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内涵所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 ,按邓小平自己的话解释 ,就是“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任何一种理论形态 ,都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产生的 ,既然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 ,又是时代、实践、历史经验的产物 ,因而它必然展示出特有的思想内涵。首先 ,中国式的现代化 ,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 979年 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针对社会上一股“西化”(即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 )、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 ,就明确指出 :“为了实现四个现…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最突出的贡献有两个,一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一是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但是由于国情和发展道路的不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小康社会构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参照西方现代化发展状况,立足我国具体实际所提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去思考和实践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邓小平开创性地提出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该思想具有中国特色,服务中国人民,使中华民族真正“富起来”,也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华民族正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键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对于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述 《实践》2013,(9):30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呢?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概念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的设想反映了对我国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估量,他首次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加以定量化、形象化,提出具体设想。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末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小康"。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奋斗目标、选择发展道路、谋划战略布局、制定战略步骤的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渐行渐近;从"中国式现代化"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协同并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趋完善;从"大三步"到"小三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愈加清晰具体。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最早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蓝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思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目标,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号召全党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一代代领导集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承前启后,虽然定位标准、战略步骤略有差异,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却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主线,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就在于它开辟了既不同于"西方模式"也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因此大踏步赶上世界现代化时代。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总设计师",自觉"面向现代化",理解时代本质、把握时代主题,阐发马克思主义精髓,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计划、市场的手段性质,提出具有方法论意蕴的"生产力标准",确立"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模式。当前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现代化作为时代主流的状况不会改变,因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邓小平"面向现代化"的思考方式及其蕴涵的现代化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兰坤 《学习论坛》2003,8(5):41-43
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提供了思想文化渊源;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三条道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第三条道路"值得我们借鉴,但缺乏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禹新荣  陈湘舸 《求实》2008,3(2):16-18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新的矛盾与困难.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要走出一条"合乎中国国情的道路","必须走改革这条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着邓小平的所指引的道路,以改革求发展,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一个纲领性的新命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也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的一个中心思想。 小平同志指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正确认识国情,是坚持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就我们一个县来说,搞建设也必须从县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本县特点的路子来。这里,我想就认识县情的过程中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邓小平战略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而其科学的发展观,则是这一战略思想贯穿始终的红线和突出主题。邓小平发展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智慧结晶,凝结着建国40多年来,乃至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丰富经验与教训,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光辉指针,并以其一系列重大新颖的理论创见和伟大的现实成就引起世界性的兴趣与关注。一、发展道路论无论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还是从西方第三世界发展理论及其实践的历史演进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否取得成效,首要的问题是道路的选择。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同样是道路问题。邓小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世界经验的正确分析,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其一,走自己的路。国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  相似文献   

13.
正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实质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发展理论的角度去研究邓小平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中国的发展路线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内容非常丰富,这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始终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高度,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从社会主义历史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从"振兴民族、振兴教育"的高度,指出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强调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邓小平教育理论开辟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习这一思想,对于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最初可追溯到"中国特色",以后又依次经过"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演变成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又是一系列慨念演变的逻辑必然,还是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概念总结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认真总结建国30多年 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从而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 确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现在搞建设, 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使中国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进程时 ,继承传统思想遗产 ,反思历史经验教训 ,立足客观实际国情 ,放眼世界现代化发展大势 ,将民族复兴梦想和民生幸福追求融为一体 ,提出的一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邓小平将其确立为世纪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 ,赋予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并围绕这一目标阐述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一、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设计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贯主张和必然选择。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涵丰富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贯主张和必然选择.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涵丰富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说到底取决于该国家的特殊国情.无论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中所开辟的"农村包周城市"的道路,还是邓小平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构想,都是基于中同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特殊国情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这是研究国情的一般意义.然而,研究现实中国国情的意义还有另一方面.一旦我们深化了对现实国情的认识,就会加深我们对"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解,就会使我们自觉坚持"一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