阳街头出现了一张鼓呼现代化的大字报。它,就是1976年3月的“七人大字报”。 “看来修正主义已后继有人” 1976年,无疑是中国当代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而在贵阳,这一年的3  相似文献   

15.
衣芳 《理论学刊》2001,(5):62-64
一、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辩证法的探求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以不懈的探求把握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辩证法 ,实现了主体的行动路线与历史发展客观逻辑的有机统一。在与世界历史的相互作用中寻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逻辑。任何时代历史条件下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都只能在它所处的世界历史环境中实现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就更是如此。 2 0世纪 2 0年代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及其趋势中 ,看到了同其他被压迫民族一样 ,中国已经完全失去了独立自主走…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徽州文化的概念、起源、内涵、演变过程、历史地位及作用、现代价值、保护及利用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有益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徽州文化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起来了,并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与此同时,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共党史上一位熟悉并广泛运用历史文化典故的卓越领导者,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更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浙东文化,也多次出现在他的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在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本文试图对这一历史运动的产生与近代社会的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一从总体上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它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必有着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中国文化伴随着世界文明及我国现代化的潮流,走向现代形态。它既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又吸吮西方文化的精华。 中国古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历时几千年,薪火相续,绵延不绝,其原因就在于它始终是个统一的文化。长期以来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思想上的“独尊儒术”、民族的融合、共同的语言文字等要素,促成了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就是这种统一性使中国在几次文化论战中,都能够守住自己的根,同时又能去同化外来文化。西方文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猛烈地冲击西方文化传统观念,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文化出现在西方世界,而曾一度代表着世界文明最高成就的中国文化在历史的重大转折中却落伍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传统文化发展成为一  相似文献   

20.
简析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的艰辛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丽雪 《世纪桥》2010,(7):42-43
清政府为培养洋务运动所需人才在同文馆之下设立了天文算学馆,它的设立引起了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持续半年之久的争论,这场斗争最终以洋务派的胜利而告终。通过这场斗争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同时更看到了近代文化能够在传统文化的重重包围中打开缺口发展起来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