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70年前,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由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拉开了序幕。"五一口号"的发布,推动了多党合作的历史进程。正是"五一口号"的发布,促成了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2.
正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成为我国多党合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重温70年前那段光辉的历史,追忆先辈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倾注的毕生心血、树立的光辉典范,作为农工党事业的后继者,接过历史接力棒,肩负时代新使命,心潮澎湃、感慨良多,我们要切实以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为契机,坚持"三个牢牢把握",努力弘扬优良传  相似文献   

3.
正时间的河流会磨灭很多记忆,有些记忆却历久弥新。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进程中,"五一口号"便是永不磨灭、历久弥新的记忆。1948年4月30日,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成为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携手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共同走过了辉煌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5.
正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号召,做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承诺,开始了与中国共产党70余年合作共事的光辉历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开启了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6.
正70年前的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的重大影响深远至今。一、响应"五一口号"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模式的认同有着反帝爱国和追求民主要求的各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有过走"中间路线"的想法,试图通过利用西方模式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当时国民党当局对各民主党派的破坏和对民主人士的迫害不断,与此同时,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人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热烈响应,公开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协商建国的序幕由此拉开。"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也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上新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隆重纪念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重温建立、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光辉历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60年来,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到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历史的洗礼中不断得到坚持和完善.特别是2005、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两个"5号文件",更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隆重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回顾60年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历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从1948年4月30日发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到1949年10月民主联合政府开始运转,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不打折扣。这是中国共产党讲政治诚信的一个成功范例。从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算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建立70周年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共23条,其中第五条的内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委员联组会议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多党合作独特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学习总书记的讲话,重温历史,我们有了更深刻的体会。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议时强调,今年是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各民主党派要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时光回溯到70年前,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重温"五一口号",不仅仅为了回顾当年的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路线上的智慧和贡献,让我们认识历史,传承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把统一战线工作做得更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正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著名的"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这"呼""应"之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型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形成了。今天,纪念"五一口号"发布这一标志性的事件,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对于传承和弘扬农工党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  相似文献   

15.
《前进论坛》2008,(5):9-11
“五一口号”的提出。指明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方向 194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新路,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创建新中国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纷纷发表声明,  相似文献   

16.
齐士 《前进论坛》2008,(5):19-19
2008年4月17日.统一战线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是一个在统一战线、多党合作乃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7.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4月30日针对当时解放战争时局的发展,以纪念"五一"劳动节为题发布的口号,共二十三条,其中第五项内容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今年是"五一口号"发表60周年,今天的人们已经少有知道"五一口号"的内容,少有了解"五一口号"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少人清楚"五一口号"如何连接着我们国家的过去,奠定了我们国家的现在。  相似文献   

18.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座谈会27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俞正声在讲话中说,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这一历史事件,在民主党派发展史上、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9.
6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著名的"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拥护、积极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揭开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60年后,我们缅怀这段历史,谁都不会忘记香港这个曾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发挥过特殊而重要作用的城市,因为,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曾经留下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先辈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20.
正70年前,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正式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重要文件。共23条、近1500字的"五一口号"一经发布,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响应和拥护。各民主党派纷纷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并应邀奔赴解放区,与中共共商建国大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历史,旨在开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