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是我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思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新时期指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突出的地位,那么,应如何理解“更加突出的地位”呢?只有将精神文明建设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大力倡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对宗教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道德建设问题。道德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走向与成败。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道德资源,积极引导弘扬宗教道德中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历史时期。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我们只有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保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革故鼎新、面向未来的世纪之交。为了迎接喷薄欲出的21世纪的曙光,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要求,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明确其道德取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而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则必须强调道德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革故鼎新、面向未来的世纪之交。为了迎接喷薄欲出的21世纪的曙光,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明确其道德取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而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则必  相似文献   

7.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不仅需要从一般的原则上弄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目标,而且需要把握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条件,探索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效益的内在规范和根本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效益的结构和功能如何把握,精神文明建设效益应该坚持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和基本方向,如何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效益等等。一、问题的提出:理论与实践依据物质文明建设讲究投入与产出,讲效益,精神文明建设也一样,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效益意识。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扎扎实实抓好德育教育,而加强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抓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师生员工的头脑。党的十五大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贯彻和执行这个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教师党员、干部和学生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对今后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部署,同时也把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了更突出的位置.对它作出了非常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是充满远见卓识的战略决断.如何深入理解这一精神、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使命,无疑是富有意义的课题.一、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更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集中全党的智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作了宝贵的探索和精辟的阐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制约、协调发展,这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也是保证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集中全党的智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作了宝贵的探索和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的历程中,披荆斩棘,历尽艰险,同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在总结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又为自己的经验增添了新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文明建设理论和毛泽东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教育和法律是维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民谣视为一种政治亚文化现象。认为民谣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谣所具有的信息功能、评价和监督功能、教化功能上。其消有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民谣会影响并煽动起一种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情绪,使主体文化传播的障碍加大并增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阐述了在治理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德治国”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补充,它把道德建设第一次提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是江泽民同志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  相似文献   

16.
前一个时期出现的新的不正之风是不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请读一读这篇文章。作者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和特征,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线索。文章虽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徐洪刚现象一个年轻人的名字——徐洪刚,进入今年“两会”的议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当接触到精神文明的话题,往往要谈论徐洪刚的英雄壮举,探讨他英雄行为的时代意义,寻找徐洪刚现象与雷锋精神的内在联系。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大力表彰各条战线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比较落后,这就使得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极其艰难。我们一方面要走共同富裕之路,达到实现高度物质文明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这就把社会主义精神生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在内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解决“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不仅要进一步认清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两手抓”的自觉性,而且要确立一个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体系.软的一手要硬起来,目标要硬,指标要硬;“虚功实做”,目标也要更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功绩之一,就是与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的5年、15年目标相配套,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15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形成了近期和中期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互结合的大的目标体系.而其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又都是自成体系的,如中期目标的“两个牢固树立”、“三个显著提高”和  相似文献   

20.
突出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制裁和打击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从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角度,强调了加强民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